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2023年夏季,暴雨侵袭,京津冀等地遭受严重水害。灾害面前,到处都是平凡人挺身而出的身影。对K396列车上乘客展开大救援的落坡岭村民、逆流而上用铲斗营救一家三口的房山师傅、抢险救灾行动中落水牺牲的蓝天救援队队员……这一切传递的是守望相助的暖意。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于中华儿女的抢险救灾实践中
②互助意识是“我为人人”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反映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
④守望相助体现了正确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的评书,南方的讲古,口耳相传,悠悠千载。中国人对历史故事的兴趣浓厚至极,它既是消夏娱情的一壶凉茶,也是中国老百姓认知历史、习得生存智慧的家常便饭。在艺术媒介极大丰富的今日,历史正剧也成为中国老百姓认识历史的一种方式。
曾经一段时间,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玄幻、穿越、宫斗等类型电视剧受到追捧,遮蔽了历史正剧的光辉。有些作者无视历史的大格局,将历史随意戏说,重形式轻内容,只求“收视率”。这类作品最终成为过眼云烟。如今,《于成龙》《大秦帝国之崛起》《大明王朝1566》三部历史正剧相继热播,一不夸大权谋的作用,二不热衷后宫生活的渲染,三不靠“高颜值”和“小鲜肉”,而是靠重大史实和历史精神的生动还原来震撼人,靠编剧和导演的功力和付出来感染人。这些主创人员的勇气和经验,也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历史正剧的热播说明,历史本身的魅力、文化的力量、智慧的力量、价值的力量,同样会在商业的角逐中胜出,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是中国历史剧繁荣发展最可靠的基石。历史正剧的这次潮流有两大背景:一是传统文化热潮,二是随着今日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变化,整个社会渐渐生发出的“复兴期待”。于成龙和海瑞的反腐肃贪、整顿吏治,秦国崛起,虽不能跟今天社会一一“对号入座”,但暗合时代的焦点,是历史在今天的回响,是今天同历史的对话。当然,市场的选择、观众的选择,依然是多样的。历史题材创作也并非只能是一种方式。但不管是什么风格样式,文化引领的作用是不能缺失的。对历史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对艺术的尊重、对观众的尊重,这四者不可或缺。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历史正剧的热播给电视剧创作带来了哪些启示?
(2)根据材料,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在历史剧创作上产生不同价值取向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繁荣历史正剧提两点建议。
2017-05-11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17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3 . 中国现代画圣徐悲鸿对劳动人民怀有深深的情感,一方面是因为他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与其生活经历相关。他自幼生长于江苏宜兴农村,家庭贫困、经历坎坷,故而十分了解劳动者,也不遗余力地帮助劳动者、描绘劳动者,赞美劳动者。徐悲鸿对劳动人民的情感(     
①源于他对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重要手段的理解
②是对他自幼接触到的农民形象的一种真实反映
③是他做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直接受到基于自身生活所形成的价值观的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简称“世园会”)的办会理念是“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人类正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走向尊重自然、融入自然,建设绿色城市已成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潮流。让园艺融入自然,让城市融入自然,让绿色融入城市,体现了人类渴望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北京世园会是荟萃世界园艺精品,呈现世界范儿、中国风的全球园艺文化盛宴。世园会让汇集世界各国的精品园艺融入天然的山水大花园中,园区与周边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北京世园会全面反映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绿色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的新趋势,反映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绿色生活、建设美丽家园的新常态。北京世园会把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化到世园会的总体规划、园区建设、园艺展示、综合服务等各个环节,让世界感知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


(1)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有什么文化价值?
(2)运用一个恰当的哲学原理,对本届世园会的办会理念是“让园艺融人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进行理解。
2020-07-22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猜想政治试题(三)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2020-07-11更新 | 4986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0年天津高考政治试卷(新高考)
6 . 调窄机动车道,为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留出更多空间;为自行车增设路口左转信号灯,确保转弯安全;打通绿道、巡河道与城市路网,骑行漫步还可以赏花看景……从车行优先到慢行优先、快慢结合,如今的北京,正在积极探索慢行系统建设,用巧劲儿缓解交通拥堵、推动城市通行提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交通理念的转变表明价值判断和选择在人们主观需要的基础上形成
②坚持慢行优先有助于合理分配路权,能从整体上提高城市通行效率
③完善慢行系统是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所在,具有很强的经济价值
④尊重人们交通出行的多样性,彰显了城市的人本情怀和发展温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3-21更新 | 45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7 .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性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思想。随着文明交流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不同国家和民族都肩负起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责任,在交流对话、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融合不同文明的优长、汇聚不同文明的智慧,根据现代化的特点和要求,丰富文明内涵、创新文明表现形式,一定能够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新图景。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文明观”的发展。
(3)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的知识,根据上述材料,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逻辑清晰,主题明确;层次分明,语言简练;150字左右。
2024-04-19更新 | 567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4年新高考政治【衡水金卷·先享题·调研卷】模拟试题(重庆专版)02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已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于2022年9月2日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通过实施,是一次快速、精准回应社会需求的“小切口”立法,终结了电诈领域相关法规分散、法律层级较低的困境,不仅反映电诈发案之频繁、治理形势之严峻,亦足见国家对此类犯罪严厉打击惩处、保护老百姓“钱袋子”的决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②客观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③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价值判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会议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

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并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确定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并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要率先突破。”

2022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指出: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材料二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时代,我国的法制建设也日益完备,社会法治化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个别领域仍存在着法制滞后或空白、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制亟待完善。

黑龙江省坚持与时俱进,破除陈旧观念束缚,积极探索法治先行,努力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黑龙江省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等一大批与人们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于2024年开始施行。同时,把行政机关工作全部纳入法治轨道,引导行政机关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行职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这些措施必将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从而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理解。
(2)根据材料一,说明我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的。
(3)结合材料二,请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黑龙江省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健全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意义。
2024-04-03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性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思想。随着文明交流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不同国家和民族都肩负起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责任,在交流对话、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融合不同文明的优长、汇聚不同文明的智慧,根据现代化的特点和要求,丰富文明内涵、创新文明表现形式,一定能够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新图景。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体会认识发展的历程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文明观”的发展。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