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文林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江苏 九年级 阶段练习 2023-11-14 21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实验、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选择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 “天工开物”是指人利用自然规律开创物质财富。下列过程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粮食酿酒C.烧石成灰D.烧窑制砖
2023-09-28更新 | 117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化学真题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2. 可以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正确方法是
A.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D.分别加入蒸馏水
2023-03-17更新 | 113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3届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一校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测试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电光源B.“安全气球”用氦气填充
C.氮气作为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D.水中的鱼虾生存需要氧气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名校
4. 下列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解题方法
5. 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B.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少——俯视读数
C.制取时,始终收集不到——装置漏气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6.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氧气和空气B.通过观察颜色区别粉末状的四氧化三铁和木炭
C.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别实验室里的食盐和白糖D.用澄清的石灰水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解题方法
7.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B.C.D.
2020-11-20更新 | 304次组卷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名校
8.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常用作燃料
B.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等现象,但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颜色的改变,所以颜色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CO2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所以能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CO2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名校
解题方法
9. 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
选项ABCD
方案
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CO2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白烟的成分与蜡烛成分相同说明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而酚酞分子不运动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

A.AB.BC.CD.D
2013-11-22更新 | 121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海淀区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名校
解题方法
10. 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性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该同学归纳不正确的是
①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②呼出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③工业上制氧气时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使两者分离;       
④托盘天平可精确到 0.1g;
⑤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⑥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A.①③④B.②⑤⑥C.②④⑥D.①②⑤
选择题-单选题 | 较难(0.4)
名校
11. 甲同学取12 g 3%的双氧水,乙同学取10 g 3%的双氧水同时做制氧气的实验,乙同学在双氧水中加入 2 g二氧化锰,则这两位同学所制得的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曲线为   
A.B.C.D.
选择题-单选题 | 较易(0.85)
真题 名校
12. 化学科学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改造物质世界,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以下过程一定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抗疫工作者穿戴隔离衣,佩戴防护眼罩
B.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
C.“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水油分离实验
D.中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
2022-07-14更新 | 1327次组卷 | 40卷引用: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