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完全学校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 高一 期末 2023-01-12 200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史学热点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历史文献记载的黄帝“有熊国”故地郑州地区,发现了一些龙山文化城址,有大型宫殿、护城河等遗迹。山西陶寺遗址,一般也被认为属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尧都平阳”。这(     
A.说明考古发掘与文献记载互证才有价值B.为研究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供了证据
C.反映中华文明的起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D.表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城市规制理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 商代借民力以助“公田”,而不向百姓的“私田”征收赋税;周代后期,不分公田、私田,均按什一比例征收实物税,政府的收入得以增加。这一变化的发生(     
A.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直接导致分封制的崩溃
C.推动了生产工具的改进D.源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秦统一后,围绕郡县制的问题,在朝堂上发生了“师今”和“师古”的争论。丞相李斯认为,“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应加以禁止。李斯的主张(     
①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   ②反映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③体现了进化的历史观   ④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研究发现,关于秦“严刑苛罚”的说法多来自于汉儒。陆贾在《新语》中说秦“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以暴虐为天下始”晁错说秦“法令繁惨,刑罚酷暴”董仲舒说秦“贪狼为俗”等。这些说法(     
A.证明秦亡于严刑峻法B.准确揭示了秦朝灭亡原因
C.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D.缺乏事实支撑没有可靠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汉初,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各郡国和大商人开始把控盐铁生产。在汉武帝时期召开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对此提出:“民大富,则不可以禄使也;大强,则不可以罚威也。”会后,西汉政府推行盐铁官营。据此推断,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政策的初衷是(     
A.严厉打击地方豪强势力的膨胀B.加强对商业活动的严格管理
C.加强国家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D.解决攻打匈奴所需经费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6. “改汉姓”“定籍贯”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学者目前共查到128篇北魏元氏墓志,其中明确记载籍贯为洛阳的有108篇,籍贯缺失的墓志有17篇,另有3篇墓志籍贯不明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鲜卑皇族积极支持孝文帝改汉姓B.改汉姓巩固了拓跋氏的核心地位
C.籍贯缺失反映当时对门望不重视D.鲜卑元氏贯彻籍贯改革程度较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唐人文献中有“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人从之多得异物”的记载。白居易、李商隐有“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巴西夜市红守宫,后房点臂斑斑红”等诗句。这些诗文记载,可以反映出唐代(     
A.城市商业经济繁荣B.工商业集镇的发展
C.封建政府阻碍城市化D.集市夜间贸易的兴起
2023-01-01更新 | 584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8. 中唐时期,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未入朝执政者有四十多人。德宗朝宰臣三十五人中有三十三人非三省长官。贞元初年(785年),中书舍人缺五员,德宗不给补员,如有诏敕需要拟定,命翰林院以随侍自己左右的翰林学士代拟。这反映出中唐时期(          
A.三省制度遭到破坏B.地方割据局面形成
C.选官制度仍需完善D.权力制约机制严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9. 下图为南宋刘松年所绘《中兴四将图》(局部),绘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全身立像,为南宋人物肖像画中的佳作。南宋史官章颖则将岳飞、李显忠、刘锜、魏胜列入自己的《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这反映出当时(     
A.忠勇爱国精神受到推崇B.武将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C.军事人才选拔标准多样D.绘画成就以人物画最为突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0.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诏令一直在西夏前线指挥的文臣范仲淹改升武职。范仲淹连上三道奏表,请求皇帝收回成命,表示绝不能接受自己成为一个武官。这表明范仲淹(       
A.具有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B.反对朝廷干预前线指挥作战
C.沾染飞扬跋扈的骄傲姿态D.深受“崇文抑武”风气影响
2022-05-27更新 | 945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1. 元朝创建行御史台“主察行省”。至元二十年,江淮行省“有欲专肆而忌廉察官者”,建议行御史台隶属行省。经重臣董文用据理力争,该图谋未能得逞。至元二十八年,行御史台不受行省节制在法令上被确认。这说明元代(     
A.行省长官的特权受到否定B.地方权力的监督机制得到改善
C.地方的吏治问题得以解决D.行省事务最终由朝廷大臣决定
2022-11-27更新 | 4460次组卷 | 4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2. 宋代地权转移率提高,租佃制成为最有效的经营方式。宋代的法律不再将人民划分为“良民”“贱民”两个完全不平等的阶级,而是根据有无不动产,划分为“主户”与“客户”。这表明宋代(     
A.门第观念渐趋淡化B.社会成员实现平等
C.人身控制相对松弛D.土地兼并弊端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3. 宋代士大夫崇尚日用之学、治生之术,积极参与以往视为“堕落”行为的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活动。这说明宋代
A.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B.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
C.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
2022-03-25更新 | 29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4. 唐代书法尚法,法度森严,筋骨强健,端庄凝重,雄秀劲媚。宋元两朝书法尚意,文人笔下跨越门类,流贯四溢……(如下图)。宋元两朝书法追求个性,不拘法度的主观因素是(       
A.科举制度的完善B.商品经济的发展
C.重文轻武的政策D.程朱理学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5. 嘉靖三十六年,葡萄牙人借口需要停泊、晾晒货物等,并许诺缴纳租金,“求于近处泊船”,经澳门守澳官王绰代为申请,海道副使汪柏同意,葡萄牙正式入居澳门。此后,葡萄牙人修造炮台,设官置署,筑室建房,进行移民。这反映出(     
A.明朝政府主权观念淡薄B.天朝上国思想根深蒂固
C.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松弛D.中国逐渐融入世界市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6. 清政府统一新疆后,在维吾尔族和厄鲁特蒙古族地区在形式上保留了传统的政治制度,但取消了其上层贵族在政治上的独立性,使其成为随时由政府任免的官员。清政府的这一举措(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B.开创了因俗治边的模式
C.推动了中枢权力机构变革D.践行了改土归流的政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真题 名校
17. 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耕渔之外,男妇并工……织布、织席、采石,造器营生”,妇女收入在家庭经济来源中占有很大比重。社会上追求财富、重视自我的风气颇为兴盛。与这些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经济社会多元发展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朝廷放松社会控制D.宋明理学强化家庭伦理
2022-11-27更新 | 379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江苏历史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8. 和约签订之后,洋人南返。切身感受西方“舰炮”的湘淮军将领有着仿效西方军事建设的冲动,清政府面对强敌,主张“以和好为权宜,以战守为实事”,寻求挽救危机之策。这些认识(     
A.引发了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B.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推动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D.反映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2023-01-05更新 | 233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19.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清廷成立了以恭亲王奕䜣为首的督办军务处,意在使各路“统兵大员,均归节制”;但同时又任命刘坤一为钦差大臣,“关内外防剿各军均归节制”。时人认为“有督办处而又设钦差大臣,犹诸屋上架屋……未免政出多门”。这从侧面反映出( )
A.战争中清廷作战策略失当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清政府腐朽统治是战败主因D.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022-12-31更新 | 21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下图为对近代某一历史事件影响的描述。该事件是(    
◎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逐渐落入汉人之手
◎中央政府认识到有必要与外省大员磋商国事
◎私家军队的力量不断扩展
◎激励了后世的革命者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第二次鸦片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1.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时局,这(     

第一节 铁路权

一 东三省铁路       (归)俄国

十 北海南宁铁路       (归)法国

第二节 财权

一 全国海关税权       (归)英国

六 山东全省矿务权       (归)英德

第三节 练兵权

一 江南洋操       (归)德国

五 各省海陆军       (归)英国

A.表明中国近代边疆危机开始出现B.迫使中国社会掀起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C.导致清朝政府迅速陷入崩溃边缘D.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2. 《苏州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载:“孰意六七月间,生意之坏意有不堪收拾之势。盖因北方乱信传来,人心浮动……及至中秋前后,生意渐有起色,市面亦有转机。”这一场景发生于(     
A.鸦片战争时期B.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D.武昌起义期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3. 1924年国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实验历史教科书》载:“清廷握专制之权数百年,实不愿改用宪政,将大权公诸人民,是以佯说预备立宪,暗中实厉行专制。此外一切政治也无革新的诚意,人民见清廷态度如此,知道舍去‘革命’别无救亡之策,这是‘革命’的主要原因”。据此可知(     
A.辛亥革命的社会基础十分广泛B.革命党人起义顺应了时势
C.辛亥革命成为救亡的唯一途径D.清朝的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4. 1912年1月29日,天津革命党人攻打直隶总督衙门,与清军展开殊死搏斗,林少甫、韩佐治等起义军领导相继阵亡,起义失败。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民主革命的进程有其客观性B.革命政权尚未建立导致反清力量涣散
C.民主共和观念渐成国人共识D.实际上延缓了北洋军阀夺取革命成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5. 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中写道:“昔商贾不衣锦,中产家妇女无金珠罗绮,士大夫一筵之费不过一二千钱;今(民国九年前后)则无论士庶舆台(奴仆),但力所能为,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上海(     
A.尚奢成为主流价值B.等级观念趋于淡化
C.服饰西化现象严重D.民众生活水平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1921年10月,莫斯科东方大学成立中国班,开启革命留学潮流。如表是1925~1926年中国班学生家庭统计情况,其反映出(     
城镇家庭数量(个)占比(%)农村家庭数量(个)占比(%)
工人79.7中小地主、富农4055.6
小商人811.1小手工业者34.2
职员22.8佃农56.9
资本家34.2无田户、教员45.6
合计2027.8合计5272.2
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属性B.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特征
C.近代革命对象的复杂性D.近代民族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2-07-12更新 | 1098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7. 1919年5月底,陈独秀发文,将五四运动视为“国民爱国自卫”的体现,并提议“平民”以“强力发挥民主政治的精神”来“征服政府”。恽代英认为五四运动“可使平民注意政局之腐败,而生不满现再之思想,为革新之动机”。这些评价深刻反映了五四运动(     
A.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B.沉重打击了北洋政府统治
C.对民众觉悟的深刻影响D.具有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
2022-10-28更新 | 1068次组卷 | 15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上学期全真模拟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8. 1929年9月,中共中央曾在“九月来信”中指出,目前红军的基本任务“主要的有以下几项:一、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二、实行游击战争,武装农民,并扩大本身组织;三、扩大游击区域及政治影响于全国”。关于红军的发展和战略问题,实行“分兵游击集中指导是不可移易的原则”。这表明(       
A.中央首次为革命指明了方向B.我党提出土地革命政策
C.党内结束了革命策略的争论D.中央支持新的革命探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9. 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学者只能以“暂行推定”的态度驳斥西方学者的“中国人种外来说”。30年代以后,随着北京猿人的发现与研究,“中国人种外来说”观点已难以立足,不少教科书的开篇即从中华远古人类讲起。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史前史的研究旨在
A.树立与提振民族自信心B.传播民主与科学的观念
C.宣传阐释考古科学成果D.助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0. 武汉会战后,国民党军事当局重新划分了全国战区,共设立10个战区,同时增设了苏鲁战区、冀察战区为游击战区,并提出要用整个国民党军中的约三分之一的部队开展游击战争。这反映出当时
A.国民党军因形势变化调整方针策略B.国民党希望分化共产党的军事力量
C.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D.国民党意识到游击战的决定性作用
2022-06-10更新 | 609次组卷 | 14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1. 1943年春,中央警卫团的战士杜林森在一次开荒比赛中,创造了一天开荒6.3亩的好成绩。毛主席接见他时说:“你的功劳很大, 一天开荒六亩多地,称得起劳动英雄。大家都叫你‘气死牛’,我看你还是气死人,气死蒋介石。”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封锁解放区失败B.陕甘宁边区自然灾荒严重
C.根据地人民自力更生坚持抗战D.减租减息政策激发生产积极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2. “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侵略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材料旨在说明(     
A.中国抗战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B.抗战的两个核心力量互相支撑
C.中共才是抗战真正的中流砥柱D.正面战场的作用重大功不可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3. 下图所示青化砭战役发生于1947年3月,是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撤出延安后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胡宗南集团的气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斗志。这场战役发生的背景是(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协议B.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
C.刘邓大军胜利挺进大别山D.人民解放军开展战略决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4.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强行以200:1的比率将华南和华中地区的日伪货币兑换成法币,而比较适当的比率应该是此比率的一半,民众的存款和现金积蓄就这样骤灭了。国民政府的这种政策(     
A.使四大家族资本极速扩张B.深刻影响战后的政局发展
C.使民族工业开始走向萎缩D.使民主党派与其彻底决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5. 1948年上半年,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对城市的接管工作。1948年2月,中央工委及时总结了石家庄的城市工作经验,专门发放到东北、晋冀鲁豫、华东等地,要求这些地区在接管城市工作中要学习其经验,汲取其教训。中央工委的这一做法
A.扫除了以后城市接管中的各种困难B.使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
C.表明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D.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经验
2022-02-12更新 | 1157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6.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新中国进行以156项工程为核心的工业化建设。下图可反映出这一时期(     

156项工程分布情况
①轻重工业发展速度均衡                            ②工业建设考虑到地域平衡
③工业体系构建日益完备                            ④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1-06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7.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的实施(     
A.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缩小了农村和城镇的差别
C.加剧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经济困难D.有利于工业布局的合理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8. 20世纪70年代初,基辛格、尼克松先后访华,引发了苏联的强烈反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北京正在利用“美国牌”努力加剧美苏对抗,其主要考虑并不在外交关系的正常化,而是想实现其更大的权力目标。苏联军队报纸《红星报》则猜测,美、日、中三国正在逐渐形成一个集团。这说明(  )
A.美国力图抵消苏联对中国的威胁B.中美关系改善冲击了世界旧格局
C.美苏两家平分世界的时代结束D.苏联加快中苏关系正常化步伐
2022-06-03更新 | 1560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9. 1986年,深圳出台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试验条例,决定在六家大型国有企业进行试点。1987 年以后,各地股份制企业的试点迅速增多。截至1988年底,全国已有股份制企业6000家,股份集资额60多亿元。这表明我国(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不断深入
C.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2022-11-04更新 | 1089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洛平许济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0. “发展”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设想“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南方谈话强调“发展”
A.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B.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C.开启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冲破了原有体制的束缚
2022-05-20更新 | 111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届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学高三5月第二次限时训练(四模)历史试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4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从耕地面积的扩大和农业产量的增长来看,宋代全国耕地约5.6亿亩,明代约7.842亿亩,清代达到9.248亿亩。宋代年平均粮食产量为464亿斤,明代则上升为696亿斤,清代剧增至2320亿斤。毫无疑问,这些农业上的成就与其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沈定平《从国际市场的商品竞争看明清之际的生产发展水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新中国新增建交国家数。


材料二   50年前,新中国的诞生为我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奠定了巩固的基础,50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不断增加,从1949年的10个国家,到今日(1999年)已达到161个国家。

——摘编自杨成绪《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丰硕成果——回顾50年来的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49年和1972年建交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外交成就的意义。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43. 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重大历史事实列表(部分)

时间历史事实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兴起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义和团运动兴起与发展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结合材料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选择合适的历史事实,提炼一个观点,并就该观点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较难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政治史(旧)、史学热点

试卷题型(共 4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40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经济史(旧)
3
中国近现代史
4
政治史(旧)
5
史学热点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4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活动单题
30.4秦朝的政治制度单题
40.4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单题
50.4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单题
60.4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单题
70.4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单题
80.4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90.4南宋的偏安单题
100.4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 单题
110.4元朝的地方管理单题
120.4宋元社会的变化 单题
130.4宋元的商业   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单题
140.4宋元文学艺术 单题
150.4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单题
160.4疆域的奠定 单题
170.4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单题
180.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190.4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单题
200.4太平天国运动单题
210.4瓜分中国的狂潮单题
220.4八国联军侵华单题
230.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单题
240.4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单题
250.4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单题
260.65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单题
270.4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单题
280.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单题
290.4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局部抗战)  局部抗战单题
300.4正面战场的抗战单题
310.4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320.65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单题
330.65全面内战的爆发单题
340.4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单题
350.4党史专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单题
360.4一五计划单题
370.4国民经济的调整单题
380.4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单题
390.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单题
400.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410.65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北民南下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420.85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70年代)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方针
三、论述题
430.65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