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2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白俄罗斯文版首发式暨中白治国理政研讨会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与会嘉宾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是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读本。从这部著作中可以感悟,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立足实际的发展理念、开放包容的文明意蕴以及合作共赢的天下情怀。

与会嘉宾表示,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昌盛。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中国的发展将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1)中国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成功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在其他国家发行的意义。

2 . 现代化是一个多面向的变迁过程,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必经的阶段,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演化的必然选择。由于国家性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文化传统等差异,各国现代化道路和结果也不同。西方式现代化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资本为中心的、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类社会发展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历史与现实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提供了鲜活样本,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

(1)中国式现代化为观察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提供了鲜活样本。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广大青年要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新时代的青年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2)请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以“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主题,写出一篇演讲稿的主旨。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字数150左右。
2024-01-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3 . 《延河溜冰》是一幅表现军民溜冰、共享快乐的经典作品,承载着国家的文化记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延安地区,刘岘(xiàn)创作了大量木刻作品。战士们把他的木口木刻版画贴到枪托子上面,可见喜爱的程度。

在革命战争年代,延安的运动场所非常有限,延河就成了天然的运动场。大家注意看冰鞋划过的痕迹,那一道道弧线像一道道彩虹,这是一种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艺术表现。延河岸边,站立着观看溜冰的人。更远处,还有赶着牲畜的劳动者。

通过画作,我们能感受到延安不仅是民歌之城、艺术之城、革命之城,还是一座体育之城。当初中央红军进驻延安,除了带来中国革命的未来,也带来各种体育运动。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群众之间就是通过溜冰这样的体育运动来加强鱼水深情的。

《延河溜冰》描绘了当时延安社会生活中浪漫、诗意、活泼的一面,像一首革命的抒情短诗,用艺术语言生动诠释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光荣革命传统。

(1)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说明这幅版画的创作给我们的启示。

材料三   木口木刻是版画大项之下的细分科目,一般认为木口木刻版画最早发生于英国。刘岘是我国较早从事木口木刻创作的版画家。

刘岘的木口木刻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柔美,黑白鲜明,层次丰富,细腻抒情。《延河溜冰》受树干径围的限制,尺寸较小,但刻制精微。整幅作品分为上下两个区域,上部区域以灵活多变的刀法刻出富于韵律的点、线、面,形成层次丰富的灰度关系。作品的下部区域是整幅作品的视觉兴趣中心,艺术家采取强对比的黑白关系,突显了溜冰者动的活跃身姿。为了协调对比之下冰面和溜冰者的突兀感,艺术家以写意的手法刻画出冰刀在冰面上划过留下的白线,像中国书法的线条。瞬时,画面增添了写意的抽象之美。

(2)结合《延河溜冰》作品及材料三,从矛盾角度分析作品美在何处。
2024-01-2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4 . 2024年1月1日,中美两国元首互致贺信,祝贺两国建交45周年。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总体向前发展,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两国元首都强调,将继续致力于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造福两国,惠及世界。这说明(       

①应把中美两国合作的普遍性寓于竞争的特殊性之中

②看问题应抓住主流,中美合作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③通过加强合作,可以使两国的斗争性转化为同一性

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两国应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6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的成果,是扎根中国大地、基于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从探索这条道路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就充分发挥了历史主动精神;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为寻找合适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主动作为,从多方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从现实国情出发进行选择的形态;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形态,是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形态。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现代化从来没有统一的模式,更没有固定的标准。发达国家在推进现代化方面有着较为成功的经验,这对我国有借鉴意义。中国的基本国情要求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紧紧把握基本国情,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规划,走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2)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
2024-01-2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继承了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主题,遵循了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同时又立足于中国特殊的历史传统与现实国情展开“中国式”探索。实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结合材料,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有机统一。

7 . 2023年9月,财政部公布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要求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坚持金融为民理念,因地制宜探索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有效途径,优化普惠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一要求体现了(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

④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时代以来,中国文化扬帆出海,吸引世界目光。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额创新高,超过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

文化出海的类型和呈现形式也日益丰富多元,文学、音乐、舞蹈、影视作品、短视频、非遗技艺等,应有尽有。海外圈粉的影视作品既有《西游记》《琅琊榜》等古装剧,也有《人世间》《外交风云》等主旋律剧集;科幻小说《三体》登陆美国后,不到一年销量就达两三万册;《茶人三部曲》持续走向海外,从北美到欧洲,再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浓浓的江南风情飘向四面八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创意参与到文化出海的实践中,借助互联网平台,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样态和独特魅力。

文化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仅要凸显鲜明的中国风格,还要通过有效的跨文化表达,引发海外受众的情感共鸣,促进文化理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问题的精髓的知识,说明如何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2)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出海”的意义。
(3)有观点认为,提升文化国际传播能力,要处理好新和旧的关系,重新发掘和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文化发展中。请你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4-01-17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政治试题
9 . 菌草具有强大的固碳储碳能力。近年来,一场关于菌草的“闽苏”合作在江苏盐城展开。探索一体化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建立超150亩实验基地,从福建来的菌草经过改良“染绿”了盐城滩涂,成为复制推广成功经验、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生动缩影。这表明(     
①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事物的普遍联系
②人可以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③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正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有助于实践成功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元月调考政治试卷
10 .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要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扭住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扬长补短,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抓主流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