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吉林省白城洮南十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吉林 高一 阶段练习 2019-04-25 223次 整体难度: 较易 考查范围: 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齐民要术》载:“(汉)武帝以赵过为搜栗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的农具:
A.方便除草培土,保持土地肥力
B.用于开沟播种,提高劳动效率
C.便于深耕碎土,节省人力畜力
D.可以防旱排涝,增加粮食产量
2018-03-24更新 | 522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18届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天宝年间,吐蕃在西北地区生乱事,有4000胡客不能归国而滞留长安,中央政府拨款50万缗(货币单位)以供给养。后来此4000胡客无一人愿归国,均留华任职兵马使或掌管仪仗侍卫的官职,仍需依靠中国政府给养的只余十余胡人。这说明
①唐代的对外贸易发达
②唐代国力强盛极具吸引力
③唐代中央政府财政富足
④唐代具有很强的包容气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5.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下列说法与它同时期的是
A.灌钢法应用于冶铁业B.曲辕犁在江东地区出现
C.交子应用于商业贸易D.用彩色套印技术印刷书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6. 有学者认为秦始皇三十一年颁令“使黔首自实田”中的“实”为充实、充满之意。该学者认为秦始皇的政策是
A.民众要向国家呈报田地实数B.延续了鼓励民众垦荒的政策
C.使流民享有政府分配的土地D.首次承认私有土地的合法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7. 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
②唐代已有饮茶之风
③唐朝政府征收茶税
④“日中为市”的传统已被突破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8. 清初采取多种措施裁抑江南缙绅地主的经济、政治特权,缙绅势力明显衰落。与佃农同属“凡人”身份的庶民地主则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有
A.土地高度集中
B.主佃依附关系松解
C.阶级矛盾激化
D.江南文化地位衰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有学者认为:唐之王仙芝、黄巢冠以“天补平均大将军”之名,宋之王小波起事日“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明之李自成亦以“均田免粮”为号召,清季之粤匪则以《田亩制度》为蛊惑,固非偶然也。古代农民起义的这些诉求集中反映出
A.土地私有制使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B.统治者“不抑兼并”使经济严重衰退
C.人地矛盾冲突推动国家政策转变
D.实现“耕者有其田”有利于社会稳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产纪录,而南朝时期亩产则高达10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1亩20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C.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
D.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经济繁荣
2018-10-28更新 | 110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7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2. 《耕田歌》曰:“深耕概(稠密)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锄)而去之。”这是西汉初城阳王刘章借农谚歌为名所作的一首隐喻诗,暗申诛除诸吕之意。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A.统治者体恤民情的思
B.地方诸侯势力的极度膨胀
C.政治斗争对经济的破坏
D.精耕细作生产技术的成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2020-05-04更新 | 862次组卷 | 10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黄梅一中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4. 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所在是在
A.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5. 以下哪些是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
①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
③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④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的流动性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6. 下列属于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措施的有:
①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②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
③重征商税
④实行“算缗”“告缗”等措施
⑤“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⑤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7. 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战国时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B.唐朝时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有所松动
C.重农抑商政策淡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条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存在自始自终缺乏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18. 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四民”是指
A.工、商、士、官
B.工、商、士、民
C.侯、爵、工、商
D.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9. 古代最早的职业商人出现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商朝
C.西周
D.春秋战国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20. 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
①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②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
③形成许多著名都会
④货币流通以青铜钱为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
A.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
B.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
C.工业革命造成严重污染
D.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019-05-07更新 | 242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2. 马克思认为:16世纪的欧洲“土地所有者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欧洲商路中心转移
C.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D.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2018-03-27更新 | 43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名校
23. 17世纪初,拥有众多商船,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国家是
A.荷兰B.西班牙C.法国D.葡萄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4.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儿歌中的“集”在宋代应属于
A.城市
B.都市
C.草市
D.夜市
2016-11-18更新 | 500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1届黑龙江省虎林高中、密山一中高三第三次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5. 商鞅变法时即定下国策:“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汉初,“贾人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这说明统治者实行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限制商业的政策
C.禁止经商的政策
D.反腐倡廉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6. 明朝中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2019-04-22更新 | 109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0年江西上高二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政府这样做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助长了土地兼并现象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8. 1866年,第一个跨出国门的清朝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中记载了他对曼切斯特的印象:“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据材料可知曼彻斯特
A.是英国最大的通商口岸B.出现棉纺织垄断组织
C.是世界贸易和金融中心D.是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9. 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及世界各地。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这一时期铁路兴建热潮的出现主要因为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B.各国思想观念的转变
C.铁路修建技术的突破
D.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拿破仑(1769—1821)犯了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倘若接受了这项发明,他或许已战胜了英国。法国士兵已站在英国海滩上了。”“这项发明”指
A.珍妮纺纱机
B.蒸汽轮船
C.蒸汽机车
D.内燃机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十三年(1656年)六月,敕谕浙江、福建、广东、江南、山东、天津各省督抚提镇曰:“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贸易者,……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福建、浙江、广东、南京四省近海处各移内地三十里,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食之粮,饿殍已在眼前。如福清二十八里,只剩八里。长乐二十四都,只剩四都。”

——摘编自《清世祖实录》等

材料二: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曾断绝?”……“先因海寇,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民生”。“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分转输协济之劳。……故令开海贸易。”

——《清圣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清朝颁布禁海令的原因。并分析这一政策产生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并结合所学知识长期影响

三、简答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简答题 | 适中(0.65)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西欧商人贸易范围的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市场汇集了来自各大洲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象牙,亚洲的香料、茶叶、丝绸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民族统一、改革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加速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其次,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原因。指出亚非拉地区在这一世界市场体系中所处的境况。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易
考查范围:经济史(旧)、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32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0
材料分析题
1
简答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经济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94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题
20.85小农经济单题
30.6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水利、灌溉、施肥、育种单题
40.65唐前期的鼎盛局面单题
50.85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单题
60.85封建土地所有制单题
70.85宋朝以前市的发展与特点单题
80.85租佃关系单题
90.85封建土地所有制单题
100.85隋唐的商业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单题
110.6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120.85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单题
130.65官营手工业  汉武帝的统治措施单题
140.94中原人口外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单题
150.85重农抑商政策的背景、目的和内容单题
160.94“重农抑商”单题
170.94“重农抑商”单题
180.94商业的发展单题
190.65商业的发展单题
200.94先秦的商业单题
210.6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220.8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单题
230.94荷兰的殖民扩张单题
240.85宋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与特点单题
250.65“重农抑商”单题
260.85明清的商业 单题
270.65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单题
280.8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290.85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单题
300.65工业革命的进程及其发明  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10.65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三、简答题
320.65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