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基础过关练)
全国 高二 课后作业 2020-09-05 22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史学热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修(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
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
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
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
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9-11-12更新 | 668次组卷 | 3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1911年,从英国留学归国的丁文江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这表明当时中国(     
A.教育近代化起步B.去英国留学人数最多
C.科举制度依然存在D.教育体制中新旧交融
2022-09-26更新 | 357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2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下表为《1901—1905年清末新政措施一览表(部分)》。据此可以推知,清末新政(     )

类别

主要措施

政治改革

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设商部、学部、巡警部,裁撤冗衙冗员

军事改革

废武科,设武备学堂,裁汰绿营防勇,设练兵处

教育改革

废除科举考试,选派留学生等

经济改革

制定商律,设立商部,力行保商之政

社会改革

允许满汉通婚,解除妇女缠足,禁止鸦片

A.对官制进行改革B.对选官制度的改革
C.注重留学生教育D.成为洋人的朝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1914年10月,文官高等委员会经甄别核准,给鲁迅颁发了教育部佥事合格证书。对鲁迅进行甄别的原因是
A.鲁迅反对北洋政府统治B.鲁迅属于已任在职文官
C.建立文官考试制度要求D.鲁迅文官考试未获通过
2020-08-28更新 | 525次组卷 | 15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民国十年,孙中山发表演讲指出:传统西方宪法在政府机关采取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三权分立的制度仍有流弊,应该再加入考试权与监察权。这实质上反映了
A.南京临时政府力图实行“五权宪法”B.考试权与监察权是五权的重心
C.孙中山为实现民主政治继续探索D.传统文化与宪政思想并行不悖
2020-09-05更新 | 200次组卷 | 14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基础过关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如图为“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证书上写着“卓士闳,年五十岁,男性。浙江省奉化县公民,应甲等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此证。”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并加盖各类印章。由此可知
A.当时公务员的选拔有法可依B.国民政府任用私人现象禁绝
C.北洋政府禁止女子参加考试D.北洋政府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2020-09-05更新 | 1287次组卷 | 29卷引用: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基础过关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邓小平这一讲话意义在于
A.体现了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B.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D.表明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2020-10-14更新 | 697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习近平强调,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为此,要坚决落实( )
A.党管干部原则B.公务员制度建设
C.民主选举原则D.公平竞争原则
2020-09-03更新 | 386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第二章官员的选拔与管理(A卷)基础夯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重点建立和实施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
A.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B.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
C.干部选拔走向制度化D.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
2020-08-28更新 | 571次组卷 | 29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1898年,京师大学堂开办。1903年清政府改革科举,考试内容转向时务。同年乡试前夕,“大学堂两馆生已纷纷赴汴乡试,所存学生不过30余人……设诸公乡试得意,似略学堂出身为优。”新式教育困境的出现表明
A.废除科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首要途径B.新旧教育体制的矛盾不可调和
C.教育改革缺乏社会共识及国家支持D.科举制妨碍学堂的推进和开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16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5届吉林吉林高三三模文综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孙中山认为“单凭选举来任命国家公仆,从表面看来似乎公平,其实不然。因为单纯通过选举来录用人才而完全不用考试的办法,就往往会使那些有口才的人在选民中间运动,以占有其地位。而那些无口才但有学问思想的人却被闲置”。这表明
A.要继续沿用八股取士的政策B.民主选举官员制度应该废除
C.临时政府通过考试选拔官员D.官员选拔应该与选举考试相结合
2020-08-28更新 | 525次组卷 | 19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策,随内阁更替而变动;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内阁更替而变动。文官法的颁发
A.为复辟帝制作准备B.规范了官员等级秩序
C.有利于政治近代化D.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
2019-12-10更新 | 528次组卷 | 3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1919年秋天,郁达夫从日本回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报效祖国,参加北洋政府组织的外交官考试和文官考试。意想不到的是,北洋政府只是做做样子,选取名单已经内定,致使学富五车的郁达夫两次都名落孙山。这反映了
A.北洋政府没有文官选拔制度B.北洋政府文官选拔存有弊端
C.郁达夫志大才疏,无真才实学D.文官考试无法选拔真正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6.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湖南军阀何键(湖南醴陵人)选人是“非醴勿听,非醴勿用”,阎锡山(山西五台人)则是“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这体现了
A.文官选任制度的随意性B.军阀用人无视选任制度
C.宗法观念对中国的影响D.国民政府没有统一全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从中央组织部出台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实施细则印发到2019年3月18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共开展提醒、函询和诫勉139.6万人次,其中提醒110.8万人次,函询16.9万人次,诫勉11.9万人次。这体现了党的
A.严惩腐败原则B.甄别审查机制
C.党管干部原则D.干部任用改革
2020-08-28更新 | 1020次组卷 | 40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18.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选官似乎又回到了东汉混乱局势。北洋政府时期颁布了《文官高等考试令》《文官普通考试令势等700多种行政法规文件,初步形成了近代化的文官管理法规、法令体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行政范围和行政规模日益增加,急需一大批懂业务、有专长、技术娴熟的专业行政官队伍来有效执行中央号令,国民政府考试院陆续颁布各种相关法规。应该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起了一整套以西方文官制度为模板的近代文官制度。其考选机构独立化、事务官与政务官分离、按职位分类、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取代四书五经等。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不仅在考试形式、考场管理、考官、应试资格、法规等方面都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才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自1927—1937年录取各类行政人员、司法人员、外交人员及其他专门技术人员等1072人,较大限度地网罗了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没有背景的考生,因成绩优异而得以入选,为各阶层知识分子参政提供机会。
——据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整理
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选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史学热点、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选修(旧)、中国近现代史

试卷题型(共 18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7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史学热点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4
选修(旧)
5
中国近现代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清末新政  教育与选官用人  清末新政单题
20.65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单题
30.65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单题
40.65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单题
50.65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单题
60.65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单题
70.4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单题
80.65新时期的民主建设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单题
90.85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单题
100.65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单题
110.65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单题
120.65清末新政单题
130.65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单题
140.65教育与选官用人单题
150.65教育与选官用人  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单题
160.65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单题
170.65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80.4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