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

材料一 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目前,我国的中医医院普遍存在着三低现象,中医治愈率低、危急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率低。很多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辩证论治,必须借助仪器才能诊断疾病,有关中医的存废更是不绝于耳,不少人认为“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材料二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过去,带有深深的历史印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医疗科学,骨子里渗透着浓浓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在当代,中医药学应在挖掘继承传统中医药学精华的基础上,变革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要充分领悟和吸取中医学的科学内核,又要认真分清和摒弃中医药学的封建糟粕;既要发扬中医药学的特色专长于国内国外,又要携手西医学共创现代医学的理论和临床。只有这样,中医药学才能延续五千年的生命,也才能彻底消除对中医的怀疑和攻击,也才能真正振兴中医,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中“实行西化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的观点作简要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怎样才能使传统中医药学在现代社会大放异彩。
2019-11-18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开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2 .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扶贫成就举世瞩目(见资料一),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中国是为全球减贫作出最大贡献的国家”。某校高二年级部分同学以“中国扶贫奇迹”为主题广泛收集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注: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拉开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帷幕,同时也是中国大规模减贫过程的开端。目前,我国已稳居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居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参考上述资料,从经济角度总结我国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
(2)运用政治生活和价值观的知识,阐释中国共产党为何始终重视消除贫困。

同学们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发现,关于社会公平的思想观念中国古已有之。“不患寡而患不均”“等贵贱,均贫富”等观点,一定程度上都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朴素公平思想,这对我们今天开展扶贫工作仍有深刻的影响。


(3)在扶贫工作中,应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公平思想?请围绕此主题阐述你的认识。
要求:①综合运用文化生活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撰写小论文。
②紧扣主题,全面认识,观点明确,合乎逻辑。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浮生六记》原是清代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记叙的是沈复和妻子芸娘充满烟火气的日常生活。昆曲是综合了戏剧、文学、服装、音乐等门类的古老东方艺术。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和世界文化遗产沧浪亭的园林景观创新结合,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观演形式,让观众置身于演出实景之中,随着剧情的推进,跟随演员穿行在园林的亭轩廊窗间,且听且行、且坐且立。这一浸入式表演形式,自2018年8月首演以来,没有任何的宣传投入,只是靠着昆曲迷们在朋友圈的“圈粉”而悄然走红。


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简要说明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悄然走红所包含的道理。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习近平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乡风文明建设的价值。
2019-10-21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河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5 .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生动注脚,端午习俗在新时代异彩纷呈又不失神韵地演绎,传承民族精神。形式多样的端午节活动在全国各地上演,包粽子、做香包、五彩绳、草木染,诸多端午习俗的互动体验活动,令参与的群众拍手称赞。


(1)请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端午节的文化价值。

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早已融入民族血液,成为一个精神符号。屈原以他高贵的品格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端午节的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认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传统节日呈现出多元的特征,但端午节包含的家国情怀、道德风尚始终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内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滋养。


(2)请说明为什么传统节日要持久飘香,需要以民族精神为滋养?

继2005年前韩国“江陵满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从韩国中道成功到我国端午节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国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3)请你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紧扣主题,理由充分,观点明确,合乎逻辑,字数在250字左右。
2019-06-2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流浪地球》火了。澳门大学电影专家陈时鑫教授说,对于中国电影业而言,这是巨大的成就,是新的开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民族自豪感的来源。影片中浓浓的中国风和壮丽的特效让观众感受深刻。在电影中,不仅是地下的北京、冰封的上海,中国春节,麻将,各地方言,甚至是对“流浪”与“回家”这一组关系的理解,都充满了鲜明的中国式对家的向往。片中壮丽的特效,75%都是由国内团队做的,这让国人为之自豪。影片摆脱了美式科幻片主导的逃离地球范式,独创出崭新的流浪地球范式,这种范式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流浪地球》为何能让我国观众感动且自豪?
2019-05-12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远古中走来的农耕文化,犹如涓涓细流,成为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挥之不去的记忆。然而在工业化、全球化的今天,农耕文化逐步消失。始终关注农业发展的政协委员李云才,在2019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提案,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留住民族“乡愁”。保护优秀农耕文化,要在乡村振兴中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振兴为载体;弘扬乡村文化特色。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是当前我国文化传承、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迫切需求。要保护传统自然村落,以民居民俗民化为载体,弘扬“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保护古树、古木、古存遗迹这些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因此要尽力保存住这些乡村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优良传统。同时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本土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才能让农耕文化不消失,进而留住“乡愁”?
2019-05-10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10月13日 《每日一题》必修3 -每周一测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燃爆2019年春节档,票房近47亿元,海外票房突破4000万,创下了近5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绩。该影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将吞没整个太阳系。面对灾难,是保留精英火种以待重生,还是全球携手努力共渡难关,人类面临抉择。“带着地球带着家”的“流浪地球”计划被采纳,计划主张:无论何时也不放弃共有家园。人类共同努力,建造上万座发动机,推动地球奔往新的栖息地。在全球发动机意外停摆的生死危机面前,无数人与时间赛跑,舍小家,顾大家,前仆后继,奋不顾身,只为延续百代子孙生存的希望。影片情节和叙事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打开方式”,被影评人士称为“很中国”的科幻影视作品。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影片创作中“不一样的打开方式”是如何做到“很中国”的。
2019-05-06更新 | 372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农历新年贺岁片中异军突起,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里程碑。它的上映恰逢中国在太空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上个月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成为第一个造访月球背面的探测器。随着国人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层次也都有较大提高,科幻片在中国有了更成熟的受众土壤。但在中国电影中,能满足观众需求的高端科幻片长期处于空白,科幻电影一直由好莱坞垄断。《流浪地球》有望打破这种局面,它不仅在科学根据、特效奇观等制作精度上达到好莱坞标准,被视为中国真正意义上第一部“硬科幻”大片,更重要的是,与西方灾难片的通常思维不同,当地球面对全球性的危机时,它选择的不是放弃地球离开,而是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其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核就是中国人对家乡、土地的深厚情感。恋家而不私,中国人经常限于自己的小家,想着自己家好就可以了……但《流浪地球》在原著基础上加入了中国父亲为他人、为人类做出了自我牺牲的情节,传递给大家一个价值观,不是中国好了,我们就好了。而是我们要有承担,有了担当才会真正强大。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科技、时空、文明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升华,其境界和价值观足以抗衡和超越好莱坞。

材料二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重视防守、和平,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而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更强调冒险、进取。可能受此影响,中国影视在时空轴上长久以来似乎更热衷于拍各个时期历史剧和现代家庭剧,而缺乏面向未来的优质科幻剧。《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在看了该影片后说,一个强国,走在文化最前锋的就是科幻作品,过去是英国,后来是美国,现在也轮到中国了。

材料三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主任吴岩表示,要保持现在科幻创作良好的势头,不仅要从政策、投资等领域进一步激发原创的力量,还要在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方面下功夫,放开他们的想象力,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电影《流浪地球》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的知识,分析刘慈欣观点的合理性。
(3)学校教育中如何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请你提两点建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昔日老影院今天藏书楼】

2018年4月,历经4年多改造,都有70多年历史的红楼影院变身为一座公共藏书楼。该藏书楼集私人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于一体,以“众藏、共阅、分享”为核心理念:藏书全部来源于社会公众,包括已故的知名专家学者的全部或大部分藏书、作者本人著述及藏书、机构精品藏书、个人有价值的藏书等;藏书楼而向社会开放,无论新书、旧书,都可以在藏书楼内免费阅览、借阅,或者购买;每个人的藏书都是其人生见闻、知识体系的凝结,图书的藏家、作者通过读者阅读来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悟。藏书楼还可以为各类读书会、讲座、研讨、报告、新书发布、阅读沙龙等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免费场地。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该公共藏书楼“核心理念”蕴含的文化价值。
2019-04-26更新 | 18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政治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