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集艺术、建筑、历史、宫廷文化于一身的特色博物馆。宫殿里的一砖一瓦,都将“中正”“仁和”的寓意铸造其中,堪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最完备的空间表达,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这说明(       )
①故宫文化彰显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
②故宫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凝结民族智慧使故宫文化之美跨越历史
④故宫文化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余光中先生曾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都凝聚在汉字中,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美感。据此可感悟到(     
①汉字是维系中华儿女情感的重要纽带②汉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④汉字具有鲜明民族性,传承着中华文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辛丑牛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创意表演《牛起来》采用XR技术实现隔空互动,《灯火里的中国》借助XR技术点亮星空、烟花与灯火,时装走秀《山水霓裳》借助分镜拍摄与定向克隆技术展现中华服饰华彩之美。央视春晚借助5G技术,呈现出靓丽的舞台效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体现现代科技(     
①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对展示文化多样性有独特作用
③具有选择、传递、创造、直观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功能
④在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0年6月13日,“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全国各地围绕“文物赋彩全面小康,非遗传承健康生活”为主题的各项活动,让千年文物重现风采,为残损器物恢复原貌,给古老遗址找回昔日光华 ……文物修复师们秉持专业与耐心,守护着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修复文化的过程,不仅在延长文物的生命,更是在与历史对话,保护与修复的过程也是研究文化中蕴含的科技与历史、记忆与技艺的过程,是提炼文化基因的过程,使我们更认同、热爱自己的文化。这体现了(          
①文物体现历史,文物可以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②通过文物修复展现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   
③在文物修复中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④在文物修复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12-25更新 | 492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友好学校第七十届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10-11高二上·山东东营·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与情感的是(       )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D.民族的语言文字
2020-12-17更新 | 114次组卷 | 33卷引用:2013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政治试卷
6 .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庆五谷丰登、盼国泰民安的传统,通过举办民俗表演、技能比赛等活动分享丰收的悦。从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传承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
②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③强化文化的同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12-15更新 | 155次组卷 | 4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田家炳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古老端午节庆在2000年历史中积淀出丰厚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食粽子、 赛龙舟、挂艾草、 佩香囊 、拴五彩丝线……自古传承,至今不辍。在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发掘传统节日的内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精神滋养,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        
①有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②能够凝心聚力,具有先进性
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 .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11更新 | 5640次组卷 | 11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1届高三4月模拟文综政治试题
9 . 习近平指出,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人之相交,贵在知心。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下列对这一讲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文化统一才有国家的统一
B.尊重文化多样性,集中展示民族文化
C.统一的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D.用文化来铸造中华民族的灵魂,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10 .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元之夜,紫禁城“亮了”

材料一   正月十五元宵之夜,万众期待的“紫禁城上元之夜”全面亮灯。元宵之夜的故宫,可谓装扮一新,《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以艺术灯光形式投影于古建屋顶上,20台最先进的激光投影,营造出超过3000平方米的夜景灯光秀场,使观众有“人在画中游”之感。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紫禁城已走过了近600年岁月,故宫博物院正通过各种方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和解读传统文化,与观众的期望互动,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

材料二   “真正重要的是故宫这座博物馆究竟能给人们奉献什么”---单霁翔。

作为数百年来社会发展的缩影,博物馆已经从早期的收藏、保护和展示珍品的场所,演变为跨越人文和科技等领域,同时将科研、教育等作为主要职能,通过满足大众的文化知识需求,来服务于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的真正价值,不在拥有多少馆藏,而在用这些馆藏如何传播文化,以史鉴今,启迪后人。在当下,必须把握我们群众需求的变化,促使博物馆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

材料三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参观博物馆更应该是文明至上。可是很多人参观博物馆的行为却让我们唏嘘:大声喊叫、乱摸文物、不听劝阻、使用闪光灯拍照等。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紫禁城上元之夜”活动的成功之处。
(2)请结合材料二并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分析博物馆必须从“以物为本”走向“以人为本”的依据。
(3)当博物馆遭遇“不文明”,我们应该如何出招应对?请你提出三条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