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山西 高二 期中 2020-06-10 44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写作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获得“共和国勋章”的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都有梦想,但是理想要高雅一点,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现在有些年轻人的理想是赚大钱。袁隆平院士“最担忧”的是“年轻人不搞农业”。

“向前看”意味着志趣高雅、胸怀远大。“向钱看”意味着一门心思赚钱发财,物质利益至上。一个社会要进步,一个民族要振兴,需要年轻人将个人理想和时代需要紧密联系起来,以理想主义的精神努力“向前看”。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事业追求上热衷于“向钱看”。研究了半辈子杂交水稻的袁隆平老先生担忧年轻人不搞农业,寄语年轻人:“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这又何尝不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切提醒。

如果年轻人都不搞农业,以后粮食安全怎么保证?如果年轻人不肯问津农林渔牧等行业,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起打底作用的第一产业将何去何从?如果考古挖掘文物修复、非遗传承这些领域出现更严重的人才断层,我们今后靠谁去寻根溯源?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拼命往互联网、金融等行业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靠谁支撑?把许许多多类似的“如果”联系起来看,不难发现,袁隆平老先生的担忧绝非杞人忧天,他实则引出了一个关于如何科学进行人才引流的大问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年轻人应该以造福社会为己任,结合自身特点向各行各业分散流动,适应社会方方面面发展的需要。教育引导年轻人立鸿鹄之志,择利民之业,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甘守清贫、坐得住冷板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应从社会分配的角度审视社会上出现的“热门职业”和“冷门职业。一个职业“热”,往往对应着收入高、待遇好、赚钱多。一个岗位“冷”往往对应着工作条件艰苦,收入和付出不匹配。怎么办?整体提高冷门职业、艰苦岗位的薪酬待遇,让岗位的艰苦程度与薪酬分配正相关,以此吸引更多年轻人。如此,“向钱看”与“向前看”的冲突就能得到一定缓解。事实上,历史上我们也出现过“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冲突,也是用优化社会分配的办法解决的。

“向前看”是我们必须固守的价值追求。但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合法合规,“向钱看”也无可厚非,相反,合法赚更多的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的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又何尝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从社会现实来看,这一代年轻人经济压力比较大,赚对社会、对老百姓有益的钱,这样的“向钱看”亦符合“向前看”的大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分配机制足够科学灵活,让更艰苦的工作匹配更高的收入,“向钱看”与“向前看”就并非决然对立。相反,还可能达到统一。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分配的调整有时难免滞后对于一些短期内无法以收入、待遇的提升来缓解“人才荒”的职业和岗位,则不妨给予更大的荣誉政府、社会和媒体应该对一些社会急需的特殊行业、艰苦岗位、冷门职业给予更多关注,提升社会评价,增强其职业荣誉感,缓解“向钱看”与“向前看”的冲突,引导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李思辉《从袁隆平的担忧说起》,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向前看”与“向钱看”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两者境界差别并不大。
B.袁隆平对“年轻人不搞农业”的担忧没有必要,科技发展了,并不需要大力发展农业。
C.一种职业是“热门”还是“冷门”,与待遇和工作强度有关,但主要取决于个人观念。
D.我们要固守“向前看”的价值观,但在市场经济下,法赚大钱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没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而是由袁隆平的谈话引出相关观念并作解释后才亮出论点。
B.文章不仅论证了为什么要“向前看”而不能“向钱看”,还阐述了应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C.文章论证“要向前看,不要专门向钱看”和如何解决职的冷热问题时,运用了假设论证。
D.文章结尾提出对某些职业给予荣誉倾斜、提升社会评价等建议,为解决问题指明了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院士也不是反对年轻人以赚大钱为理想,关键是要看赚什么样的大钱。
B.“热门职业”与“冷门职业”的矛盾并非无解,史上我们就解决过这类矛盾。
C.分配机制科学灵活、艰苦工作回馈更高收入“向钱看”与“向前看”就能统一。
D.更多地关注“冷门职业”,增强其职业荣誉感等,有利于“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2020-06-0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村居环境搞得好,形成合力是关键。“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最怕的就是‘政府热火朝天干、村民站在一旁看’。”谭景坤告诉记者,让一批有想法、有干劲的人共同参与,广泛引导村民“共谋其事”,是长春市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工作的关键。

“村上的事大家都上心,开会没有不来的。要发动大伙儿一起干。”人称“抠门书记”的太平沟村党支部书记路则中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党员,我既是‘指挥员’,更是‘战斗员’。只有回回讲、次次说,老乡们的卫生习惯和意识才能提高。”

通过在村一级成立村民理事会等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长春市引导农民群众通过民主协商、投工投劳等方式深度参与乡村建设,成多方共治的良性格局。

“支持农民工匠返乡承接农村小型工程,在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管护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鼓励能人、乡贤回乡创业,支持家乡。”谭景坤说,“甩不开膀子就提不起劲,农村的事就要发动农民一起干!”

(摘编自阎红玉、卢静《无限“乡愁”变乡恋》)

材料二: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为加快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推广、在农村地区的普及、造福农民,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农业互联网、智能农业都需要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精准还原、智能控制,这一切都需要低时延、高速度、低功耗的5G技术支撑。

发展智慧农业在种养环节可以大大减轻体力劳动的强度,摆脱劳动密集型的依赖,使主体更注意市场化的生产、个性化的生产、精准化的生产,提升产供销的紧密度,使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更加精准科学。随着智慧农业日渐成熟,农业将成为高科技行业,农民将成为高门槛的职业,农村成为高难度的产业。智慧农业关系着中国人的菜篮子,关系着中国农业的未来,关系着“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人民网作为上市公司,除了加大对智慧农业的宣传力度,还将发挥资本平台的优势,加大资金的投入,助力科技的研发,推动完善生态,促进模式的创新,希望我们共同迎接5G时代更加智能高效的发展。

(摘编自富丽娟《运用融合传播的平台 加大对智慧农业的宣传力度》)

材料三:

“村民将家中的废旧报纸、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带来,银行现场称重后,进行相应积分,积攒到一定数额的积分还可以兑换生活用品。”西渡镇梅花村委会主任杨丞平介绍道,村民通过“积分银行”不但得到了实惠,也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优化了乡村文明创建和乡村社会治理格局。据了解,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衡阳县积极创新文明治理新路子,将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等进行有机结合,导入银行管理理念,利用积分鼓励机制,引导市民养成做好事、行善举的文明行为习惯,将无形的文明道德建设变得可量化、可触摸。

(摘编自刘欣荣、易建军《“积分银行”存储道德财富 弘扬文明乡风》)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上的事情,党员干部要走在前面,党员不但是指挥员,而且还是战斗员。
B.长春市引导农民群众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参与乡村建设,形成了良性格局。
C.只有支持农民工匠返乡承接工程,才能发挥农民在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国农业的未来等和智慧农业息息相关。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促成了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B.未来,农业将会有所改变,农业会成为高科技行业,农民将成为高门槛的职业。
C.未来,低时延、高速度、低功耗的5G技术将成为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有力支撑。
D.“积分银行”不但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而且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6.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等车

[俄]伊凡·阿列克谢耶维奇·蒲宁

谁要是以为这种等次的火车,他想乘就可以乘,别人管不了,那就大谬不然了!

在1911年3月锡兰的科伦坡,我就有过这样的遭遇。

早晨,还刚刚七点多钟。

可是已经火伞高张,燠热异常,这是一种凝重的、呆滞不动的暑气。每当要下可怕的暴雨前,总是会出现这样的酷热;暴雨后,洪水便开始泛滥了。

我穿一身白衣服,戴一顶白色盔形凉帽,坐在一辆漆得亮晶晶的、晒得滚烫的、小小的人力车上。在人力车的两根细细的车杠间,一个黑黝黝的高大的泰米尔人,身子微微前倾,迈着均匀的大步,飞快地拉着车向前奔去,他的健美的裸体上上下下都闪耀出亮光。

我这是上火车站去,打算到阿努拉达普拉市去。

前面已是车站广场,走进车站大厅,人就感到舒服些了,到处都有柔和的穿堂风。

我摘下凉帽,一面揩着大汗淋漓的冰冷的前额,一面急匆匆地朝站台入口处走去。

列车已停好在站台上,又高又沉,车顶是白色的,窗帘也是白色的。

我赶紧去售票处,一边走一边掏出几枚硬币,正好够买一张去阿努拉达普拉的三等车票。一个英国人从售票处向外张望,我把硬币在他面前敲着,说:

“Third class, Anaradhapura!三等车,去阿努拉达普拉!”

“First class?是头等车吗?”英国人问。

“No, third class!”我喊道。

“Yess, first class!”英国人也喊道,递给了我一张头等车票。

我气得火冒三丈,粗着喉咙讲出了一席话,内容大致:

“听着,我讨厌这种做法!我想亲眼看到这个国家的全部风土人情,这个国家的全部生活和这个国家里各种各样的人,包括所谓的‘贱民’,你们是喜欢把有色人种算作‘贱民’的,不消说,他们不可能也没有胆子乘坐头等车。可是每回只要我想坐三等车,就会同售票员争起来!我明明讲得清清楚楚要乘三等车,售票员却总是利用这些字眼发音近似,打断我的话,跟我胡缠蛮搅:‘您是想说头等车吧?’我大声喊道:不是的,三等车。但是他却不睐我,还是给我一张头等车票。我把票子扔回去,于是售票员恼火了,怎么也想不通,一个白人竟会有这样下贱、这样疯狂的念头,想同有色人种坐在一起。他也开始大喊大叫,吓唬我说,我会从那些土人身上传染到一身虱子的,而主要的是教训我,在这里。没有一个白人,绝对没有一个白人乘坐三等车,白人乘坐三等车是不能接受的,是有失体统的,是令人愤慨的!”

这回,我斩钉截铁地说:

“别噜苏,请您立刻给我一张我要买的票!”

售票员终于屈服了,我的愤怒使他大为吃惊,有一刹那间,他愣住了,后来,突然横下心来,扔给了我一张三等车票。

我大获全胜,得意扬扬地在车厢里坐好,等待着旅伴,也就是那些有色的“贱民”。

可是见鬼,他们不上来,一个也不来!

而站台上,打着光脚丫的乘客奔跑时发出的干巴巴的啪啪声却一刻也没有停过,他们都打我的包房前跑了过去。

他们吗都不上来,只是往前跑,跑到哪儿去啊?

噢,我恍然大悟:是我的凉帽,白人戴的白凉帽吓着了他们!

于是我摘了凉帽,缩在角落里,重又等他们上车,可是重又白等了一场。

我感到纳闷:“为什么现在仍然没有一个人上来呢?要知道现在他们看不到我了呀?”

我霍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头探出车窗,想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事情立刻弄清楚了,而且非常简单——在我乘坐的这间包房外边,几个粉笔写的大字:另有用途!我刚走进这间包房,车站上的人立刻就在外边写上了:另有用途!唉,你呀,又吵又闹,寸步不让,总算买到了张三等车票,那你就自作自受去吧,一个人就像白痴似的枯坐着吧。

列车飞驰着,在由空中倾注到这片天堂般的土地上的炫目的热浪中飞驰着。车窗外,繁花盛开的密林无尽地、飞一般地向后退去,清晰地回响着车轮的隆隆声。

“椰——子!”每到一站都有人高声叫卖椰子,伴随着那凄凉的叫卖声的是打着光脚丫的乘客奔过我的包房时发出的干巴巴的啪啪声。

在此后的一个车站上,我像个小偷一样悄悄地溜进四等车,车厢里挤满了人,有坐的、有站的,肤色全都是黑的或者褐色的,他们只在胯部包着块遮羞布,遮羞布全汗湿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这种等次的火车”指的是题目中的“三等车”首段既设置了强烈的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了铺垫。
B.小说描写了高大的泰米尔人,赞美他“迈着均匀的大步,飞快地拉着车”,并有“健美的裸体”表现了他的境遇要好于其他有色人种。
C.“一个白人竟会有这样下贱,这样疯狂的念头,想同有色人种坐在一起。”“是我的凉帽,白人戴的白凉帽吓着了他们!”这两句话体现了有色人种和白人间的鸿沟。
D.小说中画横线的两处景物描写都突出了天气特点,那就是极端的热,表现了当地特殊的环境特点,也为文章烘托了压抑的气氛。
8.“我”是小说中着力塑造的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对“我”进行刻画。
9.小说最后两段描写了有色人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中平六年,举孝廉。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或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乐。谥曰敬侯。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B.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C.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D.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即孝悌之人、清廉之士,我国汉代设立的一种察举任用官员的方式。
B.“光武”即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是东汉的建立者,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
C.“缟素”指白色的丝绢,也指白色的丧服,本文是赠丝绢、表敬服之意。
D.“祖日”常指为死者设置供品用以祭奠的日子,也可用来指祭祀祖神的日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弃袁投曹,深得曹操喜爱。荀或到冀州后,虽然得到袁绍的礼待,但因估计袁绍不能成大事而转投曹操;曹操与他交谈后,称赞他有子房之才。
B.荀彧善于观察,识破他人奸谋。兴平元年,他奉曹操之命守卫甄城,他看出了张邈有阴谋,就提前整顿军队做好准备,最终,张邈的计谋未能得逞。
C.荀彧或鼓动曹操,奉汉室顺民心。曹操打算从河东迎接献帝回到洛阳,众人大多认为不可,只有荀或鼓动曹操,认为应趁机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
D.荀彧秉持公义,敢于表达异议。董昭等人要推戴曹操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曾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以曹操是发动义兵等为由反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2)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2020-06-04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歌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清明日忆诸弟

韦应物

冷食[注]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注]冷食,清明节前一、两天是寒食节,这天禁烟火,人们只吃冷食。为了寒食节,人们事先备办一些食物,如诗中的杏粥(杏仁煮的粥)、榆羹(榆树钱做的汤)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点出了诗人写诗的时间和目的,又统领了全诗内容,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寒食节时吃冷食让人难受,而清明节到来让人开怀,体现了诗人的情绪变化。
C.颔联先直抒胸臆,再通过想象描绘了家乡的炊烟此刻正弥漫在晴朗的山川中的情景。
D.颈联写诗人吃剩下的杏粥,还热了榆树钱汤,既表现了其节俭,又与首联形成对比。
15.诗中体现了诗人在清明节时的伤感情绪,结合诗句分析。
2020-06-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