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小学语文综合库 > 阅读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体裁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6 题号:22791845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诸葛亮远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是为了______,“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是为了_____,“一字摆开”是为了_____,“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是为了_____
2.诸葛亮笑着回答鲁肃的疑问,这说明诸葛亮掌握了曹操_____的性格,也说明了他对事情的结果已经_____
3.有人说曹操不敢派兵迎战,是因为他这个人太胆小了,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小说解读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却因为“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要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天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的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为父亲的事寝食难安。终于又挨到了星期天,他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啊,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的身边,和父亲紧紧的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这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手上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准备好面对最坏的情况。

1.结合选文,选择正确答案。
(1)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
A.他B.妻子C.父亲D.他和父亲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其实不想父亲搬到老年公寓住,可是父亲的话又解决了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他一时半会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所以才欲言又止。
B.父亲的话帮他解决了与妻子之间的矛盾,他有满肚子感激的话想对父亲说,本想象征性性的说几句挽留的话,却因为妻子的反对,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C.这句话写出了他作为一个儿子和作为一个丈夫左右为难的处境。
D.他怕妻子因为自己挽留父亲而大吵大闹,与自己离婚,所以把话"咽了回去”。
(3)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心情?(      )
A.心理、神态描写。开心、满足,喜欢和老年人住一起。
B.心理、外貌描写。痛苦、矛盾,想和儿子一起生活。
C.语言、动作描写。开心、满足,喜欢和老年人住一起。
D.语言、神态描写。凄凉、无奈,渴望被儿子关爱。
(4)对小说开头描写他左眼突然失明,这一情节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交代故事发生的起因,他因为左眼失明而失去工作。
B.表现他的懦弱,不敢就妻子让父亲进老年公寓的想法提出反对意见。
C.引出下文父亲进老年公寓,推动情节发展。
D.为后面父亲想给他捐献角膜作铺垫,体现父爱的伟大。
2.你想对文中的“妻子”说什么?(不少于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择文中一个人物对其进行评价,并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小说,让你想起了哪些古诗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篇小说加题目:____________
2021-08-23更新 | 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理解。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chǎng),戴:(guān,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②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zhǔ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傍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众皆惊服曰:“丞相玄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

瑶琴三尺胜        

诸葛              

十五万人回马处,

土人指点到今疑。

1.阅读选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读画线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试着猜猜词语的意思,感受文学语言的精妙。
尽皆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不骇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鹤氅”“纶巾”应该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麈尾”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关。
3.选文节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每个篇章的结尾,都会用一首诗来对整个篇章的内容进行总结。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收获,尝试将本篇章的结尾诗补充完整。
4.选文记录的就是著名三十六计之一——空城计。说到“计”,其中一定有很深的谋略。请阅读选文,列举两处令你叹服的谋略智慧。
________________
5.《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阅读选文之后,     的诸葛亮和     的司马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在选文中画出描写两位人物的相应语句,联系选文内容在批注栏中谈谈你的感受。
批注:                   
6.阅读古典名著,精彩的情节典型的人物,都让我们沉醉其中。阅读时进行大胆想象和推测也是阅读的乐趣之一。请你试想,如果本次带兵的是司马昭,故事的发展会不会有不同?请与大家分享你的思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典名著的魅力不仅在于故事的精彩,其中的语言文字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这些生活中常用的歇后语里,      可能与“空城计”相关。:多选)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024-04-24更新 | 2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儿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待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划;老张笨拙地拿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上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现出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疾步跟上小川,满面堆笑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忽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的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而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和老张家都换上双保险锁。

1.小说两次写到大姑“眨眼”,各有什么用意?
第一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__
第二次眨眼的用意:__________
2.锁撬开后,“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根据小说的内容,“说不清”的意思实际上可以分析出几种来,请你谈谈其中的两种理解。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画“______”的部分,联系上下文,推测小川当时的心理活动。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4.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大姑、小川的评价。
大姑:______________
小川: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想—想,小说用“锁”为题目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
2022-07-29更新 | 2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