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H市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带动茶农人均增收4300多元。H坚持“利用是最好的传承”的理念,在持续推进传统古建筑保护工程的同时,依托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打造了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道穿越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业态;依托闲置的古祠堂、古民居,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引导群众致富思源、崇德向善,真正让民众成为文化通产的主人。H市依托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能工巧匠众多的优势,鼓励农民群众踊跃投身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工艺生产等领域,形成了百姓创家业、能人干事业的浓厚氛围。农民群众有了“双创”激情,形成了积极进取的新文化,为乡村发展汇聚了正能量。

材料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为全面完成脱贫任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播、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选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即西藏、奇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对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县和行政村,要组织精锐力量强力帮扶、挂牌督战:对特殊贫困群体,要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H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是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哲学知识,说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脱贫攻坚措施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扶贫攻坚路,悠悠中国梦。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么做?请你提出两条建议。
2020-05-07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线上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厦门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筼筜湖综合治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发端。上世纪80年代,因为重度污染,筼筜湖却成了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湖。1988年,在厦门工作的习近平主持召开“筼筜湖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并创造性总结出了“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治湖方略。30多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牢牢遵循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治湖方案,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从全面截污控源,定期清淤疏浚,到落实四水东调”和建议城市公园、环湖步道等治理措施,历经多年的不懈治理,曾经的臭水湖蝶变为“城市绿肺”和“城市会客厅”。在筼筜湖综合治理过程中,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先后修订颁布了《贫笃湖管理办法》《贫笃湖区保护办法》等法规文件,为筼筜湖治理提供法律法规护航,使筼筜湖治理实现了从点到面、由水下到岸上、从单一治理到联合共治的转变。市委市政府积极发动高校、机关、科研机构和媒体,组织专家、干部、群众等建言献策,打造湖区公园的“市民园长”“市民湖长”管理模式,实现共治、共管、共享……

筼筜湖之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样板,为全球城市生态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厦门秉承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以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自觉,坚持人民至上和问题导向,善用系统思维和制度优势统筹水生态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成功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的关系、政府治理与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的关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样板,国内外海湾生态修复提供重要借鉴。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筼筜湖综合治理是如何将民主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
(2)结合材料,运用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各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如何借鉴筼筜湖治理经验,共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3)学校将举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校园活动,请你结合实际提出两条活动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九十五载风雨征程,一代代南高人秉承“为诚为勇为民族争荣光”的初心,弘扬“南高精神”,斗志昂扬地朝着“百年南高梦”奋勇前行。

9月19日上午,南充高中四校区分别举行了“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2022年秋季开学典礼,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涂刚在开学典礼上为大家生动讲述了一代代南高人当仁不让、迎难而上的故事,勉励全体南高人以实干笃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要充分传承南高精神。.他说:“当仁不让,迎难而上,是南高的姿态,是南高的风骨,是南高的担当。一代代南高人正是将奋斗书写在干事创业的点滴中,一路铿锵,一路芬芳,才成就了大美南高当仁不让的隆隆声誉。”

(注:“诚”的核心要义就是“忠诚”,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勇”的基本要求就是勇于担当,勇于奋斗、勇于创新。)


(1)结合材料,请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实现“百年南高梦”需要传承弘扬“南高精神”。
(2)请你就如何传承“南高精神”提出两条措施性建议。
2023-09-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药物只解决疾病的症状,疾病的康复离不开有效的营养支持。中科院郭礼和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改变蛋白质的吸收途径,很好地解决了大分子多肽口服吸收的世界难题,为促进疾病的康复,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与营养支持。这表明(     
①科学实验可以改变事物间固有的联系             
②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造福整个人类社会
③人的认识在主客观相互作用中不断深化       
④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0-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为工厂量身定制最优方案,让机器更“聪明”;农业数字化技术员,借助机器视觉等新技术,实现果蔬种植智能作业……虽然数字经济发展前期会导致制造业就业的缩减,替代程序式生产工人,但是伴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入融合,将催生创造出更多数字职业。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事物的矛盾及其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②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更好地认清事物性质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方向及次要矛盾的解决
④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法治面对面)《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新时代面对面》《新中国发展面对面》《中国制度面对面》等系列通俗理论读物,发行总量达数千万册;《马克思是对的》《脱贫攻坚在路上》《必由之路》《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专题片,在全国范围引发追片热潮和热烈反响;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等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如同闪耀的明灯,共同构筑起新时代的“道德灯塔”;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深入人心……

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中国大地上,地方戏曲、舞蹈曲艺演出,民间技艺、民俗艺术展示,书法、美术、摄影创作,以及“村晚”、花会、灯会、赛歌会、秧歌会、广场舞、舞龙舞狮等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加速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文化创意水平持续提升,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不断健全。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力量。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坚持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入手,以让苏州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空气、吃上放心食品、享受优美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交出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成绩单。”江苏省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综合业务处副处长表示,下一步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更大力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态产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的。
(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知识,谈谈如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文化工作者应如何为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作贡献?请列出两条建议。
2023-09-30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浪地球》自2019年2月5日上映以来,截至2月20日,国内票房已突破40亿元,观影人次超过8500万,海外票房突破500万美元,创下了近5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绩。

材料一:电影中,携带着30万吨燃料的巨型“领航者号”空间站、机械化运作的地下城、高耸入云的行星发动机和直冲天际的蓝色强光柱、冰天雪地的地球表层等等科学名词,无不让影迷们目不暇接、大呼过瘾,纷纷给予《流浪地球》一项“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极高评价。不过,正所谓“金无足赤”,这部首开先河的国产科幻大片从上映以来就争议不断。比如某位比较极端的影评人,声称《流浪地球》是一部不及格的电影。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饶骏给予《流浪地球》高度评价的同时,认为它不能冠以“硬科幻”之名。

材料二:该电影设想太阳某一天发生灾变,将烧毁地球。面对地球即将面临的灾难,人类成立了联合政府,以中国人为代表的全人类团结在一起,共谋解决方案,抵御灾害的发生,为了逃离这场灾难,人们将地球装上发动机变成宇宙飞船,让它离开太阳系。影片充满想象力,充分运用先进手段,精良制作,成为中国科幻类型电影走向成熟的新的起点。该片不跟风,不盲从,不仅从价值观层面作出创造性的立论,而且在审美观念上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在故事、角色、形象、视听构成等各个方面不走极端,把大与小、虚与实、动与静、情与理、悲与喜等多种对立因素做了有机整合,塑造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审美品性。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观众对电影《流浪地球》有不同评价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电影《流浪地球》是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的。
(3)电影《流浪地球》彰显了文化自信,请就“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两条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2019-04-10更新 | 336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南充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朱有勇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扶贫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能不能找到不用化学农药也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朱有勇从读研究生时便开始求索这个当时的世界难题。1986年,朱有勇在田间考察,偶然发现“当地农民用杂交稻和糯稻间种,稻田很少发生稻瘟病”。难道稻瘟病发病率跟水稻品种的多样性有关?循着这个思路,他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研究。此后10多年,他边研究控病机理,边进行了近千次试验,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他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60%以上。2015年,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牵头挑起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重担。他创办院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推动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如发展冬季土豆,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把“冬闲田”变“致富田”;发展林下三七产业,采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防病害,种三七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每亩产值可达10万元。扶贫的成果坚定了村民的信心,激励着村民将昔日污水横流的贫瘠山村,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富裕村寨。他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农民院士”。


(1)朱有勇的生物多样性防控病虫害技术的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运用实践和认 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朱有勇团队是如何帮助当地脱贫发展的。
(3)时代楷模引领社会风尚。我们应该学习朱有勇身上哪些优秀的品格?请写3点。
2020-02-04更新 | 412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2月月考政治试题(线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过去,我们对雾霾治理的措施基本是针对燃煤、汽车尾气和扬尘三方面,没有更多关注农业氮肥使用这一领域。最近研究发现,在高湿度和高氨气的条件下,空气中的二氧化氮会促进硫酸盐形成,从而加重雾霾,这对我们进一步的解决雾霾提供了新的思路。这表明(     
①要多方面研究和把握雾霾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②尊重雾霾形成条件的稳定性是治理雾霾的前提
③要善于从雾霾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找到本质联系   
④通过积极应对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雾霾问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7-04-28更新 | 319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营山县回龙中学2018届高三5月冲刺模拟测试政治试题
10 .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总则》吸收了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规则,并作了补充、完善和发展。《民法总则》最大的突破,是在编纂民法典的统一的思路下,把已有的分在各个部分单行法共同适用的规则集中起来,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规定民法的基本规则,把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等各编统一协调起来,将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法典的体系。《民法总则》的制定(       
①坚持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③坚持了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④体现了抓住关键就能解决各种问题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