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2021“中日韩陶瓷文化艺术与旅游周”让江西省景德镇又一次以瓷之名展现文化“磁力”。出于对景德镇的热爱,日本陶艺家高柳绫绪将在这里看到的山水、草木、星空、花朵绘制于坯体上,“盏中叶片与陶瓷合而为一,光影交错中仿佛能体会到中国古人所说的‘合一’的状态。”这反映景德镇瓷文化(     
①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③在继承“合一”思想基础上发展
④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为前提条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5-17更新 | 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高考政治考前冲刺卷(江苏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悠久深厚、意蕴丰富的浙江文化,为全省改革发展提供了最充沛的养分、最深沉的力量。万年上山的稻作,五千年良渚的城池,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不断提升着浙江历史文化的厚度。与之交相辉映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全国巡展;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深化改革,“炼”成全国地方戏院团排头兵……在文化供给新赛道上,百城万村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实施,“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遍及城乡,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000余家,建成文明实践所(站、点)5万余个。人依旧是“浙”里最美的风景,竺士杰、章成、崔译文、王亮获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陈立群、姚玉峰、孔胜东、杨倩、诸鸣受聘首届“浙江有礼”文明使者,“最美浙江人”品牌持续擦亮。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浙江人成为文明的代言人,用行动巩固提升全域文明创建成果,打造“浙江有礼”文明品牌。

材料二   2021年,浙江省文化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应声落地,文化赋能系列文件相继出台,绘就一幅文化引领驱动、形神融合兼备的宏伟愿景。文化企业“凤凰行动”,聚力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浙江4家文化企业入选“全国30强”,入列第一方阵。文旅融合纵深发展,之江文化产业带、“四条诗路”文化带,成为浙江文化新IP。数字变革已成为牵引撬动浙江文化建设的强劲引擎。实施宣传文化智融工程,“舆论引导在线”应用构建多方联动、三级贯通、多跨协同、闭环智控的新闻舆论工作体系;浙文创、版权桥等应用体系化推进、迭代升级,“家头条”“邻里帮”“文E家”布局未来社区文化场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浙江是如何推动文化先行省建设的。
2022-05-1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演练政治试题(三)
3 . 近年来,国风音乐在我国音乐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国风音乐作品在音乐表现形式上包容多样,音乐风格以流行与古典曲风的多元融合为主,呈现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并运用数字技术融合传播,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多元融合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优秀传统文化为音乐发展提供了滋养
③融合数字技术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④文艺创作要紧扣时代脉搏,创新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09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2022届高三第三次诊断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推动乡村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展示乡村文化,吉林省启动了“吉林印记——乡村博物馆”项目建设。搭建了展示乡村文化、传承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5年来,吉林省共建成乡村博物馆91处。作为“寻根”与“乡愁”的结晶,这些常有吉林印记的乡村博物馆犹如繁星闪烁,点亮了当地群众精神生活,提高了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吉林省农安县辽金时代文化园负责人介绍,辽金时代文化园创建于2014年,根据特有的辽金文化地域特点以及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划分出了辽金民俗文化游和农耕文化游两大主题旅游产品。为了打造地方文化特色,也为了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守护好、传承好,2016年,辽金时代文化园组织专家学者等备建设“吉林印记——辽金时代乡村博物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辽金时代文化园成为了农安县的旅游名片,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在今昔对比中,乡村博物馆成为了追寻村庄历史的好去处,也让记忆具象化、乡愁鲜明化、文化根脉特色化。接下来,我们将做好做实'吉林印记’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工程,“十四五”期间,全省乡村博物馆总数将达到150家以上,让文化看得见,让乡愁留得住。”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处相关负责人说。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的知识,阐述如何打造吉林地方特色乡村博物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分析怎样做好做实“吉林印记”留住乡愁。
(3)请你就吉林省如何传承乡村文化,振兴美丽乡村提出两条建议。
2022-05-08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5 . 党史学习正当时。全国各地各大博物馆、纪念馆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受到广大群众欢迎。请根据以下内容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新闻标题(     
·香山革命纪念馆通过数字化多媒体技术建设虚拟展馆。提供了虚拟全景、文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内容,使千里之外的观众足不出户,便可参观。·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推出数字化展示,运用投影沙盘、多点触摸、全息成像、虚拟讲解员等多媒体手段,将长征故事、英雄人物立体化、生动化,调动观众能动性,实现良好互动。·长辛店二七纪念馆收藏者京汉铁路工人革命斗争的大量实物,参观者还可以通过电子互动设施,领取属于自己的京汉长辛店铁路工人俱乐部“会员证”。

A.加强交流融合,促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B.创新传播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
C.坚定理想信念,搭建修复革命文化的平台
D.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拉近历史与公众距离
2022-05-01更新 | 52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6 . 下图《国货潮品》(徐骏作)告诉我们,企业经营者要想在飞速变化的消费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积极的应对办法有(     
   
①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铸就品牌长久生命力
②加速构建全产业链,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③探寻国货历史渊源,一味保持老产品原貌
④挖掘国货文化底蕴,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春晚节目《只此青绿》的灵感来自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巧妙地将传统书画与舞蹈之美融为一体,以5D全息光影场景、优美典雅舞姿、精湛绝伦演绎,连接千年,共同绘就一幅行走的山水画卷,宋朝风雅韵致尽显其中。《只此青绿》的成功在于(     
①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②现代技术手段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③融汇不同艺术特质,展示中华文化持久生命力
④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4-30更新 | 20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2022届普通高中毕业联考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8 . 从春晚的“唐宫夜宴”,到“元宵奇妙夜”,从水下的“洛神水赋”,到地上的“龙门金刚”,河南卫视把传统文化演绎得美轮美奂。极具创意和美感的演出,让许多原本对传统文化无感的观众彻底被“圈粉”;“唐宫夜宴”等节目在社交媒体,尤其是在年轻人汇聚的微博、B站、快手等平台上,收获了巨大的关注度,并加速了节目口碑的传播。这启示我们(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精华,还有更多有待发掘的精品内容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创新传播手段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③传统文化其实从未走远或“过时”,只是需要更为创意化的表达方式
④贴近新一代消费者的传播方式,更能增强传统文化的感染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30更新 | 274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仔细、认真与执着;墨家弟子所提倡的“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庖丁解牛”所表达的“道技合一”的工作境界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生动阐释。今天的中国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因此,国家必须凝聚社会共识,深入贯彻“职业无贵贱”的观念意识,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氛围,积极引导劳动者摒弃功利主义意识。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弘扬工匠精神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应该如何传承工匠精神。
(3)“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目前,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办“青春·奋斗”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就此写一篇发言提纲,至少列出两个发言要点。
2022-04-23更新 | 3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有效解决之际,辽宁省积极谋划脱贫攻坚后续工作,并确定了“现有帮扶政策、体制机制总体稳定”的基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根基。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巩固脱贫成果推进接续减贫的意见》,指出在脱贫攻坚中,应继续坚持以往各方面的优势,即坚持帮扶力量不变、坚持统筹深化定点扶贫、坚持省内对口帮扶和社会扶贫,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坚持精准帮扶。在坚持以往优势基础上,省里集中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投入资金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相适应,支持建立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长效机制。

材料二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云南普洱舞蹈《摆出一个春天》受到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引起观众的共鸣,不仅表现了拉祜族非遗舞蹈摆舞的文化传承,也表现了新时代拉祜族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舞蹈以拉祜族民歌《四季调》和拉祜族打击乐节奏等素材为主要音乐元素,用舞蹈展现勤劳智慧的拉祜族女子生活、劳作、鼓舞欢腾的场景。以拉祜族脱贫攻坚前后的生活场景作对比,一句“好日子来了”喊出了万千拉祜族同胞的心声。”《摆出一个春天》“摆”出了普洱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摆”出了普洱边疆大地无比绚烂的春天。


(1)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辽宁省的脱贫攻坚后续工作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结合材料一,运用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说明辽宁省是如何积极谋划脱贫攻坚后续工作的?
(3)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选取材料二中所涉及的某一信息为主题写篇小论文。要求:主题鲜明,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字数在150-200字。
2022-04-20更新 | 8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 2022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政治试题 (一)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