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2022·湖北·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致贺电,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习近平强调,希望你们再接再厉,精心组织实施好火星巡视科学探测,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精心推进行星探测等航天重大工程,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以来,“天问一号”已累计飞行296天。在奔赴火星到成功降落的征途中,“天问一号”需要经过:发射段、地火转移段、火星捕获段、火星停泊段、离轨着陆段和科学探测段六个飞行阶段。其中,离轨着陆是火星探测任务成败的关键。探测器从火星大气层穿越一直到着陆,会经历一段“恐怖7分钟”。世界上现有的40多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飞行器能够安全度过这“7分钟”的仅有9次。这“恐怖7分钟”,即先是气动减速段,然后是伞降减速段,接着是动力减速段,最后是着陆缓冲段。这几个阶段都必须严格按程序执行,否则“满盘皆输”。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天问一号”离轨着陆这个阶段的重要性。
(2)某高中学校拟开展一次致敬“天问一号”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主题班会,请你列出两条发言提纲。
2022-05-10更新 | 1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广东卷)第二辑卷3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全国两会调查“十大热词”出炉。“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社会保障”三大热词关注度位居前三。位列热度第四位至第十位的分别是“社会治理”“国家安全”“科技创新”“教育改革”“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民意民盼从两会热词中可以清晰感受到。“依法治国”已连续多年登上人民网全国两会调查热词的榜首。近年来,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不断落实:审批服务便民利民,“奇葩证明”问题减少;诉讼更便捷,打官司不再需要“千里迢迢”;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加大,“大数据杀热”有所改善.一项项便民利民的政策优化,一桩桩为民惠民的好事实事,彰显着法治为民的价值导向,也提升看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有力捍卫了人们对法治的信仰。

“两会热词”年年有,也年年有旧词退出,新词出现。“两会热词”,既能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变迁,也有助于我们聆听新时代民生的新期盼。


(1)“两会热词”反映的是时代大势,折射的是民意期待。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就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依据。
2022-04-26更新 | 44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考一模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香港特区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把香港北部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该地区占地达300平方千米,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及更纵深的腹地。

过去香港的城市发展呈现出“南重北轻”的格局,南部维多利亚港两岸的香港岛和新界南一直是香港的发展重心,而北部地区则荒山林地成片,未被纳入核心发展区域。此次北部都会区的规划,将有望根本性地改变香港百年来“南重北轻”的城市空间格局,升级原有的产业结构。其次,该规划将促进深港优势互补,发挥深港所长,强强联手,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益。香港作为国际化人才汇聚中心,本身的大学科研能力非常强,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而深圳的优势在于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生态,深港的紧密合作势必将加强两地在经济、基建、创科、民生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联系。此外,该规划还进一步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是香港全面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开始。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说明“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的合理性。
(2)就如何“推动北部都会区建设”提一条具体建议并给出其唯物论的方法论依据。
2022-04-07更新 | 371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测试政治试题(一)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年12月1日,华为首席财务官,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机场转机时,被加拿大警方拘留,经过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当地时间2021年9月24日,被非法扣押1028天的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回国。对于孟晚舟事件,有网友感叹:“有生之年,亲眼目睹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交织。”

国家与个体,一直相互奔赴,彼此成全。每个人的青春理想绝不是全然孤立的,实现理想,固然需要个人的不懈努力,但更离不开祖国土壤所提供的养分,强大的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坚强靠山,个人的命运从来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强大,个人的自由、幸福才有保障。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正是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生于斯、长于斯,有无数爱国英雄冲锋陷阵,铸就华魂。“一滴水只有放入大海才不会干涸”,而今虽然五风十雨,国泰民安,但祖国仍然身处大国博弈的漩涡之中,我辈也当谨记“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殷殷之情,铭记“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热血豪情,与国执手,与国携长,用热泪与汗滴谱一曲时代长歌!

材料二   在克服困难中发展壮大,在应对挑战中超越自我,这样的故事贯穿于新中国70余年的奋斗历程。面对美国的倒行逆施,我们再次发扬了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知难而进、逆流而上的勇气,“涉深水者得蛟龙”,有党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保障,在70余年的坐标中接续奋斗,我们可以克服今天的困难、遇见更好的明天。


(1)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如何理解“国家与个体,一直相互奔赴,彼此成全”
(2)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请你就新时代如何弘扬奋斗精神提两条建议。
2022-03-14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政治试题

5 . 材料一   2021年11月3日新华社电,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在中国国际进出口贸易博览会强调扩大开放,倡导合作共赢,呼吁携手共进。“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举措,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共同把经济全球化动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东方之约,中国之诺。中国用实际行动体现责任与担当,推动各国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1)结合材料,运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知识,分析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知识,回答中国如何更好推动经济全球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天宫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梦天实验舱、问天实验舱、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五个模块。各飞行器既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核心舱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是发射入轨的第一个空间站舱段,其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的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 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地与天和核心舱对接,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目的是验证空间站建设和运营关键技术是否成熟,并为后续空间站的建造和利用开好局。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构建天宫空间站的。
(2)航空航天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专业报考热潮,假设你被某高校录取为2022级航空航天专业学生,就如何开启“面向星辰大海的征途”写出两条人生规划。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四川成都召开,通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沉睡三千年"的三星堆再惊天下。据报道:从2019年10月开始,考古学家就在三星堆遗址开展了全面的考古勘探与考古发掘,摸清了范围以及各类遗存的年代序列和空间格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建立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由于出土的象牙一失水会开裂变形,他们每清理出来一根,就会马上盖上进行保湿处理,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与高水平。


(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工作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
(2)请为三星堆遗址文物保护工作向四川省政府提两条建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搭载嫦娥五号在月球遨游23天后,一批约重40克水稻种子顺利返回地球,标志着我国水稻育种首次完成深空空间诱变试验的搭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搭载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会通过一系列的自交或者杂交,从抗病虫害、耐逆性、适应机械化生产等方面,培育适合未来需求的优良水稻新品种,通过给予多元化的水稻品种服务于国家“种子安全”大战略。

此次深空空间诱变实验,有望帮助人类更深入了解水稻如何响应深空环境的分子及遗传机制;获取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优良新基因,并形成完善的关键基因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于水稻品种选育;选育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绿色的水稻新品种,满足多元化产业需求,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广应用,提升我国粮食安全水平。


(1)李克强总理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要害是种子和耕地。请列出这个论断的两条唯物辩证法依据。
(2)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一定要下力气也完全有能力保障好14亿人的粮食安全。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应如何提升国家粮食安全水平。
2021-04-2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政治-学科网2021年高三5月大联考(广东卷)
2021·广东·模拟预测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淮安,因运而生,因运而盛,被誉为“中国运河之都”。近年来,淮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系统化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精心打造现实版“清明上河图”,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让古老运河璀璨生光,一幅“水美淮安”的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完善运河文化保护体制机制。淮安积极构建把运河文化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编制《大运河(淮安段)保护传承利用行动方案》,率先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文物保护条例》,为大运河文化资源保护划定政策红线。

创新运河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突出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统筹推进运河与城镇、文化与产业的串珠成链,由线及面,建设名副其实的高效益经济长廊。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建成运河文化特色产业园区;实施“文化十旅游”,重构文化旅游产业链;放大淮安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淮扬菜文化和西游记文化效应,推进淮安运河成为孕育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梦工厂”、充满文化魅力和发展动力的缤纷长廊。

建立运河文化传承体系。深入挖掘大运河淮安段特色文化和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多方式传承、多角度展示,实现“一条河尽显淮安文化之美”。积极组建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承办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论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座谈会等重大活动,不断彰显“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


(1)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淮安保护大运河文化的科学性。
(2)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非遗不能藏于深闺无人知,更不能让市民尤其是年轻人认为只有那些“供奉”在博物馆或者写在书中、挂在墙上的才是非遗。请你为“让非遗走进百姓生活”设计两项活动。
2021-03-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广东省新高考测评政治试题(第一模拟)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年前,伴随着《七子之歌》的感人旋律,历尽风雨的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从此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回望20年,从2003年签署《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到2019年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央政府引领澳门特区推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将澳门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澳门也从“背靠祖国”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聚焦“发挥澳门所长、服务国家所需”的崭新定位,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将“澳门梦”深深嵌入在“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之中。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国’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一国’是本,本固才能枝荣。”回归20年来,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开创了史上最好发展局面:1999年至2018年,澳门GDP由519亿澳门元增至4447亿澳门元,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经济体之一,人均GDP由12万澳门元升至67万澳门元,位列世界第三,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回归20年,澳门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澳门同胞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不断增强,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不断升华,爱国爱澳、与人为善,守望相助、包容共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这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必要条件,也是澳门的精神财富,值得倍加珍视。


(1)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才能获得更好发展。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阐述。
(2)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知识说明弘扬澳门社会主流价值观对于澳门发展的积极作用。
(3)爱国爱澳是澳门社会的精神财富,请就传承与弘扬爱国爱澳精神提三条建议。
2020-02-04更新 | 36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统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