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确立了“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为办好冬奥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绿色办奥,让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坚持共享办奥,集各方之智、汇各界之力,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使冬奥会产生良好社会效应;坚持开放办奥,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推动世界文明交融,展示中国良好形象;坚持廉洁办奥,勤俭节约、杜绝腐败、提高效率,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确保把冬奥会办得像冰雪一样纯洁无瑕。

材料二在“中国红”与“冰雪白”的交织中,北京冬奥会不仅搭建起全世界同场竞技的舞台,也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当中国年遇上冬奥会,当“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交相辉映,当中国式浪漫拨动了全世界的心弦,当中国梦交汇冬奥梦,……当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和合共生,就有了世间美美与共的相遇。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办奥理念体现的哲理。
(2)“当中华文化与奥运文化和合共生,就有了世间美美与共的相遇”。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3)请你就如何“用好冬奥场馆遗产,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提出两条具体建议。
2022-04-30更新 | 30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2024·山东青岛·一模
2 . 郑板桥一生爱竹,一首“竹石”(下图),写出了竹子不惧磨难、屹立挺拔的韧劲,读来使人力量倍增。晚年的郑板桥也让自己活成了一棵“冗繁削尽留清瘦”的竹子,令人敬佩。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对竹子品格的如实反映
②对竹子状态的描述倾注了作者的个人情感
③优秀作品源于现实因而使人读来力量倍增
④作者晚年活成“瘦竹”是受价值观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15更新 | 55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3 . 2023年夏季,暴雨侵袭,京津冀等地遭受严重水害。灾害面前,到处都是平凡人挺身而出的身影。对K396列车上乘客展开大救援的落坡岭村民、逆流而上用铲斗营救一家三口的房山师傅、抢险救灾行动中落水牺牲的蓝天救援队队员……这一切传递的是守望相助的暖意。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于中华儿女的抢险救灾实践中
②互助意识是“我为人人”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反映
③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为社会做出的独特贡献
④守望相助体现了正确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主题“龙行龘龘 欣欣家国”。恰逢甲辰龙年,“龘”契合了中国人对于“龙”的浪漫想象。用“龘龘”之姿生动描摹十四亿中华儿女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如同“万事如意、一帆风顺”一样带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②“龙”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
③祝福语能给人以正确的价值指引,激励人们生产生活
④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二者相互依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5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滨海新区高考三模政治试卷
5 .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因形状酷似马头、寓意美好而得名。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也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马头墙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
②马头墙的设计理念是徽派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人头脑中的客观反映
③马头墙展现的美是主体对客体的积极意义,传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马头墙一经建成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2-08更新 | 22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6 . 2023年11月,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赠送给安理会常驻代表一份纪念品——鲁班锁。鲁班锁采用榫卯结构,简单却凝结着智慧,拆开容易组装难,以其作为纪念品寓意世界和平破坏容易重建难,象征当前安理会面临的困境和世界和平面临的挑战。从哲学的角度看,下列对寓意的理解正确的是(       
A.寓意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抽象思维的结果
B.寓意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属性的价值取向
C.寓意是一种超越客观现实的主观联系
D.寓意反映的是客观事物间的规律性联系
7 .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的现象,国家发布了“双减”政策,致力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降低青少年儿童的学业压力,倡导学校通过均衡、公平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得到平等的教育。从哲学角度讲,国家发布“双减”政策(     
①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是变革上层建筑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体现
③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④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的体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对下图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人们的立场和需要不同,其价值判断往往不同
③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④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因形状酷似马头、寓意美好而得名。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发挥隔断火源的作用。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的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用性与装饰性的对立属性寓于马头墙优美造型的统一属性之中
②马头墙的设计理念是徽派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人头脑中的客观反映
③马头墙展现的美是主体对客体的积极意义,传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④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马头墙的设计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的评书,南方的讲古,口耳相传,悠悠千载。中国人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浓厚至极,它既是消夏娱情的一壶凉茶,也是中国老百姓认知历史、习得生存智慧的家常便饭。在艺术媒介极大丰富的今日,历史正剧也成为中国老百姓认识历史的一种方式。
曾经一段时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玄幻、穿越、宫斗等类型电视剧受到追捧,遮蔽了历史正剧的光辉。有些作者无视历史的大格局,将历史随意戏说,重形式轻内容,只求“收视率”。这类作品最终成为过眼云烟。如今,《于成龙》《大秦帝国之崛起》《大明王朝1566》三部历史正剧相继热播,一不夸大权谋的作用,二不热衷后宫生活的渲染,三不靠“高颜值”和“小鲜肉”,而是靠重大史实和历史精神的生动还原来震撼人,靠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和付出来感染人。这些主创人员的勇气和经验,也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历史正剧的热播说明,历史本身的魅力、文化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价值的力量,同样会在商业的角逐中胜出,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是中国历史剧繁荣发展最可靠的基石。历史正剧的这次潮流有两大背景:一是传统文化热潮,二是随着今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整个社会渐渐生发出的“复兴期待”。于成龙和海瑞的反腐肃贪、整顿吏治,秦国崛起,虽不能跟今天社会一一“对号入座”,但暗合时代的焦点,是历史在今天的回响,是今天同历史的对话。当然,市场的选择、观众的选择,依然是多样的。历史题材创作也并非只能是一种方式。但不管是什么风格样式,文化引领的作用是不能缺失的。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对艺术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这四者不可或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历史正剧的热播给电视剧创作带来了哪些启示?
(2)根据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在历史剧创作上产生不同价值取向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繁荣历史正剧提两点建议。
2017-05-1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17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