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山西 高三 阶段练习 2020-12-24 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文化史(旧)、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史载:周襄王时期,戎人入侵,王室要求齐国救援,“齐令诸侯各发卒戍周”;周敬王时期,王室发生王子朝之乱,周天子征诸侯兵戍周,最终平定叛乱。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具有天下共主地位B.分封制已走向崩溃
C.周王室有效控制了地方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2020-11-19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21届高三零诊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将功与能作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将孝廉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依据。这一变化说明
A.官吏选拔标准日益严格B.统治者日益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C.官吏选拔制度逐渐建立D.统治者日益重视加强专制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汉武帝在全国划分13个州,每州一位刺史或州牧;唐太宗设10道,每道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职;宋太宗将道改为路,设15路。这些机构的设置,其主要用意在于
A.强化对地方的监管力度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分裂割据势力出现D.督察地方豪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这种情况说明
A.儒家学者开始关注现实的社会问题
B.有识之士反思君主专制制度
C.儒家经典的权威受到了质疑
D.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推动了学风的转变
2019-03-02更新 | 268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下表是我国古代部分外来农作物的引进情况
时期原产地名称
西汉西域胡萝卜、胡豆(蚕豆)、胡椒、胡瓜(黄瓜)、胡桃(核桃)等
北宋占城占城稻
明后期美洲番薯(红苕)、番茄、番椒(辣椒)、番豆(花生)、马铃薯(土豆)等

这些古代农作物的引进,主要得益于
A.对外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B.人口猛增对优良作物的需求
C.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D.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持续兴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元代为便于强制征调工匠服劳役。将工匠编入专门的“匠籍”,终身不得改业,形成匠籍制度;而清顺治二年(1645),清政府宣布废除匠籍制度。这一变化
A.使匠户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B.表明重农抑商的政策有所松动
C.客观上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D.助推了手工行业私营超过官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宋朝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的现象;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逐渐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表明宋代
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改变B.对经济的管控有一定松弛
C.土地兼并成为普遍现象D.采取农商并重的经济政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通过设领事馆、加强海外巡视、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等方式实行积极的护侨政策,尤其以1909年颁布的以血统主义为原则的国籍法影响最大。这些措施有助于
A.增强海外侨民的民族认同感B.保证与世界各国正常交流
C.加强同海外华侨的政治联系D.保障海外华侨的各种权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下表所示为清末至民国时期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认识
清末鸦片战争是中外交往中的一个普通事件
民国成立后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是导致鸦片泛滥,烟毒流于中国
1930年前后鸦片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之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A.历史评价标准难有定论B.研究者立场影响其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C.文字史实带有主观因素D.人们对鸦片战争的认知程度逐步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鸦片战争后,先后有20余家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总行或分行及代理处;甲午战争后,外国银行更加积极地扩充地盘和业务,一大批中外“合办”银行出现,纷纷给子清政府大量借款。这些银行的设立,主要立足于
A.为中国民族工业提供所需资金B.为清政府提供大量贷款
C.强化对清政府的财政经济控制D.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林则徐通过翻译资料来了解英国,他对英国人士反对鸦片贸易的言论格外倾心,对英国国王要求商人尊重中国法律的规定特别看重。以致到鸦片战争爆发后他还没有意识到英国会发动鸦片战争。材料表明林则徐
A.天朝上国思想仍很浓厚B.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正确
C.对国际形势一无所知D.对英国国情了解不深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2.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动B.福建地区手工业发展迅速
C.开埠通商促进自然经济解体D.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从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中国茶叶出口增加,福建、台湾、安徽、江西、湖南、广东等地的茶园面积,都一度迅速扩大,80年代以后,茶叶的输出量逐渐减少,茶农亏本,茶园荒度,茶叶生产衰退。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波及南方各省B.中国茶叶生产日益衰退
C.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市场D.欧美的茶叶需求量减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这一个案例
A.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
B.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
C.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
D.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
2019-03-27更新 | 2106次组卷 | 66卷引用:【市级联考】四川省成都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