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8 道试题
1 . 观察图,下列对漫画蕴涵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②真理如果超出其适用条件就会变成谬误
③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④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6-11-26更新 | 483次组卷 | 2卷引用: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四川卷)
2 . 漫画《上班图》(作者:张吉亮)警示政府工作人员要

①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        ②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实践
③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关系     ④正确处理主次矛盾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5-07-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浙江湖州市高三二模政治试卷
3 . 近年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在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待遇“双轨制”一直饱受争议,社会各界有关“养老金并轨”的呼声不断。读图中漫画,回答下题。
1.欲解决图中的“握手难”问题,你的合理建议是

①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合理缩小收入差距
②免征企业职工个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④加大财政支出力度,提高初次分配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政府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握手难”问题,是基于
①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要不断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②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善于制造矛盾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14-05-29更新 | 48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4 . 该图的漫画主要告诫我们
A.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C.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D.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2011-04-28更新 | 626次组卷 | 8卷引用:2011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4月教学质量调研政治卷

5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使人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2013-2022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

年份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幸福指数4.9784.9895.1405.2455.2735.2465.1915.1245.3395.585
全球排名93948483798693948472

注:数据来自于联合国每年3月对全球146个国家发布的《年度世界幸福报告》。


(1)概述材料一中图表所示的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分析人民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的原因。

材料二   发展全过程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国家增强人民幸福感的应有之义。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但实现民主却有多种方式。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能使国家实现良好的治理,就是真民主;能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就是好民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者、参与者、维护者和最大的受益者。


(3)结合材料二,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角度,分析说明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民主、好民主。
2023-01-04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由于技术正在变得强大而廉价——而且更加无处不在,所以越来越多的个人手中都已经掌握了这种力量。掌握这些力量的个人并不都是理智的,意图良好的,如基因组测序领域的突破能够治愈疾病,也能用于生产天花病毒的攻击性版本。

——摘自《第二次机器革命》

不管是在当今还是在未来,科技都可能造成破坏,但我们的生活受惠于科技变得更好了,这也是真真切切的事实。我想环境可能是个很好的例子。伦敦现在的天气说不上纯净无暇,但也比50年代爆发煤炭烟雾事件那会儿强太多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需要依靠持续的技术革新,没有科技,我不认为我们能解决气候变化和贫困问题。

——摘自《人与机器共同进化》

这样了不起的应用科学,它既节约了劳动,又使生活更加舒适,为什么带给我们的幸福却那么少呢?坦率的回答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学会怎样正当地去使用它。

如果你们想使你们一生的工作有益于人类,那么,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技术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摘自《爱因斯坦文集》“对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的讲话”

阅读上述材料,围绕“科技与人的关系”这一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运用哲学相关知识,写一篇200~300字的短文。
要求:观点鲜明;可以全面论述,也可以就某一点深入分析;知识运用准确、贴切;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

7 . 2020年7月,哈佛大学一研究所公布了2003-2016年追踪中国百姓在不同阶段对中央的满意度调查数据,如下列图表。走访的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努力改善了他们的物质福利,尤其这些年来,在弱势群体保障、环境治理和防腐倡廉等方面的所作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效感到满意。


该报告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稳固,韧性源于民众的广泛支持。舆论普遍认为其结论是客观的,分析是合理的。


(1)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党的先进性”有关知识对报告结论进行评价。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共产党还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知识链接:对事物是否符合客观状况包括对事物的属性及其发展规律作出判断称为事实判断;对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程度的判断称为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而价值目标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实践行为的成败。


(2)请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关知识分析该判断的正确性。
2021-04-11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金山区2021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8 . 在政治课上,围绕必修四《哲学与文化》中哲学部分的内容,某班展开了关于概念外延的讨论。下列组合中符合图示信息的是(       

A.S:哲学——P:马克思主义哲学
B.S:古代朴素唯物主义——P: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S:唯物主义——P:唯心主义
D.S: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价值观

9 .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某校高一(2班)同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就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议题,选择甲村和乙村进行垃圾处理专题调研。下面是同学们的调研成果。

◆甲村调查手记:甲村多年来处理垃圾就三招:烧、埋、扔,环境污染严重。目前,该村已购置多个分类垃圾桶放置在村里,“可回收物”“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标识清楚。只是该村村民弄不懂也怕麻烦,还会沿袭旧有的生活习惯把垃圾随意丢弃。虽然费了功夫,但该村依然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

◆乙村调查手记:乙村广泛收集民意形成村规,要求农户先将垃圾分为“会烂”和“不会烂”两类,村保洁员再将“不会烂”垃圾分为“好卖”与“不好卖”两类,这种办法让生活垃圾分类收效明显。只是农田里秸秆、农药瓶、塑料薄膜等农业废弃物乱丢还是顽疾,有的田埂旁甚至堆放着一些城市垃圾。

◆调查感悟:目前,农村的垃圾污染已经逐渐累积为乡村环境建设的痛点。建设美丽乡村,不断巩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还需要垃圾处理政策激励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全民参与人人有责的管理机制等齐头并进,更需要文明、整洁的观念进一步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相关知识,对乡村环境建设中的“痛点”进行归因。
(2)请运用价值的相关知识,综合评价甲、乙两村环境建设的实践。

(3)为了发动村民积极参与美好家园建设,甲村组建村规民约起草小组,草拟《环境建设村规民约》。请你参照图表中示例续写两条约定,并运用民主管理的知识,在图表中补充完整村规民约制定通过的基本程序。
2019-01-04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华罗庚中学、江都中学和仪征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10 . 材料一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放开两孩生育的背景,是中国人口形势已发生历史性转变,相比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等国,这些变化包括生育率超低,以及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和少子化突出、年轻人口占比过低等。

注:上图中两国左半边表示男性,右半边表示女性,底部的数字单位为千万,中间数字表示年龄段。

材料二俗话说“文章因时而著,政策因时而易”。从1980年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到1984年提出在农村适当放宽生育两孩的条件,然后是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的通过,再到今天的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一直处于动态调登的“进行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依据材料一和图表判断A、B哪个国家可能是中国?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普通二孩”政策将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动态调整的合理性。
2018-10-0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