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认识具有反复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4 道试题
1 . 建设以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植物园体系是迁地保护的主要形式。有的植物是因为种子传播有问题,有的是因为授粉有问题,有的则是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变化……科研工作者会研究这些植物的濒危机制,然后到植物园里进行繁育,并对它们的种子、枝条和花粉等进行保存,最后送回原产地,让它们的种群能够健康地繁衍下去。迁地保护(     
①改变了植物生长的规律,使其朝着科学家设定的目标发展
②把握了事物存在的条件,通过人为干预保护濒危植物资源
③验证了认识具有反复性,表明了追求真理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联系,有利于保护自然维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4更新 | 791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22届高考模拟考试(三模)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2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2021年5月,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2022年1月6日6时59分,经过约47分钟的跨系统密切协同,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无不体现出一代代航天人的顽强拼搏、不懈努力。每个阶段、每个时期的计划和任务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为下一步发展积累宝贵经验。每一个大胆的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记录,激发了中国航天人追还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索精神。中国空间站的建造运营将为人类开展深空探索储备技术、积累经验,是中国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外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的积极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2-05-23更新 | 204次组卷 | 2卷引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2年3月16日,以色列卫生部发表声明表示,在进入该国的两名旅客身上发现了一种未在世界其他地方通报过的、同时结合了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BA.1和BA.2特征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专家称目前尚不清楚该新型变异毒株可能带来的影响。这表明(     
A.人们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受客观事物复杂性的制约
B.人们对新冠病毒的研究来源于认识的需要和实践的发展
C.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要经历从认识到实践的漫长过程
D.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阻碍了人们真理性认识的获得
2022-05-23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2021年11月9日,南非首次检测到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经过多次对比实验,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比德尔塔毒株(Delta)拥有更多的棘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但奥密克戎变异株从哪里来,是否具有更大的危险性,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追求真理的过程艰难而曲折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会深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3更新 | 141次组卷 | 2卷引用:名师联合原创·临考冲刺卷(一)
5 . 某科研团队在纳米发光材料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首次证明了配体对纳米粒子发光性质的长距离调控作用,颠覆了只考虑配体物理阻隔作用的传统认识,形成了对配体作用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全面理解,为超小纳米颗粒在生物、显示、防伪和探测等诸多重要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源于科学实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既往经验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基础
③真理在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中获得
④真理性认识的价值在于推动实践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3更新 | 368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2022年高考最后一卷(押题卷一)
6 . 由于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使全球本就严峻的疫情更具多变性和复杂性。针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具有更强的传染力这一特点,科研人员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展开了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疫苗研发工作。这说明(     
①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使得原有的认识不断被推翻
②新冠病毒的多变性决定了对其认识的不确定性
③新冠病毒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定要有一个过程
④对新冠变异新毒株的研究产生于抗疫实践需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5-20更新 | 1334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届高三三模文综政治试题
7 . 2022年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牵头,联合全球14个研究单位的23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发布了国际首份2021年海洋变暖报告。新数据表明,2021年海洋升温持续,是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为探究其原因,研究团队使用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地球系统模型的独立强迫实验,揭示了不同强迫因子对海洋变暖的贡献。这表明(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研究成果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全新标准
④人的认识能力是反复的、无限的、上升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2-05-18更新 | 1459次组卷 | 9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伟大事业始于伟大梦想,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太空三人组”在中国空间站驻留工作6个月,发扬中国航天精神,创造了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纪录。在此期间,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开展了空间站组装建造、通过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摇操作等试验,验证了空间站舱段转位技术、机械臂大负载操控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还进行了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面向青少年开设“天空课堂”,进行太空教学授课,圆满完成了科普教育活动。

这次飞行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任务,同时也拉开了空间站建设阶段的序幕。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2022年我国计划实施6次发射任务,天舟四号和天舟五号一两次货运飞船,神舟十四号和神舟十五号一两次载人飞船,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等,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也将于2022年年底前“会师”太空。这将是我国首次实现2个乘组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1)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有关知识对我国空间站建设过程的科学性加以分析。
(2)某班级准备召开“追求梦想与自我超越”的主题班会。请你结合我国载人航天工作的探索历程,就中学生如何“追求梦想与自我超越”列两条发言要点。
9 . 自“扎根”火星以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在其着陆点测量了大约733次地震。科学家基于其中35次地震的数据,揭示了火星的内部结构,并估算出火星地核的大小、地幔的结构和地壳的厚度。这是科学家第一次使用地震数据来探测地球以外行星的内部。材料表明(     
①“洞察”号火星探测器能够延伸科学家的认识器官
②人类对火星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人类对火星的探测是获得对火星的认识的根本途径
④人类对火星的探索与认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漫画《屈原是谁?》寓意深刻,从一个侧面佐证了(     

①任何真理都要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②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到主体状况的制约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多样性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14更新 | 31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浙江卷变式训练哲学篇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