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数据时代,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科学精神贯穿于抗击疫情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以科学研究助力疫情防控,加强病毒溯源和病源学检测分析,加快治疗药品和疫苗研发,深化对病情特征与治疗方法的科学认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科学治理遏制疫情蔓延,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根据不同群体、行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发挥科技在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前沿科技,在疫情科普宣传、政策发布智慧监测等环节助力。围绕“防疫病、防恐慌”,积极开展应急科普,用事实、用科学说话,科学分析疫情形势、抗疫指导和心理疏导,有效增强了整个社会防控疫情的意识和能力。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全程参与,亮点突出,作用独特。

“大疫出良药。”这次疫情虽然没有特效药,也没有疫苗,但身赴一线的中医专家们通力合作“边救治、边总结、边完善”,从老药里筛选出有效药物,并研制了几个新药新方,形成药三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和胶寰、血必净注射液,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这些药在此次抗“疫”中功效显著,如清肺排毒汤,是由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多个经典方剂优化组合而成。患者服用清肺排毒汤6天后,通过肺部影像学对比显示,93%的患者肺部病灶显示不同程度缩小和吸收,在阻止轻症、普通型转为重症、危重症方面,降低病死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在疫情防控中“三药三方”显著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新技术的“加持”’如全自动煎药机、空中药房、远程诊疔、大数据分析等。

在全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有74181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中医药的疗效引起国际社会关注,部分中药出现脱销现象,海外市场对中药的需求也成增长态势。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科学精神在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三药三方”的研制及推广对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2 . 2020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山东省枣庄市被纳入沿运规划拓展区5个市之一,台儿庄区入选规划核心区。

为保护大运河,枣庄市台儿庄区按照“原空间、原尺度、原风貌、原材料、原工艺、原地工匠”的标准,复建了台儿庄古城。台儿庄古城设立了漕运度量衡展览馆、中国运河税史博物馆等数十处展馆,便于人们全方位、多层次感知古城昔日的繁荣;对运河大鼓、柳琴戏、洛房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部分传统运河美食进行了系统的挖掘、还原,并开展各种文化展演和主题活动;常态化举办国际马拉松、国际冬泳节、龙舟赛、全国河钓大赛等品牌赛事,累计举办大型会展活动1000余场次,培育了文博会、年博会、端午文化艺术节等会展品牌,搭建了亚太经济领袖(台儿庄)高峰论坛等平台。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走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前列,被誉为“活着的古运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对台儿庄古城文化产业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加以说明。

3 . 材料:习近平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为世界上所有华人提供了“精神家园”,使之找到了自己的“基因”所在,有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1)运用传统文化的特征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承载着国家形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要素。

近年来我国国内电影市场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战狼2》《芳华》《无问西东》《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不同类型的国产电影,在国内接连成为“爆款”,但是在欧美及周边国家,中国电影却屡遭冷落。欧美受访民众普遍认为,中国电影创作者对外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使国外受众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有些中国影片主题表达过于直露,损害了电影美学的完整性……

中国电影”走出去”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实现与海外市场的对接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国内部分专业人士认为,中国电影不应该急于求成,盲目模仿,而应该练好内功,要充分发挥和挖掘中华文化的优势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体验中国魅力,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走进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为中国电影“走出去、走进去”提出合理化建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华字典》时隔 9 年再次修订,新版于 2020 年 8 月 10 日发行上市。本次修订增录的“初心”“点赞”“拼车”“截屏”"“二维码”等新词,记录着当下中国的新现象、新概念、新事物。一个个新词,勾勒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当代文化风尚,在生活内外、线上线下,供全民共用共享。远可鉴历史,近能征时事。综观词汇发展历程,无论是旧词消失、新词诞生,还是外来词引进与本土化融合。抑或打破词汇既定含义翻用新义,无不体现语言和时代的同频共振与无缝对接。语言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流变发展、不断被整理规范,进而保持着生机。一代代读者通过翻阅和检索这本小小的字典,识得更多文字,规范汉语用法。也正是因为语言文字的规范,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基础更牢固,步伐更坚实。从古至今,人们用语言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人们用语言承袭旧章,创造新器。一个个新词语不断萌发,一个个新寓意脱颖而出。这些词语不仅会在使用中获得意义,也会汇入历史的长河,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记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华字典》收录新词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知识,说明语言如何才能在不断流变发展中保持生机。

6 . 韧性,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破裂的性质。回顾中国漫长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各种灾难抗争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华文明韧性的展示史。“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每逢灾难降临,这种文明的韧性就会得到充分体现。战胜疫情,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对我国文化发展中“文明的韧性”的认识。
2020-10-29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瘦见骨的阿大有严重的驼背,今年60岁,做葱油饼已32年。他坚持用传统工艺做出的葱油饼,口味极其地道。BBC拍摄的专题纪录片,让藏在拐角深处的阿大葱油饼成,为“网红美食”。但“阿大葱油饼”由于其经营场所在民宅底楼,属于非商用性质,无法办理相关证照'属于无证照经营:另外,阿大葱油饼的油烟和顾客的嘈杂以及安全隐患,也遭到了周边居民的多次投诉。如果遵循《食品安全法》严格执法,阿大葱油饼将难以为继。对于传统美食无奈告别舞台的话题,网民有两种观点:一方认为,这些美食已经成了许多人的牢固记忆,因为无证照而被取缔,实在可惜;甚至有人评论说,有证照却不重视食品安全和品质的,大有人在,为何偏偏要拿“葱油饼”开刀?另一方却认为,无证照经营,法理不容。违法的美食,无论味道有多好,也不能纵容。如果默许甚至鼓励这些违法的美食存在,那么对于其他办理了证照的合法经营者而言,岂非不公平?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阿大葱油饼”成为“网红美食”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2)请你为我国传统美食走红网络设计3条广告语。
2020-10-29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六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美好社会的理想,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创造形成了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重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当前,不同思想文化观点交流交融交锋,特别是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的迅速发展,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青少年如何才能担当起未来发展的重任呢?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立德铸魂,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新的“打开方式”,使之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如同一颗种子,种在年轻一代的心中。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对青少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9 . 辨析

春节期间,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对于当下的古诗词热,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2020-08-0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山西考察。习近平在山西大同的第三个考察点是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按照石窟形制、造像内容、样式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习近平仔细察看雕塑、壁画,不时向工作人员询问石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情况。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这句话的认识。
⑵假如你们班级准备围绕“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举办一个主题班会,请为你自己拟定三条发言要点。
2020-08-0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三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