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 高二 阶段练习 2022-06-09 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作家作品、名句名篇默写、语言文字应用、作文主题

一、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如其人”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道德品质相一致,风格是道德的外显;一是指文章风格与作者的性格、气质、才情、学识、情感等相联系。立身和为文不可分离;言为心声,风格也应是作者个性特征的自然流露。

单从个性上看,时间是性格定型的关键因素,这种通过时间积淀的性格特征产生的行为惯性,是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改变的。再从主观上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者在感受、体验、表现社会生活过程中显示出来的个人特征。文风与人的性格特征是一个人生活阅历、社会实践同一进程的产物,两者互相影响,具有相关性,自然可能导致文如其人的现象。尽管作者所言之物可以饰伪,但其言之格调则往往流露本性。狷急人之作风,不能尽变为澄澹;豪迈人之笔性,不能尽变为谨严。一个人既然要为文,甚至是有些难以使其文不如其人的。在这个意义上,“文如其人”的确是值得信任的批评戒条。

但是,“文如其人”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文如其人”是一个宽泛的命题,既包含了知性、气性方面的问题,也包含了情性、德性方面的问题。知性、气性与情性、德性属于不同性质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文如其人”问题上的争论中,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个不同的层面。知性与文法的关系、气性与风格的关系,属于心理学范畴,是一种必然的对应,实然的存在。而情感表达真实与否问题,人品的好坏问题,属于伦理学范畴,其与文不是必然性相关,而是或然性相关。既是或然相关,就有“文如其人”的现象,也有文、人相悖的突出表现。

此外,文、人相悖还有文、人关系中的外力牵引因素。作品的形成大多出自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不能超绝于世外。由他人、社会所形成的外力一并涌入,往往对作者构成有形或无形的牵引。政治权力的影响在这种外力牵引场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任何时代的文章,总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政治开明时期,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没有或者相对较少约束,这种自由自然可以反映在文章的风格上。在政治严酷时期,作者失去创作自由,有的作者也不得不俯仰从人、随俗为言,文章中就会出现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现象,导致言与志、文与人之间拉开距离,产生不同形式的文、人相悖的现象。一种表现是,作者屈就压力地歌功颂德,投其所好地鹦鹉学舌;另一种表现是,不愿与统治者合作的作者不敢铮铮有声,只好采取隐晦曲折的方式表达。隐晦方式尽管形式上与违心迎合不同,但在本质上同样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

(摘编自张世明《文如其人乎:人格观念与中国考据学方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道德层面来看,“文如其人”是指立身和为文的统一,风格是作者个性的自然流露。
B.从文风与作家性格特征的必然性相关的角度看,“文如其人”这一说法具有其合理性。
C.由于文、人相悖,所以情感表达的真实与否、作者的人品好坏,与文章本身并不相关。
D.在政治严酷时期,失去创作自由的作者只能随俗为言,文章就会出现言不由衷的现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阐释了“文如其人”的两种不同内涵,并以此为立论前提展开论述。
B.文章分析了“文如其人”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论证过程中体现了辩证的思维。
C.文章对比了随俗为言与隐晦表达两种现象,论证严苛政治会遮蔽真实的人性。
D.文章主要从个人内在因素和社会外力因素两个层次来分析文、人相悖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混淆了人的气性特征与德性特征这两个层面,“文如其人”的问题可能会无休止地争论下去。
B.在政治开明的时期,政治因素对创作的影响较少,作者的自由度相对大,更易做到“文如其人”。
C.读者在阅读文章时,不能简单地认定“文如其人”而依据文章去推断作者的道德或个性特征。
D.文学作品用隐晦方式表达主旨,或多或少隐蔽了真实的人性,更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
现代文阅读-非连续性文本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带一路”建设,在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过程中,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把沿线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国家间的政治互信,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铺垫稳定之基。政策沟通、战略对接、求同存异,成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的鲜明特征。“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国家间经济互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发展之力。从“无数铃声遥过碛”的大漠驼队到日行千里的跨国班列,从“映日帆多宝舶来”的海运胜景到生机勃发的现代港口……古今共鉴、互联互通让各国经济在融合中加快发展。“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的背后,是扎扎实实的合作,是欣欣向荣的生机,相关国家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路越走越宽广。“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了国家间人文互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人文内涵。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道上,文化的播撒日益频繁,文明的对话日益深入,正绘就民心相通的美好画卷。从身走近,到心走近,“一带一路”建设同时架设起文明的桥梁、友谊的纽带,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

(摘自国纪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

亚吉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是从投融资到运营的全产业链跨国电气化铁路项目,也是中国海外第一个集投融资、设计、施工(土建、轨道、电气化、通讯信号)、主要装备材料、监理、机车、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流程“中国化”的跨国电气化铁路项目,全部使用中国标准。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型项目,对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同时,中国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到铁路沿线的工业园区建设。目前,中土公司建设的埃塞俄比亚南部阿瓦萨工业园项目已竣工,这是中土公司在埃塞承建的第一个工业园,也是“埃塞首个由中国企业设计、建造的现代化轻工业纺织园区”。另外,还有中土公司参与的孔博查工业园、阿达玛工业园、德雷达瓦工业园正在建设。目前铁路沿线的工业园区、物流产业、城镇建设开始起步,初步达到了“一条铁路带动一条经济带”的效果,这一发展模式被媒体誉为“亚吉模式”,成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新样本。

亚吉铁路是埃塞乃至东非腹地物资出口、交通运输的血管和生命线。为了帮助吉布提对接亚吉铁路带来的进出口货物,在中土公司积极推动下,中国招商局已经成功入股吉布提港务局。2014年8月16日,中国招商局和吉布提政府签订了建设多哈雷港口的合同,工期30个月,占地面积200万平米,码头前沿1375米,6个泊位,最大停靠驳船10万吨,设计吞吐量708万吨和20万标箱。

(摘编自第一财经《一子做“活”非洲东海岸,中国血统的亚吉铁路今投运》)

材料三

材料四

项目投资交易规模(亿美元)资金支持
蒙巴萨至内罗毕标准轨铁路项目(非洲)38.04中国进出口银行36.04亿美元信托贷款;肯尼亚政府出资2亿美元
埃塞俄比亚至吉布提铁路项目(非洲)40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29亿美元商业贷款
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光伏电站项目(亚洲)15国家开发银行提供6260万美元,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4亿元人民币
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亚洲)16.5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国际金融公司提供贷款2亿美元
老挝南欧江水电项目(亚洲)28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建行提供13亿美元贷款

(摘编自《国别贸易投资环境信息半月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谋求“一带一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在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寻求利益共同点和共同价值观。
B.“一带一路”建设能够达成国家间的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让相关国家在融合中加快发展,日益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C.亚吉铁路作为我国第一条全产业链走出去的铁路建设项目,对中国铁路标准走出去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铁路沿线产业园建设也意义非凡。
D.中资入股吉布提港务局,参与建设现代化的多哈雷港口,这是中吉合作的成果,可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使得亚吉铁路效能更大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三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21年“一带一路”地区GDP增长预测和世界GDP占比数据,可知“一带一路”地区增长前景将超过北美或欧洲。
B.由材料三可知,未来一段时间,“一带一路”地区将取代北美或欧洲经济体,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C.由材料四可知,“一带一路”重大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中国相关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支持;其中非洲的两个项目投资中中资占比均超过70%。
D.由材料四可知,中国相关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重大建设项目投资,主要还是遵循互惠互利的商业原则,与无偿援助类的资金支持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6.第一、二、四则材料各自报道“一带一路”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三则材料作简要说明。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单文本 | 较难(0.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第二天大早,她就被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声音催醒了。那有节奏的雄伟的浪涛声,有力地诱惑着年轻的、对人生充满着幻想的林道静。她匆匆吃过看门老头端来的早饭,就一个人跑到海边去。

早晨,天气晴朗,天边淡淡地飘着几朵白云,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远远的,就在这样平静的沉睡般的海面上,许多只挂着白帆的渔船随风荡漾。对着这雄伟辽阔的大海,林道静几天来紧紧压缩着的痛苦的心,渐渐舒展开来了。

她站在一个小山的顶端,默默地对这些绮丽的景色望了一阵,接着由于一种年轻人好奇的冲动,使她跑下了山巅,向紧靠海边的一个个的红色小木屋奔去。

一片平坦的海滩上,游泳者的笑声、闹声和娇声娇气的呼喊什么的声音,清晰地传到了她的耳朵里。这时,她才知道自己已经走进了有钱人避暑的海滨区。

她站在稍远的一颗老松树下好奇地观望者。一群群的外国人和中国的少爷、小姐,穿着各式各样颜色鲜丽的游泳衣,有的躺在海滩上,有的好像白鹅张着两臂,嬉笑着扑到海水里。停在岸上的只有少数外国老太婆,和甲国的太太们。她们撑着洋伞,有的还带着小狗,悠然地坐在铺着洁白被单的沙滩上,欣赏着海景、谈着闲话。还有一个女人杷一杯白色的乳汁,可能是牛奶,倒在一只洁白的盘子里喂着小狗吃。忽然听见一个女人尖声地喊叫起来。她向那边一望,这是个年轻的中国女人,正跳着脚大声叱骂着什么人:“小挨刀的!洋伞这半天还没拿来呀!晒死人,你这小贱货赔得起命吗?”

这时天色已将近中午,炎热的沙滩上,一个短衣女孩子正向这个骂人的女人跟前急步跑着。女孩子跑到女人跟前了,喘吁吁地正把一把粉红色的绸伞递给她——啪、啪两个耳光打在女孩子的脸颊上……

道静不看了,她扭身向回走。出来了这半天,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她的心情已经不如出来时那么轻松愉快。

“绕过去!这里不能走!”突然,一个男子粗野的喊声把她吓了一跳。她抬头一看:山崖上矗立着一幢巍峨而富丽的洋楼,楼周围是一堵坚固的围墙。一个好像镖客模样的男人在围墙外雄赳赳地站着。他瞪着眼睛对闯到这儿来的道静挥着手,并且指指一旁墙上钉着的大木牌。

道静站住脚,心里又气又恼。可是她还是好奇地随着镖客的粗大手指看了看那块木牌:华人与狗不得通过……她这时才看清一面美国国旗正在这幢楼前的高高的旗杆上迎风飘舞着。她向这木牌,向这旗杆和旗子使劲瞪了两眼,二话没说,扭头就走。

“什么狗世界!外国人在中国耀武扬威……”她心里突然像堵上了一块铅板。

她没有心绪再看下去,只想赶快回到杨庄。

她大步走着,远远地望见有几个灰色的帐篷孤岛似的立在沙滩上,忽然,挨着帐篷不远的一块岩石后面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声。道静惊异地听了一下,就急忙朝那里跑去。

一个中年的、脸色好像黄蜡般的瘠瘦的女人,坐在一块岩石旁边的柳树底下,她一边给一个瘦小的婴儿喂奶,一边还拿着细绳补缀着破烂的渔网。孩子吃两口奶又哭起来,她还是不停地补。道静走到她跟前,她紧蹙着双眉,并不觉得有人在跟前。

小孩吐出了奶头,哇的一声哭得更凶了。显然因为瘦弱的母亲没有奶水,饥饿折磨着这像小柴棍一样的孩子。母亲一见这情景,把没有补好的渔网一扔,突然向张着小口干号的孩子生起气来:“小要命鬼,你死!死!跟你那穷爹一起死去吧!老天爷呀!……”母亲猛地把头伏在孩子的脸上,轻声地啜泣起来了。

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想用手去扶起那个压在小孩胸上的头发蓬乱的头。小孩子是这样瘦弱,大哭了两声就只能轻轻喘着,张着小嘴不出声了。

女人受惊似的抬起了头。一看是个年轻的姑娘站在面前,她怔怔地望着道静嗫嚅着,“你……你……要干啥?”道静这时才听出这女人是山东口音,她的声音里带着惊慌和恐怖。

女人两眼是枯涩的,好像鱼眼一样的暗淡。她呆呆地瞅着道静,半天才自言自语似地喃喃道:“俺老家是山东的。年景不好跟男人逃荒到这里。有人说在这里给洋人做工挣钱多,俺一家三口就来了……不到三个月,他……他给洋人盖避暑的洋楼,就,就摔死啦!……”女人的手不动了,她直直地瞪大眼睛瞅着道静,木然的没有表情的神情,反而比哀哭更凄惨。“老家也回不去,要着饭,给打鱼的补网……”这女人喘了口气,轻轻摇晃着将要睡着的孩子,无力地说:“小姐,俺也活不长啦,孩子也快啦——病,没的吃……早知道,一家子死也死在老家呀。”“唉,死了好,省得活受罪。叫洋人、有钱人享福去吧!唉,小姐,您是避暑来的吗?看,那边海滩上他们玩的多乐和呀。”

“不,不是!”这女人最后的两句话,像针似的刺了道静一下子,她顾不得再说什么赶快走开了。

破旧的帐篷,起伏的沙丘,咆哮的海涛,飒飒的杨叶,海滩上的小狗和洋伞,美丽得像仙宫一样的避暑别墅,别墅跟前“华人与狗不得通过”的木牌,……全闪电似的在她脑际旋转,她心慌意乱、急急忙忙地跑回了杨庄。


【注】青春之歌》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20世纪 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曲折过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力地诱惑着年轻的、对人生充满着幻想的林道静”“ 由于一种年轻人好奇的冲动,使她跑下了山巅”表明此时林道静对大海的向往。
B.对海滩上的场面描写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式,既描绘了海滩上游泳、嬉闹的欢快场面,又突出描写了用牛奶喂狗的细节,
C.“她顾不得再说什么赶快走开了”,面对凄惨的母子,林道静选择“逃离”,这是因为林道静觉得这个瘠瘦的女人对自己不友好的态度。
D.全文通过林道静所见所闻所感串联故事情节,以林道静流动的视线带领读者感知小说中的一个个场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8.结合节选部分的情节,简要分析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9.请结合林道静到海边后内心的变化过程,分析选文中林道静的形象特点。

二、文言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文言文阅读 | 适中(0.65)
名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翟汝文,字公巽,润州丹阳人。登进士第,以亲老不调者十年。擢议礼局编修官,召对,徽宗嘉之,除秘书郎。三馆士建议东封,汝文曰:治道贵清净。今不启上述三代礼乐,而师秦、汉侈心,非所愿也。责监宿州税。久之,召除著作郎,迁起居郎。

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劝讲,除中书舍人。言者谓汝文从苏轼、黄庭坚游,不可当赞书之任,出知襄州,未几,起知陈州。召拜中书舍人,外制典雅,一时称之。命同修《哲宗国史》,迁给事中。高丽使入贡,诏班侍从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虽徵,序诸侯上。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上遂命如旧制。内侍梁师成强市百姓墓田,广其园围。汝文言于上,师成讽宰相黜汝文,出守宣州。

徙密州。密负海产盐,蔡京屡变盐法,盗贩者众,有司穷治党与。汝文曰:祖宗法度,获私商不诘所由,欲靖民也。今系而虐之,将为厉矣。悉纵之。密岁贡牛黄,汝文曰:牛失黄辄死,非所以惠农,宜输财市之,则其害不私于密。上从之。钦宗即位,召为显谟阁学士。

绍兴元年,除参知政事,时秦桧相,四方奏请填委未决,汝文诘桧不力,汝文尝受辞牒书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对乞治堂吏受赂者桧怒面劾汝文专擅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罢去以卒。

先是,汝文在密,桧为郡文学,汝文荐其才,故桧引用之。然汝文性刚不为桧屈,隔案相诟,至目桧为浊气。汝文风度翘楚,好古博雅,精于籀,有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宋史·翟汝文传》)


【注】①赞书:官名。负责帮助太子习字。②班:班次,官员按品级排列的位次。③王人:王室的微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文尝受辞牒/书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对/乞治堂吏受赂者/桧怒/面劾汝文专擅/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
B.汝文尝受辞牒/书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对/乞治堂吏/受赂者桧怒/面劾汝文专擅/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
C.汝文尝受辞牒/书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对/乞治堂吏受赂者/桧怒/面劾汝文专擅/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
D.汝文尝受辞牒/书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对/乞治堂吏/受赂者桧怒/面劾汝文专擅/右司谏方孟卿因奏汝文/与长官立异/岂能共济国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隋唐时期科举考试设进士科,被录取者皆称进士;后来称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为进士。
B.东封,本指帝王在泰山祭天;禅,本指帝王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后以“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之事。
C.《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儒家典籍“六经”之一,相传经过了孔子修订。
D.篆,汉字的一种书体,包括大篆、小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小篆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汝文据理力争,维护法度。他指出皇上将高丽使者的位次放在侍从前面的做法不符合《春秋》中的相关法度,认为王人的位次应在诸侯前面。
B.翟汝文得罪他人,遭到报复。他向皇上揭发宦官梁师成强买百姓坟地,扩大自己园圃这一情况,梁师成暗示宰相,最终使他被贬宣州。
C.翟汝文虑事周全,处事稳妥。密州有关部门要彻底处置盗贩盐的人,他认为这样做会导致祸患,不利于安定民众,于是盗贩盐的人被全部释放。
D.翟汝文性格刚直,不畏权贵。虽然秦桧在朝廷的地位高于他,但他不屈服于秦桧,他曾责怪秦桧处理奏章没尽力,为此还与秦桧相互辱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不启上述三代礼乐,而师秦、汉之侈心,非所愿也。
(2)言者谓汝文从苏轼、黄庭坚游,不可当赞书之任,出知襄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