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辽宁 高一 阶段练习 2023-10-03 3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史学热点、经济史(旧)、经济与社会生活、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在辽宁一些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不少房屋的外围都有着院落式的围墙,几乎所有房屋都有着多层的、极厚的屋内地面。一间房子原墙基不动,屋内先后垫积的居住面可达六、七层或更多。可见,当时这些地区(       
A.氏族之间联系趋于紧密B.阶级分化较明显
C.农业与手工业开始结合D.私有制已经产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中华文明的物质创造不胜枚举,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前,仰韶就已绽放出华夏文明之光。这主要表现在(       
A.修建大规模祭坛和神庙B.成功驯化了猪和狗等家畜
C.粟作农业在孕育中发展D.使用胎壁薄如蛋壳的黑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指出,新石器时代的花瓣纹彩陶的流行范围,已经涵盖了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各地区的花瓣纹彩陶又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整个文化区就像一朵由花心和多重花瓣组成的史前中国之花。这说明早期中国(       
A.“花心”文化向“花瓣”扩展B.文化呈一体多元发展并相互交流
C.中原文化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地位D.文明时代始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
2023-11-01更新 | 309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4. 在青海柳湾发现的366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墓葬中,有20座两人合葬墓(即一人葬于棺内,一人葬于棺外)、3座双棺合葬墓和2座两人同棺合葬墓,还出现了没有任何葬具的土坑墓。这反映出当时该(     
A.阶级对立较为普遍B.贫富分化已经显现
C.社会矛盾日益复杂D.劳动方式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据史料记载,商代设立了大量的官职,例如都正都吏、都司都工、都市、都尉等,用于监督和管理地方事务。这些官员由朝廷任命,负责管理税收,法律,军事和公共工程等事务。官员们的职责和权力都由朝廷授予,而非诸侯授予。这折射出商朝(       
A.分封制已得到普及B.宗法制度已经成熟
C.商王权力得到加强D.官僚制度趋于完备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7. 在建政过程中,周天子作为天下之大宗,理所当然地成为天下之君,周王室也就成为西周国家中央政权。相对于周天子而言,诸侯为小宗而宗于天子,因此,诸侯国便成为臣属于周王室的第二级政权。据此可知,西周统治(     
A.凸显了周天子的绝对权威B.保证了贵族的政治垄断
C.体现了政治与宗法的统一D.增强了华夏观念的认同
2023-02-27更新 | 291次组卷 | 19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2月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殷墟甲骨文共有3000余片,经古文字专家辨认考证,上面所记载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记载基本一致。这表明(       
A.出土文物可以用来检验传世文献的可信度
B.传世文献在史料价值上远高于出土文物
C.对商王世系的研究考古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D.出土文物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历史的真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大盂鼎是中国古代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鼎内刻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康王向孟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大盂鼎及其铭文可用来研究(     
A.内外服制的实行情况B.“共和行政”的原因
C.分封制解体的影响D.西周的社会状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西周时,统治者教导人们要勤于农事和贸易,用丰厚的物质来孝养父母。而违反这一德行规范的行为,《尚书》就有“元恶大憨,知惟不孝不友”的说法。西周时期对“孝”的重视(     
A.体现了法律体系内容严密B.奠定了儒家德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礼崩乐坏王室衰微D.适应了维持宗族关系稳定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1. 丝绸的发现是2021年3月以来三星堆考古发掘最大的亮点之一。此次发掘现场专门设计建造了全封闭、恒温恒湿的发掘方舱,发掘人员全程身穿防护服进舱工作,尽量做到无菌化发掘。多学科实验室配置了一系列监测、检测与记录仪器,对出土器物进行现场观察、分析、信息提取和保护。三星堆考古说明(     
A.历史研究必须有考古依据方可采信B.蚕桑丝织技术最早出现在三星堆
C.现代科技手段大量运用于考古研究D.新冠疫情倒逼考古学的技术进步
2022-11-08更新 | 182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先秦时期强调“夷夏有别”,春秋战国时期“尊王攘夷”成为诸侯称霸的重要条件。而《史记》中认为匈奴是黄帝的后裔,与华夏民族共祖,汉武帝时期泰山刻石碑文中“四夷”臣服、万邦来朝是帝王功成业就的重要标志。这一变化可用于说明汉代(       
A.大一统局面的巩固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C.著史规范逐渐形成D.华夏认同观念的强化
2023-09-06更新 | 425次组卷 | 16卷引用:辽宁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公元前645年,晋国在韩原之战中大败于秦,国君被擒,黄河以西的土地被割让。面对不利局势,晋国贵族鼓励“国人”和“野人”到农村地区开垦荒地,向新垦土地征收税赋,并从开荒者中征召士兵。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秦晋争霸促进民族交融B.土地国有制开始兴起
C.诸侯纷争引发社会变动D.户籍制度已普遍推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而扬。”由此可见,此时齐国(       
A.交通发达尽享地理优势B.成为中原地区经济中心
C.变法在各国中最富成效D.社会经济有了重大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     
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
2023-06-28更新 | 163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化。地主们可以卖出不需要的土地,换取金钱、饰物等,奴隶们也可用积蓄买得自己的土地,为自己劳作肯定更加尽心尽力,劳作好的,还可以减轻甚至免除赋税。这一变法举措(       
A.致使重农抑商政策得以确立B.加速了宗法关系的瓦解
C.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D.冲击了秦国传统贵族权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7. 春秋时,管仲回答齐桓公称霸举措时说:“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则)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佻,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这表明(     
A.冶铁技术推动生产工具的进步B.统治阶层努力适应时代大变革
C.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D.一夫一妻的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2023-06-27更新 | 1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8.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耕战”目标,推行重农政策,强化国家经济汲取力与社会动员力。比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就体现了这一任务。据此判断,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A.意图平衡各国实力B.着眼于改变经济结构
C.旨在实现富国强兵D.以重构大一统为目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9. 《汉书·艺文志》中写道:“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这反映了当时出现的历史现象是(     
A.兼并战争B.百家争鸣C.独尊儒术D.七国之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在谈到国家治理时,老子认为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注意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处境,农民“有恒产”才“有恒心”;荀子认为求国家之安的关键在于统治者“平政爱民”“轻田野之税”。这体现了他们(     
A.轻徭薄赋的理念B.提倡重视人民利益
C.为政以德的思想D.主张大力发展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