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材料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是毛泽东同志的名言。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深化了调查研究的思想,赋予了调查研究以时代意义,提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同志在湖南十八洞村调研,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理念;到江苏调研,首次公开将“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并提出;赴浙江调研后,首次正式提出“新发展格局”……

材料二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制定“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有层级的整体,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等八大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人为其服务。西安的发动机、天津的太阳能电池、上海的推进剂……只要总指挥部一声令下,各部件前一天还在各自的工厂里,第二天就能“飞”到北京的总装车间。

材料三   劳动是成功的必由之路、创造价值的源泉。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我国去年将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让中小学生学习劳动技能。通过劳动,让他们在劳动中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也使他们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1):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哲学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哲学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2--14):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分析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的原因。
2.什么是实践?说说实践的特点。
3.简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4.为什么说认识依赖于实践?
5.有些人认为,学生在学校开展劳动实践可有可无,读书学习才是获得知识的根本途径。运用认识论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6.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知识,阐明中国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分步推进的理由。
7.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阐述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原因。
8.运用实践的知识说明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的正确性。
9.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神舟飞船航天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实践是怎样为认识发展提供动力的。
10.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1.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12.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知识,写一篇哲学小短文,说明我们党强调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的合理性。
要求:紧扣主题,逻辑清晰,字数在150字以内。
13.结合材料,从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阐释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原因。
14.为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该班拟以“劳动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围绕主题列举两项活动。
2023-09-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2 . 材料一   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发展的图景。


农民踊跃报名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某丝绸店挂上公私合营的招牌。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已被消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几千年的剥削制度基本结束,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实践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材料三   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过严重曲折,但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最大的经济建设成就当属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基础。

材料四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5):这部分选题都是依托简单的情景,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并且能够做出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6--9):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10--13):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4--15):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什么?概括起来是什么?
2.请结合相关知识,说明过渡时期开始、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谈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中国共产党八大最重要的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做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请回答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4.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5.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探索中有哪些贡献?
6.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有什么关系?
7.概括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原因。
8.结合材料,分别说明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和“第二次结合”的伟大意义。
9.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10.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艰辛探索中的前进性?
1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2.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严重曲折,于是有人就此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历史。你是否认同?请阐述你的理由。
14.结合材料并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就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作出巨大贡献,撰写一篇研究报告。(要求:①提纲形式,分点作答;②观点明确,层次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00字以内。)
15.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证明“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逻辑清晰;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9-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故事背景:小A、小B、小C和小E是同住蓝天大学308宿舍的学生。2月16日上午9点,富二代小A发现自己价值5万元的X牌手表不翼而飞了。一时之间,猜忌的乌云笼罩在308宿舍。

人物档案:小A:自私的富二代            小B:记仇的女学霸

小C:喋喋不休大喇叭        小E:虚荣的潮流女

探究1:小A喜欢在宿舍外放声音打游戏,小B性格孤僻喜欢安静,对此行为十分不满。

小B :“你可以戴上耳机吗?游戏声音影响了别人。”小A:“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

因为这件事小C觉得小B对小A怀恨在心,推测小B偷了小A的手表。

听了小C的推断,小A来质问小B。

小A:“小C说的很有道理,一定是你为了报复我才偷走了我的手表!”

小B:“小A,你一定要相信我,不要听信任何人的话。我觉得是小E偷走了手表,我亲耳听到她跟她朋友说……”

情景再现:时间回到2月14日,女生宿舍楼下

小E:“今年生日我不收礼,收礼只收X牌手表!”


思考:以上对话有没有逻辑问题? 请结合书本P11的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2023-08-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2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学案

4 . 德不孤,必有邻。近年来,中国积极加强与欧盟、东盟、非盟等国际组织的关系,积极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为维护地区和平与发展积极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11月18日至19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在围绕可持续贸易和投资问题进行讨论时,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要构建开放、公平、非歧视的贸易投资环境,早日建成全面、高水平的亚太自由贸易区。要让各方在联动发展中实现共同增长,在优势互补中实现合作共赢。要坚持开放区合作,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水平,共促亚太繁荣。

材料二   2022年,欧盟27国对华贸易额为8563亿欧元,较2021年增长22.8%。中国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占比分别为15.4%、20.8%和9.0%。中国同欧盟的关系保持了合作的主基调,增进了双方人民的福祉,也为复杂变化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稳定性。作为多边主义合作的支持者与推动者,在推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中欧双方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2022年10月11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出席柏林机械工程峰会时表示,“脱钩”并不是德国的选项,不仅要同欧盟保持贸易关系,也要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开展贸易。此外,欧盟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在谈及“脱钩”时也指出,欧洲企业不能与中国脱钩,必须保持务实诚恳的态度同中国打交道。

材料三   2022年是非盟成立20周年,也是中国同非盟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20年来,中国同非盟的关系也经历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传承中非友好、深化南南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了引领作用。中方高度重视发展同非盟的关系,将非盟视为推进中非友好合作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重要伙伴,坚定支持非盟在非洲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向未来,中国、非盟将以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为新起点,继往开来,团结合作,为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材料四 2013年,习近平提出愿同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十年来,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愿同东盟推进各领域合作,维护本地区繁荣发展良好势头,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8):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9--12):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3--15):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亚太经合组织的宗旨是什么?亚太经合组织的组织方式有何独特性?
2.欧盟、东盟、非盟各是什么类型的国际组织?
3.简述我国与东盟、非盟等国际组织的关系?
4.为什么说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典型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简述我国与欧盟的关系?
5.谈谈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地位以及中国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的发展所起的的作用。
6.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中欧之间为什么要加强合作?
7.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为什么非常重视发展与非盟的关系。
8.比较东盟与欧盟有什么不同之处。查找资料,分析东盟在地区发展中的影响。
9.分析中欧合作为什么能为世界稳定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10.从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分析欧盟重视自身成员的向心力和方向一致性问题的原因。
11.谈谈你对非洲联盟的认识,思考非洲联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作用。
12.结合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习近平的上述讲话对贯彻亚太经合组织宗旨的意义。
13.有媒体称:“中国在中欧事务中起主导作用,欧盟不可能与中国完全脱钩。”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14.美国一再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企业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胁迫盟友及欧盟等国际组织参与对华经济遏制。请你以“国际组织及各国政企合作携手共进”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②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
15.二十年来,中国同非盟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传承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和加强新时代团结合作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假如要围绕中国、非盟建交二十周年写一篇新闻报道,请你拟定一则合适的新闻标题。
2023-10-1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 8.3区域性国际组织

5 . 材料一   2023年6月2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菲律宾正式生效,标志着RCEP对东盟10国和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等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RCEP生效实施以来,不少地方形成了很多创新举措和成果,包括高标准落实RCEP贸易便利化措施,推进实施快运和易腐货物6小时通关;开拓和增加面向RCEP成员方向的外贸班轮、空运航线、铁路货运班列和站点,增强口岸通关效率和通行能力。同时,在前期优化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功能基础上,持续为企业提供RCEP政策咨询和答疑服务,带动地方和企业更加充分融入RCEP大市场,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材料二 2023年开年以来,跨国企业高管纷纷来华访问,全球投资者也开始高调“做多中国”。多位跨国企业负责人均表示,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最齐全的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优势目前还难以替代。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能不断释放出吸引力,外资外企渴望抓住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不少权威国际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认为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日益成为全球治理体系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倡导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到在G20引导完善国际金融架构,再到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开展双多边数字治理合作,维护和完善多边数字经济治理机制,及时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注入信心、贡献力量。

材料四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某种程度的逆转。美国等西方国家利用掌握的大量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地位“收割”经济全球化,左右国际政治走向以获取更大利益,人为阻断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其贸易保护主义给全球化带来了更多伤害。经济循环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或者交换)和消费等过程。面对世界产业链重组,个别国家对华实施脱钩战略,产业循环断裂的风险不断突显。我国需要打通经济循环中的“断点”“堵点”,需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化解双循环的“堵点”。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0):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1--13):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哪些机遇?
2.经济全球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3.当前经济全球化面临哪些阻力?
4.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经济全球化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5.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中国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能给世界经济发展注入信心的原因。
6.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打通国际循环的“堵点”?
7.出现逆全球化思潮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要遏制逆全球化趋势?
8.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生效产生的积极影响。
9.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外商继续扩大对中国投资的原因。
10.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在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数字治理变革方面,国际社会应如何加强合作。
11.有人认为,针对某些国家利用优势地位“收割”经济全球化的做法,广大发展中国家应主动与经济全球化“脱钩”。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12.有人认为,中国也要通过关税壁垒等方式减少对外国商品的进口。你是否赞同该观点?请说明理由。
13.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请你为中国更好地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2023-10-1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 6.2?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

6 . 材料一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指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也是一个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当前要注意的是,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这对我们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比较有利。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纵观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无不体现出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司其职、密切合作的关系。

2023年2月1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求地方各服政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赋予省级更大自主权。

材料二   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固有的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权利。近年来,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问题上,我国政府多次公开表示: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意志坚如磐石,不是中国的,一分不要;该是中国的,寸土必报。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明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台湾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联合国及其他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近年来,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利用俄乌冲突、美政客“窜访”及对台军售等事件,频频挟洋谋独。但是台独是注定要失败的,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归祖国26年来,香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不断谱写发展传奇。我国坚持依法治港治澳,坚决打击反中乱港势力,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涉香港事务。习近平主席强调:必须落实“爱国者治港”。政权必须掌握在爱国者手中,这是世界通行的政治法则。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承担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国家安全等职责。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战略地位最显著的海域,近年来,我国坚决捍卫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吹填南沙7座岛礁,实控美济礁28年,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2021年11月18日,立陶宛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湾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中方决定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考察学生对本课时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识别。达到到必备基础知识的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能对相关知识做辩证的比较,或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0):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1--13):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简要说明主权国家的权利有哪些,主权对国家有何重要性?
2.运用政权分层的知识,我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划分职权的原则是什么?
3.运用政权分层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运用主权统一的知识,说明中国台湾为什么不能加入联合国?
5.我国扩大南海岛礁,遭到了一些国家的指责,请你运用主权统一的知识,驳斥其指责的错误性。
6.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
7.运用政权分层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国务院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
8.结合材料,运用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的知识,分析我国和国际社会反对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大会的原因。
9.运用主权统一的知识,阐述我国将中国与立陶宛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的理由。
10.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的正确性。
11.某班级举行“走向海洋”演讲活动,请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12.针对台美勾连、破坏台海和平稳定,企图分裂祖国的问题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假如你是我国外交官,请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拟写一份短评表明中方原则立场。要求:①立场正确,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②字数200字左右。
13.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请就青年学生如何肩负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任提出两条建议。
2023-10-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2.1?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

7 . 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材料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在拨乱反正、推动改革开放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从深圳经济特区的“杀出一条血路”、浦东开发、中国入世、中国梦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每一步都写满了艰辛,凝固着经验与成就,传递推动人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勇气,印证着“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深刻印证着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腾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制约发展的一个个难题逐渐破解。中国开放40多年,发展了自己也壮大了别人,这是个机遇的大门,我们绝不会也不能让它关上。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设计意图】基础检测(1--4):这部分选题都是依托简单的情景,考察学生对改革开放知识的把握和识别,并且能够做出简单、正确的再认和描述。

【设计意图】知识综合(5--7):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高考必备知识的综合性考察,同时也考察学生的综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设计意图】拔高训练(8--10):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高考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察,学生能够初步运用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社会现象和某一观点做出分析、评析的能力,并能揭示其背后的理论逻辑。

【设计意图】开放探究(11--13):这部分选取的试题体现出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必备能力的的深度考察,答案不唯一,调度多种知识,观照学生思维个性,注重考查考生创新能力、发散思维。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运用所学“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阐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理由。
3.“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结合材料,运用“改革开放的意义”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4.结合材料并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有关知识,说明党中央为什么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5.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因。
6.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绝不会也不能关上“改革开放这个机遇的大门”的原因。
7.40年间,改革开放成为中国发展最显著的特征,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请就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8.结合材料,指出1978年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怎样的困境?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改革开放的进程。
9.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为什么要提出三个“决心不会变”?
10.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回答,改革开放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11.综合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将改革进行到底”进行探究。并总结探究成果。
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中流行“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的顺口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改变顺口溜中的这种现象,农村实行了什么改革?农业上取得了什么效果?
13.围绕“改革开放”这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对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的理解。
2023-09-2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多问3.1伟大的改革开放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放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人民网、新华网等融媒体平台也同步推出。节目中讲述了1929年一段父子对话的故事。如下:

孩子:“爸爸,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爸爸:“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

孩子:“为什么没有煤了呢?”爸爸:“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

孩子:“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爸爸:“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卖不出去。”

材料二   李强总理说:现在我们的发展更多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需要更加重视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特别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要在三句话上下功夫: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1)材料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从生产关系角度谈谈材料一中的现象不会出现在我国的理由。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因为工作原因,张某需要经常出差,其夫王某时有不满。后王某以张某不能照顾家庭为由,多次要求其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但张某不愿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为此,二人经常吵架,感情破裂,直至离婚。离婚时,张某以结婚时二人约定王某婚后所购婚房为夫妻共同财产为由,要求分割该房产,遭到王某拒绝。于是张某携相关约定书证,将王某诉至法院。


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人身关系”角度,简要说明案例中王某存在的过错。
(2)张某的主张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请说明理由。
2023-08-03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综合质量评估试卷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因为工作原因,张某需要经常出差,其夫王某时有不满。后王某以张某不能照顾家庭为由,多次要求张某辞职在家,做全职太太。但张某不愿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为此,二人经常吵架,感情破裂,直至离婚。离婚时,张某以结婚时二人约定王某婚前所购婚房为夫妻共同财产为由,要求分割该房产,遭到王某拒铯。于是张某携相关约定书证,将王某诉至法院。


(1)从人身关系的角度,简要说明案例中王某存在的过错。
(2)你认为张某的主张能得到法院的支持吗?请说明理由。
2022-09-22更新 | 463次组卷 | 26卷引用: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质量检测与试题属性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