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 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帶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我们党团


结帶领亿万人民通过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
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深刻
表明;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体现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的。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以这“两个结合”生成的思想文化引领下的现代化。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兼具科学性与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实现了两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的深度贯通和融通,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上向世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东方”从容与自信,打破了西方对现代化理念的绝对话语权,书写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材料三   青年责任,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年紧跟党走,发出青春之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谱写激昂的青春乐章。二十大报告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3)某校举办“青春正当时,建功新时代"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三,就“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青年学生如何担当时代使命”写一篇 演讲稿提纲。要求主题鲜明,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150字以内。
2023-06-3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2023·江苏盐城·三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党史上这些历久弥新、至今仍熠熠生辉的经典名篇,无不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成果的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拓展,无不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当前,世界百年末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迫切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

材料二   调查研究,说一千、道一万,务实有效才是关键。只是“去过”不能算数,还要沉下心来,坚持不懈地真正搞清问题,才能心中有数;只调查不研究也不能算数,调查获得的一手素材需要通过提炼总结找出规律性的认识,才能解决问题、指导实践;不少调研报告往往是堆砌情况、罗列数据,分析也头头是道,看着也很热闹,就是对策建议无关痛痒,这样的调研报告同样不能算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有关知识,分析党为什么要一以贯之坚持调查研究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怎样的调查研究才能“算数”。
2023-05-26更新 | 772次组卷 | 4卷引用:高考模拟试题 必修4《哲学与文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现代化的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当今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结合材料,运用“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2)运用《哲学与文化》其他知识,就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建设现代化提一条建议,并说明理由。
2023-05-12更新 | 664次组卷 | 6卷引用:高考模拟试题 必修4《哲学与文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与实际,有别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了现代化的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为解决当今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材料二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特殊历史阶段,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培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时代精神的体现。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就是告诉我们要弘扬延安精神,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汲取信仰的力量,为实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弘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望党的奋斗历程,一个彪炳千秋的伟大成就是,党领导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人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这是一条基于中国经济社会条件、历史文化传统、世界发展趋势、人类文明进程,形成的一条符合中国实际、蕴含鲜明特点、彰显显著优势的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深度结合的结果,具有显著的普遍价值和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系统总结了发展中国家追求现代化的历史经验,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新可能、为打破西方中心主义的现代化话语范式提供了新表达、为开创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新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中国人民在新征程上的宣言书,是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路线图,也为全国人民创造时代伟业吹响了集结号。

开辟新境界。

人类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与模式不是单一的,具有不同形态和不同样式。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创新性、包容性、超越性与引领性,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具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扎根中国大地、独立自主探索出来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促进全人类的交流合作,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为人类文明向更高文明阶段演进探索了新路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1)中国式现代化属于中国,同样属于世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相关知识,阐述你对这一论断的理解。

展现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合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思想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迈上新征程。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广大青年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时代大舞台青春放光彩”为主题撰写一篇述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2023-04-0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政治试题(七)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之制”中彰显“中国之治”的优势,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当前,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然需要焕发“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干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新生活、新奋进的起点。这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实现了历史性的抵达,我们还要继续开创性的进发。

有同学认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可以进行部分地区的试点,通过改革在某些地区率先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从而能够为全国其他地方促进共同富裕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谈谈材料中同学观点的合理性。
2022-11-03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壮举。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湖南,担首倡之责,建攻坚之功,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了一个个脱贫攻坚“样板村”。各“样板村”摆脱贫困奔小康的路径和方法各异,但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样板”,是因为他们的探索和努力有着“可复制能推广”的要素。要解决贫困,首先必须把人从旧的思想、旧的习俗以及旧的生产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群众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给扶贫工作装上“火车头”。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广大农村地区进入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求我们挖掘脱贫攻坚“样板村”的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分析脱贫攻坚样板村对乡村振兴的价值。

9 . 材料一:2018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于9月19日在南京举行。本次纪念活动主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据了解,国际和平日由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通过决议设立。决议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开展纪念活动,传播和平理念,维护和建设世界和平。2018年国际和平纪念活动主要包括开闭幕式、和平论坛、安全论坛、主题纪念活动、专题文艺演出等内容。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知识为什么要举办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

材料二:“共建•共融•共享”,2018年7月26日,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8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北京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出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必由之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2)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蕴含的哲理。

材料三: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是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生动体现,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重要地位,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3)请你为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2018-09-23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道县补习学校2019届高三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