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创造的主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中国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心。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于内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中华文化创造力的灵活运用;于外则表现为中国人民“不拒众流”“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以及积极“走出去”等具体行动上。可见,文化自信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来实现。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
(1)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根基,这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
(2)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从青年学生做起。请你就青年学生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提出两条意见。
2024-02-25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2届全国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试卷政治试题(十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0岁的故宫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凝结着历史的烟云,每一座殿宇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它也像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散发着活力的气息,每一块砖瓦都奏响着新时代的乐章。2020年4月,故宫博物院联手多家媒体对闭馆期间的故宫进行直播,与观众共赴一场“云上”之约,感受故宫春意之美、建筑之美、空灵之美,正式拉开了“紫禁城建成 600年”系列活动的序幕。2小时的直播,除了美景之外还通俗易懂地讲解了60多个知识点,让观众与学术亲密接触。故宫博物院的“活力”表现还有很多。此前,面向公众征集文化产品创意,把具有历史特色的丰富文化资源提炼出来,推出文创产品《2020故宫日历》,把高冷严肃的宫廷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依托“数字故宫”平台,纪录片《故宫贺岁》以乾隆 57年的一场茶宴讲述了静态的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老百姓 感受了宫里的年味。今年故宫博物院还将举办“中国与凡尔赛展” ,以“凡尔赛宫中的中国”大型展览为基础,结合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法国宫廷及传教士、使节带来的精美文物,还原一个更丰满、更全面的十八世纪 中法两国文化和艺术盛况,带给观众一场视觉文化盛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故宫博物院是如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增 强文化自信的。
2023-08-07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古都之脊重振,北京老城复兴。

北京中轴线,是一条长达7.8公里的城市轴线。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它是“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聚焦这条“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北京市从2011年启动了申遗工作。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牵引,大批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强化。


【文物修缮】

近年来,中轴线上百余项文物修复陆续启动。栉风沐雨的古都细节,在时光中渐次闪亮。

从最北端的钟鼓楼向南望,是地安门大街,以及景山公园的寿皇殿、万春亭。景山向南,过故宫、天安门广场后,是京城所有城门中最具规模的正阳门。2020年10月,正阳门箭楼修缮启动,对象包括箭楼城台、浮雕、窗眉、室内木构件油饰、屋面等。修缮中,每一处都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

正阳门箭楼的开放规划中,设计了打卡中轴线、寻找镇水兽、重走正阳桥三个景观,通过引入互联网打卡、互动直播等新兴服务业态,向世界讲好中轴线故事。未来,正阳门箭楼可能打造成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并通过各种互联网玩法吸引众多年轻人到访游览。

【点亮中轴线】

中轴线两侧,北京在功能疏解、古建修缮、街巷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老城保护”替代“旧城改造”,百余项工程陆续启动,古都尽显芳华。

2021年,北京市开始实施“点亮中轴线”项目,北端范围延长至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晚上,从鼓楼向南远眺万春亭,一条璀璨的灯光带向南延伸,照亮了钟鼓楼、旧鼓楼大街和地外大街,仿佛郭沫若先生笔下的“天上的街市”。

【非遗保护】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形态的中轴线,又包括国家礼仪传统、建造技艺传统、民俗文化传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遗项目“天桥中幡”(民俗杂技)、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民间音乐);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大栅栏五斗斋高跷秧歌(民俗舞蹈)、天桥掼跤艺术(传统体育)、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传统技艺)等都是中轴线文化遗产不可分割的内容。这些传统民俗既承载着北京人对中轴线的集体记忆,更反映着北京老城生活的民俗文化以及中国传统建筑技艺。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第三章为“传承利用和公众参与”,鼓励、支持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保护活动。“公众参与”既是近几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所强调的,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不同于以往申遗项目的突出特点。中轴线上不光有恢弘壮丽的建筑,也有普通百姓的生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相关知识,说明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过程中有哪些有益的经验。
2023-01-11更新 | 29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政治试题(选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0月,国家大剧院版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与观众线上相约。该剧首演于1959年,当时的创作骨干四下洪湖,在采风期间,他们同人民群众有着广泛密切的联系,在走访老赤卫队队员和大量搜集整理革命斗争史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后,最终将这段历史用歌剧形式反映出来。在音乐上,该剧充分汲取地方戏曲音乐、民歌和小曲等元素,借鉴了西方歌剧在表现手法上的戏剧性与音乐交响化的优点,演绎出洪湖岸边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往事。

这部经典剧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依然焕发出蓬勃的魅力与光彩。创作团队在尊重原版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剧本进行打磨,强化了歌剧的戏剧性,同时在舞美设计、人物塑造、音乐改编等方面深耕细作,赋予观众全新的观剧体验,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红色经典歌剧《洪湖赤卫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全新的形式,让一些看起来高深莫测的艺术,变得通俗易懂了”“很有情境感,跟画作的内涵也很匹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开播后引发观众热议。

节目以中国经典名画作为内容载体和特定场景,与诗词、音乐、歌曲、舞蹈等跨界组合,“诗画合璧”中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应用,让诗画经典焕发全新的生机,让古老的诗画“活起来”。节目导演田梅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始终怀着一份使命感和敬畏心,也不断从传统经典中汲取养分和力量。”

田梅表示,“导演组在专家们的协助下,认真梳理每一幅画作的创作背景、艺术价值、精神内涵,随后围绕每幅画作设计文艺呈现形式;从音乐、舞蹈、戏剧、武术等创演形式,到CG、AR、XR等先进技术的创新融合,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最极致的表达方式,让诗画作品在节目中‘活’起来。”“与此同时,想要真正实现‘诗画合璧’,还需要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及电影级拍摄手法用‘诗画合璧’打开观众想象力的全新维度,实现沉浸式体验,帮助观众更好地通过这档节目认识中国画、理解中国画、热爱中国画。”

《诗画中国》注重多元艺术的融合,例如在郎朗演奏的《杂花图》卷中,融合了中西方三首经典旋律来描绘徐渭泼墨大写意的草木风骨,也是一场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精彩碰撞,给观众带来听觉和视觉上的感官震撼。

“与时代同步伐”是《诗画中国》的又一突破口。无论在表演者的选择上,还是在艺术、技术形式的实践上,《诗画中国》以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创造符合时代的当代性表达,以可感、可观、可爱的视角拥抱传统文化。重新唤醒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激发出深藏在时代肌理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核。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阐述《诗画中国》这类文化节目是怎样重新唤醒那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瑰宝的。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视频网站年度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该网站国风爱好者人数超过1. 77亿人,其中18岁-30岁人群占比约七成。最受这些年轻人喜爱的是国风舞蹈,这类视频在近一年内播放量增长200%。国风舞蹈最早发轫于视频平台,早期的表演者大多并非专业舞者,这种个人辨识度高的视频经由社交媒体传播后,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比如,一些相关艺术教育机构加入其中,他们的视频以群舞为主,突出领舞,吸收了较多中国古典舞的舞蹈语汇,与广大网友自发性的创作相比,其编舞水准有所提升。国风舞蹈《纸扇书生》对川剧“折扇”技法进行改造,雅致生活景象、刚健精神旨趣跃然屏幕,迅速受到年轻人追捧,观看量过亿。两年后,这支舞蹈登上电视文化节目《国家宝藏》的舞台,LED背景屏上,写意水墨点染古典意境,再次收获好评。《纸扇书生》走红,彰显国风舞蹈价值的同时也为专业舞者和院团带来启发——原本小众的古典舞也可以如此“火爆”。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国风舞蹈深受年轻人喜爱对我国传统舞蹈艺术发展的启示。
(2)国风舞蹈《纸扇书生》彰显了创作者的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2-05-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甘肃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省份,红色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红色遗迹数量众多、覆盖面广:红色地标独一无二、影响深远:红色基地内容全面、主题多样;红色文化独树一帜,特色鲜明: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等鲜明特征。甘肃的红色文化资源,无论在时间跨度还是空间维度上,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具有独特优势,在全国红色资源宝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甘肃省弥足珍贵的巨大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视察甘肃时指出,甘肃是一片红色上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利用丰富红色资源,发挥甘肃既是古代“飞天”故乡、现代“飞天”摇篮,又是新中国石油化工和有色冶金工业摇篮的优势,全面贯彻文化强国、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创新融合发展红色文化,着力讲好甘肃红色故事,变宝贵红色资源为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增长点,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以实际行动助力富民兴陇。目前,甘肃省已培育“红色沃土”“长征丰碑”“浴血河西”三大红色旅游区,建成A级红色旅游景区14处,有10个系列16个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3条红色旅游线路入选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打造甘肃红色旅游拳头产品,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省红色乡村旅游景区大部分达到3A级以上旅游景区标准,加快形成“经典景区闻名全国,精品线路联通全省”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甘肃省着眼提升乡村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指导各地改造升级红色场馆、红色景区,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场景、红色故事的再现模式,打造红色精品演艺、红色文化体验等项目,开发有市场吸引力的红色文创产品,有效提高游客的体验感,不断拉长消费链条。此外,甘肃省督导各地在红色旅游发展中要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丰富农民参与形式,帮助广大农民在当地红色景区就业,吸引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让红色旅游真正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甘肃是如何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来传承红色基因的。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说明在利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和助力富民兴陇中应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就“青年学生如何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提出两条思路。
2022-04-19更新 | 32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2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五”以来,福建奋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了丰硕成果.我省充分发挥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进行文艺创作,其中,电影《古田军号》、广播剧《闽宁镇》、闽剧现代戏《生命》等12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创新推出艺术创作“火花会”新机制,以“火花茶会”为平台,以文化惠民为引领,从源头抓艺术创作,围绕剧本选材、新剧目创作加工等,推动培育更多的艺术精品力作;尊古促新,守正创新,对高甲戏、莆仙戏、南音等八闽特色戏曲中的传统剧目改编、复排、创作,适应当今观众的审美需求,让古老的戏剧对接时代需要,为古老的戏剧赋予新魅力,伴随着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八闽文化“菜单”品种越来越丰富,艺术“大餐”成色越来越足。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继续走好八闽文艺创新之路。
(2)根据我省红色资源多的优势,某校决定以“红色之旅”为主题,开展实地研学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一个研学活动方案提纲。
要求:①拟定标题,阐明目的意义;②方案设计紧扣活动主题;③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④不少于150字。
2022-03-07更新 | 20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2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许多地方倡导树新风、讲文明、易积俗;不断涌现的村民文艺社团,为致富路上的农民送去清风净流;依托文化礼堂、乡村大舞台、农村剧场等阵地,村风带家风,家风带民风,民风带社风,社风促发展。乡土文明蕴藏中华文化根脉,“积善成家,见贤思齐”正是中华乡土文明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文化密码,而承传这密码的重要角色是新时代的乡贤,乡贤之力,功在人心。乡贤不是单纯一片树叶,而是一颗种子,他们能够带来一种精神,一整套的生活习惯、处世礼节,他们的回归有利于修复传统。当前,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技术专才等在当地有着较高威望和影响的人群,日益成为“新乡贤”的主体。


(1)结合材料,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说明乡村文明建设的价值所在。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10 . 从《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国风好戏”,到博物馆文创、周边成为爆款,再到中华传统服饰成为时尚风潮……近年来,以国风之名进行的各类文化演绎蔚为大观。

最是文化韵流长。无论东方审美的意境、均衡细致的和谐,还是为人处世的哲学、细致贴心的情韵,都能在国风中找到答案。生活在“Z世代”的年轻人主动拥抱探索传统文化,溢满“中国味”的道具、皮肤、界面风格的游戏,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的京剧、黄梅戏等传统戏剧,被做成了表情包的三星堆文物……呈现传统文化之形,更寄托着传统文化之魂,深深地打动着年轻人。不少年轻人不仅热爱品味国风,还用自己的才华和特长,用技术赋能文化表达,让国风古韵在今天重焕新生,借助新兴传播渠道的力量传承推广国风。

国风之魅力不在“风”而在“国”,文化是国风的内功,只停留在表演层面的国风只能是伪国风,要用新时代的创意展现瑰丽多彩的中华文化,让唐风宋韵浩荡汇聚破壁成风。


有人认为“国风文艺扎根传统文化之中就能破壁成功”。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加以评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