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有许多精华,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重教化思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诲人不倦”的育人风范,“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所以,发展教育必须回归古代教育思想。上述观点(          
①主张要全面继承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②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进行了辩证性批判
③忽视了发展教育应立足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没有正确把握“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精神实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我们时常察觉和叹息:一些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珍贵东西,不知什么时候被丢掉了。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是“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的需要,是继承传统的必要方式。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强调要“诵读经典”是因为(          
A.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B.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C.只要继承了传统就能实现发展D.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2020-11-15更新 | 158次组卷 | 2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14-15高二上·湖北黄石·阶段练习
3 . 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角度看,漫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告诉我们(  )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创新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④要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0-11-10更新 | 103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近年来,贵州不断完善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红色纪念体系,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开展实景演出、开发文创产品、打造特色小镇、组织多地巡展、建设“红军街”等措施,带火了红色旅游,推动了革命文物的保护和革命文化的传承。这表明(       
①对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使革命传统有了文化价值
②将革命文化融入现实生活能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
③对革命文物的保护性利用丰富了文物的文化内涵
④红色革命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 . 针对部分地方文化惠民活动群众不买账、需求与供给之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某市政府更加关注群众需求,大力推广“菜单式”服务,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将投票权和选择权交给群众,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点赞”。这说明文化发展(       
①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通俗文化和流行文化
②要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
③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④是一个摒弃传统、博采众长、大胆创新的过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20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6 . 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历朝历代大都有生态保护的相关律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宪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民共识。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总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②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③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1-05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统编必修4《哲学与文化》试题汇编:第三单元 第七课 第二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7 .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他的诗句流传至今几千年,影响了几十代中国人。为了纪念他,形成了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点雄黄、对诗歌等风俗,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同时,屈原一身正气,宁折不阿,是中华民族气节的象征。过端午节应着重意于对民族精神的弘扬,然而,现在除了吃粽子,其他的风俗已被风蚀殆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020-10-25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政治试题
8 .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文化既是大运河最亮丽的底色,也是承载厚重历史、凝聚中国智慧、体现创新精神的世界文化遗产。台儿庄运河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数量多、颜值高、气质好的特点。当前大运河保护开发和利用面临着城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严重挑战。为此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要(     
①坚持社会效益首位原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注重保护历史文脉
②坚持深度挖掘、使运河的经济价值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③坚持开发为主、只有开发才能有资金保护
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旅游项目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10-21更新 | 11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枣庄三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政治试题
9 . 鼠标一点,云冈石窟大佛与文保专家“对话”,揭秘驻颜“秘方”;刷刷手机,一-起穿回汴京,人画《清明上河图》。材料表明,让文物“说话”需要(       
A.在继承的过程中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B.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实践的基础上创新
C.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其创造文化的功能
D.利用大众传媒手段,最大程度超越时空局限
2020-10-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梅河口五中、辽源五中、四平四中)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4月,习近平在大同考察了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

材料一: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云冈石窟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在云冈石窟,习近平说,云冈石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的瑰宝,要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的基础上研究利用好,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材料二: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告诉《时政新闻眼》,云冈石窟的病害主要来源于雨水冲刷和山顶渗水,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是疏通山顶上的水道,并对岩石裂缝进行环氧树脂粘接,防止渗水。

2018年10月,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第12窟“音乐窟”。这座高9米、宽11米的大窟实现了积木式拆装,5辆标准集装箱车就可拉运,一周即可组装完成布展。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对云冈石窟“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