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实现人生的价值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0 道试题
1 .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意见》出台后,引起一片热议。
欢喜派忧虑派
实施“双减”政策,是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守,是对教育观念的纠偏,是对教育规律的再认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健康成长的好事……取消补课,对一些学生来说就失去了上高中和大学的资格;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可能会造成一部分人失业,影响社会稳定……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双减”政策的落实,意味着人们可以探索出新的教育规律
②“双减”政策的出台,表明任何社会意识都决定于社会存在
③对教育公益属性的坚守,说明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欢喜与忧虑并存,表明价值判断受立场、思维方式等因素的限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12-26更新 | 272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上,我们党正是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化解了一个又一个决策难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正确的调研方法是获得真理性认识的关键,调研方法多种多样,以下调研方法是最常用的。

调研方法

具体做法

抽样调查法

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此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

实地观察法

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观察工具,能动地了解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现象

关于调查研究的方法论,毛泽东指出,“提出问题,首先就要对于问题即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调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质是什么,这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大略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还不能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还须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工作和研究工作,这就是分析的过程”。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的知识,说明如何调研才能获得真理性认识。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为何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3 .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大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全国38个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2296名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     
①是由公民间接选举产生的
②在党的二十大上要牢记使命、不负重托
③要不忘初心,争做时代先锋楷模
④由民主选举产生,体现党的政治领导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这一部署(     
①是基于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②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表现
③表明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能预见未来
④表明价值判断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11-21更新 | 2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百年伟大征程浩荡,百年初心使命如磐。百年党史告诉我们“信仰的味道为什么甜”“党的靠山和底气为什么强”。

材料一   党的百年奋斗,靠的是信仰,为的是理想。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我们学习党史,就要深刻认识和牢记“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当好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就要深刻认识和警醒“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切实加强世界观的改造,把补精神之钙作为必修课,真正让理想信念成为精神之魂、立身之本、履责之基,以实际行动练就理想信念的“金刚不败之身”。

材料二   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一部矢志不渝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正是秉持人民至上,在我们党百年华诞之际,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正是坚持生命至上,面对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中国共产党在无数个挑战不可能中,完美诠释了革命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

历史一再表明,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永远打不断的“补给线”、摧不垮的“根据地”,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我们党面对风险挑战的最强靠山、长期稳定执政的最大底气。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作为青年学生如何练就理想信念的“金刚不败之身”。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阐明党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论依据。
(3)如何认识党的历史,当前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如“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等。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上述错误倾向进行批驳。
要求:
①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②观点正确、逻辑严谨、条理清晰;
③不少于150字。
5 . 近段时间来,依托“城市大脑”,杭州锐意进取,推进制度创新,开创“先看病后付费”和“先离场后付费”等应用场景,老百姓看病难、排队久的问题得到缓解,停车难、停车累的现象不断改善,大大提升了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杭州市举措(       
①表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说明正确的价值判断是正确价值选择的基础
③体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
④体现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马克思曾指出:“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劳动时也曾说过“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幸福属于劳动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发挥聪明才智
②劳动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③所有劳动都是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
④劳动者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2-2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届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2月3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入选。

【材料一】据悉,十大流行语的评选,除了要考虑流行程度、语言学价值外,主要基于社会学价值这一原则。

《咬文嚼字》主编指出,“流行语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从流行语中可以窥见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紧扣时代特征,正确反映民情民意,弘扬积极健康的社会价值观,是我们评选年度流行语坚持的社会学原则。我们评十大流行语,是向社会推广这些词,所以也希望输出正确的价值观。”

从社会学价值来看,“退群”的流行,说明民众对国际重大事件的关注;“锦鲤”的流行,反映了新时代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巨婴”“杠精”的流行,反映了民众的正确价值观,对负面事件,对不理性行为的反思与批判。

【材料二】锦鲤,本是一种高档观赏鱼,极富观赏价值,深受人们喜爱。2018年国庆期间,支付宝官方微博开展了一个抽奖活动,从转发此条抽奖微博者中抽奖,抽中的人为“中国锦鲤”,吸引300多万次转发。10月7日支付宝揭晓了抽奖结果,幸运的“中国锦鲤”获得了“中国锦鲤全球免单大礼包”。“锦鲤”立马走红,网络上掀起了转发配有“锦鲤转运”“锦鲤祈愿”“锦鲤保佑”“锦鲤还愿”等文字的锦鲤图像的热潮。“锦鲤”于是成为“好运”的象征。后来,随着热度增长,“锦鲤”开始泛指在小概率事件中运气极佳的人。“锦鲤”的走红及其意义的泛化,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评选《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基于的社会学价值原则所蕴含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流行语的产生及广泛传播的原因。
(3)请就中学生如何对待流行语,提出三条建议。
2022·江苏南通·二模
8 . 不知什么时候起,“偶像”成了娱乐圈的专有名词,被等同为明星、爱豆。但从古至今,偶像的涵义绝不仅限于此。回顾过去,不少曾经的“偶像”倒下了,但更多真正的偶像却在大众视野中矗立起来,我们在点点星光中重新定义了偶像的意义。真正的偶像应该是什么?偶像应该是一面镜子;也应该是一种力量,鼓舞后继者奋然前行;更应该是一种方向,寄托着最美好的追求和向往。下列对偶像观认识正确的是(     
①偶像价值判定取决于其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②偶像效应中所蕴含的价值导向影响人生价值的实现
③对偶像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随认识变化而不同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时代的变迁不断改写着偶像的内核外延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每年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13位来自唐山的农民,在2008年初特大雪灾袭击华南地区时,他们大年初二上午赶到湖南郴州电力抢险指挥部,成为湖南电力安装工程公司一支编外“搬运队”;5月12日,在得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他们又几经辗转来到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城,成为最早进入北川的志愿者之一。13位农民被评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
①说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反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摒弃个人的利益和需要
③表明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时间、地点条件而变化
④体现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16-11-26更新 | 793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两地三校2010年高三联考
10 . 供给侧改革是中央2015年经济体制改芋的重大决策,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十二五”期间,针对需求不足的矛盾,国家很多政策重点在需求侧发力,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市场需求结构出现变化,亟需供给体系跟进调整,这时候就轮到“供给侧改革”发挥功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是基于
①客观实际是变化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各种问题的关键
④事物只有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才能实现创新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中央经济会议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一改革措施
①表明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②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③旨在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是在正确的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16-11-26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四川省高三毕业班大联考二政治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