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4 道试题
1 . 2023年10月10日至11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召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推进会,公布了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截至2023年10月,三部门共实施六批52个山水工程项目,累计开展5000多个子项目,完成投资2600多亿元。修复后的美丽生态,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我国山水工程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这一工程说明(     
①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是真理性的认识
②正确的规律可以造福人类,错误的规律会危害人类
③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尊重、保护自然
④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坚持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7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四第1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02 练基础
2 . 2023年5月,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文集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立足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对于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表明(       )
A.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B.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C.理性认识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对实践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3 . 关于天空和大地,古希腊人基本的想法是:地是圆的,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亚里士多德在《天问》中提出了一条感性证据:我们在南北方向上旅行,所见的星图会有所改变,这不但说明地球是圆形的,而且还说明它是个不大的球体。亚里士多德关于地球的观念说明了(     
①人的认识从实践中来
②实践水平限制着人的认识
③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④证据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03更新 | 141次组卷 | 6卷引用:必修4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4 .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其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万事万物的运动都具有其自身规律性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亲身实践获得的经验是正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刀耕火种到铁制农具,从机器大工业到数字经济……社会生产的发展让人们对世界的接触面越来越广,随着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可见(     
①人们认识的目的是发现真理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人类无法认识复杂的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07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4 4.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6 . 采用传统的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方法,大豆会因缺少光照而倒伏严重,产量很低。针对该问题,农学家经过多年探索,反复试验,提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实现了两种作物的协调高产。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③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新方法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24-03-06更新 | 107次组卷 | 2卷引用:必修4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末,国际和国内学术界仍有一些人对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持怀疑甚至否定态度。我国于2001年开启的“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就是为了消除上述疑问,依靠考古发掘获得的新资料来研究和证实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过程,实证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20多年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经过考古发掘和多学科结合研究,以坚实的考古材料和综合研究成果证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是真实可信的历史,对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等,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如何取得显著成绩、作出重大贡献的。
2024-03-06更新 | 61次组卷 | 3卷引用:必修4 练习4探索认识的奥秘
8 . 2024年1月19日,朱雀三号完成首次飞行试验。很久以前,中国人抬头仰望星空,满天神话传说,天问、祝融、嫦娥、玉兔、悟空、天宫、北斗……直到,他们以这些名字将自己的航天梦一一照进现实。从此以后,当我们再抬头,满天渐是中国人的浪漫,神话般的现实。这说明(     
①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把梦想变为现实
②意识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促进宇宙的探索
③要守正创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④要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自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两个不可缺少的阶段,二者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下列认识分别属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分类正确的是(     
①太阳东升西落
②这道菜色香味俱全
③小李长得很漂亮
④小王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
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①③⑤是感性认识,②④⑥是理性认识
B.①③感性认识,②④⑤⑥是理性认识
C.①②③是感性认识,④⑤⑥是理性认识
D.③⑤是感性认识,①②④⑥是理性认识
2024-02-08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一课走进思维世界
10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主要聚焦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入法、完善地方立法权限等方面,是2015年立法法修改以来,针对我国法治环境的时代变化而作出的重大修正。这些修正(     
①是对变化发展的时代法治环境的高度概括和提炼
②建立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基本规范
③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④体现了立法制度的修正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24-02-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课 课时1 判断的概述及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