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何破解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难题,一代代云冈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积极创新,锐意进取,为石窟奉献青春。他们重点解决了石质文物保护、馆藏文物修复、彩塑壁画修复等难题。多年来云冈石窟研究院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在日常养护和监测工作中,时刻掌握洞窟内的温度和湿度以及游客活动,实现预防性保护管理。

云冈石窟研究院大力发展文物数字化保护,通过三维激光扫描、VR成像展示、建设数字动画放映厅等一系列举措,探索出了一条数字化研究、保护、开发利用之路;先后建成了云冈博物馆、云冈院史馆、云冈皮影馆、影视馆、陈云岗雕塑馆等文化场馆,丰富了旅游内容,有效缓解了洞窟参观压力,做到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放的和谐共生;并将云冈文化与长城文化、丝路文化、万里茶路文化相联结,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在浙江、上海等地展览 3D打印复制的可移动石窟,把云冈石窟建设成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典范、国际云冈学的高地、国际有影响力的云冈文化展示与学习交流平台,让云冈石窟“活”起来,“行走” 世界,让世界走近云冈。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原理, 说明如何正确处理好云冈石窟的保护与开发。
(2)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云冈人是怎样让石窟“活”起来、“行走”世界的。
(3)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山西省重要文化名片。请就如何保护和开发石窟文化向当地政府提两条建议。
2021-04-28更新 | 4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届高三3月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一颗明珠”,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近年来,戏曲界出现了“有的演出水袖没了,脸也不描了;有的京剧现代戏舞台上出现飞机尾巴和发动机轰鸣声”等现象,这些现象让不少戏曲界的专家感到担忧。有专家指出,戏曲有严谨规整的规范与样态,传统戏曲的文化根性、灵魂,是我们要坚持守护的:京剧具有大写意的特点,演员用表演来展示环境、时空和人物内心,太写实的艺术形式并不适合京刷表演。

古老的戏曲如何再度焕发青春活力是当代戏曲人孜孜以求的课题。越来越多的戏曲作品配以小提琴等西洋乐器以及现代舞台、灯光、美术、布景、技术等,跳出对社会伦理道德善恶评判的窠臼,将关注点伸向了人性和灵魂,贴合时代对传统戏曲进行演绎和解读,让当代人感受经典与时代的艺术共振,在观众中引发传统戏曲热。

2020年10月,习近平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强调:“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传统戏曲薪火相传必须兼顾传统与创新。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传统戏曲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3)某校拟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请你就学校如何开展这活动提两条建议。
3 .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参与到了预防、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截至2020年3月23日,在全国确诊病例中使用中医药的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但中医药在传承、创新方面存在着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而且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甚至出现了“中医西化”和“以西律中”的现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中医药工作必须守正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材料二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近百年来,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事实证明,中医药一旦背离了自身发展规律,中医西化,特色弱化,必将丧失自我。因此,无论看待中医、研究中医,还是运用中医、推广中医,必须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保持中医药的本色。同时,改革中医药管理体制,突出中医药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把中医药特色优势用制度、标准、规范固定下来,把中医药的根脉保存好,更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医药根深叶茂。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
(2)请运用哲学原理,从不同的角度为如何实现中医药的守正创新提出两条建议。
2021-04-12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模拟政治试题(4月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彰显其独特的优势,为全球“抗疫”提供了“中国处方”。

那么中医能做什么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机理,是感染免疫应答引发的急性进行性肺微循环障碍,即人体免疫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干预人体的免疫系统,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手段之一。而中医就是依据挖掘、调动、提高和利用免疫功能的机理,追求机体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和谐、稳定、健康、统一。中医药的科研人员在此基础上,从中医药中筛选了“三药三方”(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是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使得中医药在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缩短病程,减轻抗病毒西药的副作用上发挥了独特优势。

此次疫情是一次大考,也是中华文化特别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大机遇,要有信心用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实践为世界防疫树立新的标杆。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2)中医药文化自信应是我国国民的一种积极健康、自觉自为的文化心态,只有对中医药文化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对于中华中医药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请你为增强青少年的中医药文化自信提三条活动建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

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一项宏伟的建筑,它蕴含着古代中国人民的劳动智慧和艰辛奋斗,当我们站在长城的青砖上欣赏它的美时,自豪感油然而生。为了更好地发掘、利用长城沿线丰富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语、让文化说话,国家决定在原有长城的基础上高水平规划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强调,在建设中要把实现社会效益摆在突出位置,在彰显国家文化形象整体性的前提下把东起河北省的山海关,西到甘肃省的嘉峪关的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和展示,既要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效传承和传播长城文化,又要在不影响文化遗产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多重效益的统一。

[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域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在原有长城的基础上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应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请就发挥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作用提出三条具体建议.
2020-06-27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湘赣粵2020届高三6月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6 . 文物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护好、管理好文物,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提出了如下建议,恰当的是(       
①通过旅游开发,让文物“活”起来,充分挖掘文物在当代社会的经济价值
②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物保护制度建设等,保护好文物,减少开发和利用
③通过讲座、游学等形式了解文物、认识文物,铭记历史、传承文化
④通过动漫、VR(虚拟现实)技术等形式,感知体验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0月20日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挖掘和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精髓。加强典籍研究利用,编撰中华医藏,制定中医药典籍、技术和方药名录,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研究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加快推进活态传承,完善学术传承制度,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老药工传统技艺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收集筛选民间中医药验方、秘方和技法,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把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中小学进一步丰富中医药文化教育,使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对于坚持中西医并重、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实现创新突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l)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我国在推动优秀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2)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所建设的卫生健康发展模式是怎样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
(3)请就新时代如何传播中医药文化,扩大其影响力提出两点建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作出了一个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材料二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发挥文化在国家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3)有专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治理的一项文化战略。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三条建议。
9 . (1)某班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把中国同一些文化强国进行比较,希望从中找出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所需要的类似做法或相反做法。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在下图中填写。
一些文化强国的做法
中国走文化强国之路的做法
美国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文化“巨无霸”企业。美国的文化输出,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43%的份额。像好莱坞大片就是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1)
英美拥有完善的高等教育系统,吸引了来自全球的人才。无论是否喜欢英美,很多国家的人都愿意去求学,还有不少
(2)
某些西方国家把民主、人权、自由、基督教精神等,作为人类文明的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或推送,甚至是强行移植
(3)

(2)材料一: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能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又能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想要富,先修路”,省委和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
材料二:云南省占我国面积的4%,但生物物种却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于2018年10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开播。该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典古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结合文化阐释和经典释义,深入浅出地解读了社会所关注的为民、修身、读书、孝道、家风等主题,让观众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望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情怀,到“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

马革裹尸还”的精忠报国;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独善其身……这些古诗典籍如同数不尽的璀璨明珠,无不彰显出我们的文化自信,如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正是古代先贤民本思想的创新与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新时代如何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材料二百名改革先锋人物之一的南仁东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上世纪80年代,面对我国天文设备落后的现状,南仁东萌生了研究中国人自己的望远镜的想法。1994年起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为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2016年其主持的FAST落成启用。南仁东带领他的团队22年中足迹遍布云贵300个喀斯特地区的洼坑。常年的野外生活异常艰苦,他们喝的是天然的浑水,吃的是自带的冰冷干粮……他拒绝国外高薪聘请,带领他的团队最终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使得中国走在了世界天文界的前列。南仁东去世后,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为时代楷模


(2)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南仁东被授予“时代楷模”的原因。
(3)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向南仁东学习提出三条建议。
2019-04-22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新余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