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1 . 材料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年终岁末,人们都张罗着过年:吃团圆饭,放鞭炮……这勾起人们多少美好的记忆。而如今,年味儿却越来越淡:本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却有人外出旅游;本想放鞭炮除旧迎新,有关部门却颁布了“禁放令”。为弘扬春节文化,各级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除夕纳入春节假期,改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为限放;加大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投入,并向市民提供免费的基本服务;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人才的培养,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猜灯谜、闹元宵等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年味变淡这一现象。
12-13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2 . 相声源于1949年以前的北京,天桥一带的艺人为谋生在舞台上相互对骂或戏谑以招揽看客,这是初期的相声,后经侯宝林等相声大师进行批判、改造,才成为一门真正的语言艺术,才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说明
A.文化继承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B.对一切传统文化都应该批判
C.文化创新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时进行的
2016-12-11更新 | 546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石门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学考)
3 . 中国舞协副主席在点评创新舞蹈时指出,有的作品,别说观众,甚至连评委也看不出是哪个民族的。他强调,虽然理解编导求新求变的努力,但是民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风格属性不能丢,基本的民族音乐属性不能推翻,因为这种改动会导致民族舞蹈的文化属性、民族地域属性不清。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创新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地域性造就了中华文化的博太精深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   
④要辩证地看待文化创新的社会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城市建设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城市传统地名不仅是简单的自然实体标记,更是不可或缺的历史记忆。通过保护传统地名,对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加以储蓄留存,强化城市文化的涵养功能,为一个地区的公众打造风格独特的“精神的田园”。这表明
①传统地名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意义和概括功能       ②继承和发展地名文化能凝聚公众的城币归属感
③地名是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地名文化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政治文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16年5月7日,白俄罗斯国家歌舞团来蚌埠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回答下列小题。

1.本次活动的重点在于蚌埠民间艺术与白俄罗斯文化艺术的活动交流,双方相互学习、研究,将蚌埠优秀的民间艺术走出去与白俄罗斯特色文化艺术引进来相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双方进行文化交流的原因是()
A.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
C.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D.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2.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费孝通先生曾意味深长地讲了一句16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趋向一致
②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应尊重文化多样性
④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优秀文化要互相包容、互相学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6 . 2015年底“飞天奖”自诞生以来第一次把奖项授予完全脱胎于网络文学的影视作品《琅琊榜》。来自第三方数据监控网站的统计显示,《琅琊榜》互联网累计播放量超过200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5亿,百度指数高达150万,《琅琊榜》现象,是时下网络文艺创作与传播的一个缩影。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让琅琊山、琅琊阁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安徽滁州为让自己的琅琊山风景区借着《琅琊榜》火一把,带动地方旅游发展,把景区内的“会峰阁”改名“琅琊阁”,引来热议。
有人说,营销学中有一种“借势营销”,借助社会上受关注的事件推广产品,潜移默化地引导市场消费。但营造声势毕竟只是辅助手段,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才是制胜之道。巧劲用过了,可能就会弄巧成拙。事实上,滁州琅琊山本身的历史文化蕴涵足够丰富。打开滁州的文化“琅琊榜”,既有欧阳修留下的《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千古名篇,又有以凤阳花鼓为代表的皖东文化。守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加挖掘和弘扬,却要到虚构的电视剧里拉郎配,是否值得,要打一个问号。
(1)你是否认同“安徽滁州的借势营销”?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材料二:尊重原著、创新古装剧、讲究情怀……《琅琊榜》历经四年时间才从文字变成影像,是典型慢工出细活的代表。《琅琊榜》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作为一部大热IP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其实是中国年轻一代的“粉丝”,用“思想火花的众筹”,完成了这部作品。面对着国内大量只顾圈钱雷到内伤的糟心剧,《琅琊榜》的制作团队用一种传统质朴的认真态度,给观众们呈现出一部细节考究、演技精湛、特效精致的良心剧,受到大众的喜爱和好评。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琅琊榜》取得成功的原因。
2016-11-26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湖南沅江一中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政治试卷
9-10高二下·黑龙江黑河·期末
7 . “互联网难免有点杂草,但是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网络文化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该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应该提倡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2016-11-26更新 | 148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南衡阳八中高二3月考试政治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年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家书再次出现“抵万金”的状况。
十多年前,书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如今,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时代,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书信该不该传承下去?
反对传承者认为,虽然书信是一种很有内涵的文化,写信给自己亲密的人,更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含蓄表达,但是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远不如一段微信语音及视频来得方便快捷。
赞成者认为,书信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社交网络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网络时代里,书信的使用率虽然已远不如往昔,但是它们会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继续存在。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档。
(1)你认为书信文化该不该传承下去?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书信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
(3)某市准备组织中学生写一封家书的活动,请你为该项活动写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2016-11-26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湖南株洲市二中高三第十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9 . 范曾是我国当代国画家的一个代表性人物。范曾指出,中国文化的发展振兴,首先要继承中华文化精华的部分,使之充分发展,不断创新,这样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文化振兴。这说明文化的健康发展(   
①离不开社会实践                           ②不能失去文化的民族根基
③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                    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10 .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进一步鼓励中国教育走出去,推动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支持办好孔子学院,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我们在文化“走出去”过程中要(   
①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②全面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不能止步于形式展示,而要着眼于精神演绎
③找到与其他文化的共鸣支持,消除文化差异
④对传统文化进行时代革新和创造,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意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6-11-26更新 | 76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长沙一中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