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民族节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项目顺利通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评审,成为我国第56处世界遗产。泉州申遗成功(     
①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为当地文化遗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③是我国对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贡献
④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推前到5000年前,证明了长江流域地区存在过不亚于黄河流域地区的古文明,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中华文明多源起源、各具特色,最终形成了以中原地区黄河中游为中心的格局。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     
A.中华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各民族共同的财富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D.在不同实践中产生的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辞旧迎新,迎禧接福,团圆幸福,祈求希望,大到民族团结,小到具有向心力的家国精神等等多重含义。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等,各地因生产实践、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可见,春节习俗(     
①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体现了丰富多彩实践决定文化多样性
③支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④彰显了人们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与追求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首个“国际茶日”,我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国内外相关机构,围绕“茶和世界·共品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全球相约‘共饮一杯茶””线上活动,让人们从一“叶”间感受各国不同韵味的茶文化。这表明(     
①“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互联网是人们超越时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
④各国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7-11更新 | 5649次组卷 | 114卷引用:广西钦州市一中2021届高三开学摸底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近年来,全国各地将中华文化传承与重大节庆相结合,抓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契机,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借助节庆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获百姓称赞。之所以要将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重大节庆日相结合,是基于
①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相互不可分
②文化融合的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民族节日具有展示民族文化的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2018年重阳节期间,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在全社会倡导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社会风尚。这体现了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传统习俗决定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③重阳节等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民族节日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我们能够根据节日的名称判断出其属于哪个民族,如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节日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民族节日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民族节日是民族物质成果的表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都江堰修建之前,岷江水经常泛滥成灾,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两岸人民常常沿江“祀水”。李冰上任后,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材料二每年清明节,为庆祝都江堰水利工程岁修竣工,同时也为了纪念李冰,“祀水”演变为放水活动。公元978年,北宋政府正式将清明节这一天定为放水节。清明放水节再现了成都平原农耕文化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民俗文化,通过独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先贤、崇德报恩的优秀品质。2006年清明放水节这一民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清明节,7万海内外游客汇聚“古堰春色,水润天府”为主题的都江堰清明放水节。


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保护清明放水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
9 . 2017年9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为鼓浪屿颁发世界遗产证书。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达到52项,成为世界第一大“世界遗产国”。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表达
②对研究人类文明演进有重要意义
③有利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承德避暑山庄这个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从康熙42年(1703年)开始兴建,到乾隆57年(1792 年)竣工,历时近一个世纪,占地8460亩,山庄的建筑秀丽壮观,令人神往。多种建筑形式的组合与变化,人工园林与山林景观的对比与和谐,各民族建筑文化的交流与融会。山庄的建筑有镇江金山寺样式的“上帝阁”,有苏州“狮子林”一般模样的“文园狮子”,有似于杭州西湖苏堤、白堤的“芝径云堤”,有酷似宁波范氏“天一阁”的“文津阁”。 在外八庙中,还可以看到新疆的“伊犁庙”、拉萨的“布达拉宫”、西藏的“扎什伦布寺”。 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介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