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窦娥冤屈得以昭雪,赵氏孤儿最后为家族报仇雪恨,中国传统悲剧作品往往有一个相对圆满的收场,通过展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来褒奖善良、坚强等美德;而西方古典悲剧中的主人公常在悲惨的境遇中走向毁灭,哈姆雷特最终被毒剑刺死,奥赛罗听信谗言害死无辜的妻子,因悔恨而自杀……悲壮的美让人心生怜悯和恐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艺术审美没有共同的评价标准
②文化的多样性和认识差异是形成不同悲剧观的基础
③不同的悲剧情节和冲突中都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
④中西方传统悲剧观的差异根源于社会历史环境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2019年10月21日,中法合拍纪录片《论语导读》的开机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该片讲述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相遇、相识、交流、互鉴的历史故事,探索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共处共荣之道,中法合拍纪录片是基于(       
①世界各国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促人类文明繁荣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20-10-17更新 | 7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政治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必修3第02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单元测试(B卷提升篇)
3 . 新加坡国立大学特级教授兼东亚研究所主席、香港大学前校长王赓武指出:没有文化的根,海外华人也会不自信。这启示我们(   
A.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
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和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2020-10-17更新 | 121次组卷 | 4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统编版必修4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基础过关)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短视频、直播业等的发展,捧红了各类网红。而这众多达人中,李子柒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她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美丽如画的中国乡村里,她用舒缓的述说告诉你如何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节日美食;可以看到她在古朴宁静的田园中,娓娓道来时令节气的前世今生;可以看到她在细致耐心地讲解中,展现中国木活字印刷术、中国古法墨和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工艺……她的视频让人觉得很真实,她很多干农活的把式,一看就不是演的;她的手远看很细腻,拉近了看很粗糙。她把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借助于现代视频制作技术与社交媒体呈现出来,不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系列的创新,更具有打动人心、引起情感共鸣的力量,比如对大自然的向往、对天然美食的青睐、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对祖孙亲情的动容等等,光影之间,流动着烟火气和田园气息,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窗口。截至2019年12月12日,李子柒在境外最大的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上的粉丝量达到749万,有着比肩世界知名新闻广播机构BBC(561万)、CNN(796万)以及FOX(386万)在该平台的粉丝体量,其感染力之强可见一斑。央视评李子柒:“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讲好了中国故事。”

材料二   作为这样一位顶级流量的网红,自然非议也是非常多的。有不少网友爆料李子柒以前从事过酒吧歌手的职业,这与她邻居妹妹、仙气十足的样子反差过大。2019年12月5日,一篇《李子柒怎么就不是文化输出了?》的原创文章,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文章用李子柒735万的粉丝量与美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792万的粉丝量进行比较,并引述大量外国网友的评论,由此得出李子柒是文化输出这样一个结论。


(1)“李子柒现象”表明,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火起来”。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2)结合材料,请你对李子柒的网络视频遭到网友的质疑和非议这一事件,写出两点看法。
2020-10-14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定心卷》统编版必修4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基础过关)
5 . 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共建贯穿欧亚腹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被合称为“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亚欧大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意义。材料表明(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各国都坚持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④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0-10-06更新 | 206次组卷 | 30卷引用: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习近平在山西大同的第三个考察点是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按照石窟形制、造像内容、样式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习近平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同时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同时具有世界意义”这句话的认识。
7 . 2020年5月21日是首个以“茶和世界•共品共享”为主题的“国际茶日”。早在唐代,第一部世界茶学专著《茶经》就反映了我国先民最早发现茶的功用并开发饮用的事实。现在,中国茶已形成不同的茶品类型、饮用方式和衍生文化,如“人在草木间”隐喻着天人合一的境界,“茶禅一味”阐释了人生品悟。这说明(       
①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国茶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国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④传播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展示、交流、合作、提升”为宗旨,以“海丝建设”为主题,邀请来自30余个国家的350余名艺术家参加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国际南音大会唱、海丝艺术发展论坛等活动。艺术节的举办(   )
①展示了参与国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了文化交流
②促进了参与国之间文化的传播、融合和趋同
③能使各国认同其他国家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
④推动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增进政治互信、促进经济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者、呵护幼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在2020年初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不分老幼、无论贫富,“生命至上”成为中国战胜疫情防疫的基本准则。正如很多国际分析人士指出的,这种竭尽全力治病救人的举动,包括对高龄老人和困难家庭的不离不弃,在许多国家是很难做到的。材料表明(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服务当下的实用价值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彰显其力量
③文化是世界的,中华优秀文化赢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
④文化是民族的,各国不同民族文化决定各国抗疫策略不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0 .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应该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②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间有趋同性,可以共生共融
④中法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