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夏布绣的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改良了夏布的品质,坚持因材施艺,将民间麻布绣升华为夏布艺术刺绣,大大提高了刺绣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其创作的《曹知白山水》让观众感受到“素雅的‘纸面’上,晕染着简淡空疏的笔墨,谊染出苍秀简逸的山石”,在2019年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得到国内外客商的好评。张小红的成功之道在于(       
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动艺术刺绣方法的创新   ②立足于社会实践,满足大民群众的艺术需求
③以审美为创作宗旨,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   ④总结民间刺绣技艺,推动刺绣布料和技艺改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2019年9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材料一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指出黄河流域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把握发展机遇。

材料二文化和旅游部于2019年11月17日在京召开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推进会。会议提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守正创新的根本体现;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要着重把握如何阐发弘扬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在保护基础上如何共创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坚持“开门编规划”,充分调动地方和专家等各界群众力量参与规划编制工作。推进会上,黄河流域9省区文化和旅游厅局负责同志介绍了本省区关于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思路和举措,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有关司局汇报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编制情况。


(1)结合材料一,说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弘扬黄河文化?
3 . 2019央视春晚以“喜庆新时代、共筑中国梦”为主题,聚焦新风尚、振奋新精神,弘扬新梦想,着力打造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符号、地域文化,歌曲、舞蹈、杂技、相声、小品、魔术、哑剧等各类节目精彩纷呈。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庆祝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我们要全盘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耀眼的金线、五彩的蚕丝、斑斓的孔雀羽毛…在古老的岁月里,云锦被称为“天衣”,是丝绸之路上最光辉灿烂的珍宝,穿越大河与高原,连接亚欧大陆的两端。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锦绣的织物再次穿越时空,走向世界,让人们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感受南京这座六朝古都的传统与时尚、内秀与开放。这表明(            )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
②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③商业贸易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交流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2019年秋季开始,我国中小学都统一使用了新编语文教材。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古诗词内容,其中,小学教材里的古诗词增至124篇,初中教材里的古诗词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高中学生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已增至70首。此举
①有助于领略古诗词中先贤们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②彰显了古诗词在推动当代文化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③说明教育在人的培育和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④意在通过教育方式的变革赋予传统诗词文化新内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需要
①继承传统,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
②立足现实,深入挖掘黄河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
③面向世界,积极对外进行黄河文化推广渗透
④经济唱戏,让黄河文化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 . 下列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只有先继承才能再创新
②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④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习近平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情结,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源头和“老根”,为世界上所有华人提供了“精神家园”,使之找到了自己的“基因”所在,有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9 . 特色小镇展露地域风情,美丽乡村承载悠悠乡愁。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呈现出巨大的文化张力,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在城镇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特色风情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  )
①博采众长,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③增强不同群体对共同拥有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与时俱进,创造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文化形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 .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中国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都成为我们民族特有的表达美好情感的载体。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中国的所有传统节日中,中秋节有着特殊的韵味。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多元文化日益丰富,使得包括中秋在内的诸多民族传统节日被人们淡忘,原有的文化内涵逐渐消失,端午成为“粽子节”,中秋成为“月饼节”。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拯救传统节日。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