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中所做的实验设计,用图中的两个装置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来进行探究。请回答。

(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
(2)为了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将1、2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结果发现____号试管不变蓝,而另一支试管变蓝,该现象证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
(3)由以上实验可知,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的_____开始被消化。
2024-04-11更新 | 4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城文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2 . 薄荷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芳香植物,可通过扦插繁殖,一般扦插后4—10天可生出新根,长出新叶。烟草浸出液对薄荷的扦插有影响吗?某生物活动小组为此设计了探究实验,实验设计如下:
①用5根某一品牌香烟、蒸馏水制得500mL烟草浸出液。
②准备同样大小的550mL的5个矿泉水瓶,并标记A、B、C、D、E。
③在B、C、D、E瓶中分别加入烟草浸出液50mL、100mL、150mL、200mL。
④在A瓶中加入500mL自来水,B、C、D、E中分别加入450mL、400mL、350mL、300mL自来水。
⑤分别往A、B、C、D、E中各插入10根处理好基本相同的薄荷插条。
⑥观察瓶中薄荷的生长情况。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实验探究,你认为该小组提出的假设可能是:______
(2)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符合探究实验中的______原则。
(3)4~10天后,如果A瓶中薄荷长出了新根、新叶,而BCDE中基本无新根、新叶长出,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
(4)有小组同学提出,ABCDE组为什么没有只用一根薄荷插条____
2024-04-0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新沂市合沟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3 . 科学探究通常要经过6个基本步骤:
①实施计划②提出问题③制订计划④作出假设⑤表达交流⑥得出结论
比较科学的排列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⑥B.③①②④⑤⑥
C.②④③①⑥⑤D.②③④①⑥⑤
2024-04-02更新 | 32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创新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将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某植物幼苗,分别培养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一段时间后,两株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瓶里是蒸馏水, 乙瓶里是土壤浸出液
B.乙瓶中幼苗更健壮,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C.两瓶中溶液的浓度都小于幼苗细胞内溶液浓度
D.此实验的变量是蒸馏水
2023-12-2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某同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设计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号试管滴加 2 毫升清水,2号试管滴加的唾液也应该是 2 毫升
B.步骤③之后滴加碘液,1号试管变蓝,2号试管不变蓝
C.实验过程中全程不需要将试管中的液体振荡摇匀
D.两支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2023-12-17更新 | 9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6 . 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
   
(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实验1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理由是_____
(3)每组实验都选用多株海带而不是一株海带的目的是____
(4)由实验1可知海带的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在___________ ℃,由实验1和实验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海带的生长有影响
(5)请分析实验2数据回答:明明同学的结论是: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你是否同意他的结论?_______
(6)综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7 . 某些蚊子能传播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科研人员以叮咬人类的伊蚊为材料开展相关研究。
(1)伊蚊作为携带病毒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_____________
(2)①为探究伊蚊如何区别人和动物,科研人员利用图1所示装置开展实验。几分钟后发现,伊蚊全部趋向人的气味一侧。科研人员的假设是伊蚊通过气味区分人和动物。

②科研人员测定出人和动物的气味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主要气味分子a、b、c和d的含量如图2所示。据图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伊蚊的是a和c两种气味分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上述两种气味分子对伊蚊的吸引作用,科研人员进行图3所示的三组实验。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伊蚊在ABC三个区的主要分布区域。


①本实验中A、B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②多次重复实验发现,A组伊蚊飞一会儿就随机停在1、2或3的某个区;B组伊蚊都兴奋地飞到3区;C组伊蚊的表现与B组相同。根据以上所有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请结合上述研究,提出一条科学防蚊的对策:____________
2023-11-02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月考生物试题
8 . 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将30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溶氧量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次/分钟•条)

第1次统计

第2次统计

第3次统计

4mg/L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mg/L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8mg/L

隔夜自来水

57

59

61

       

(1)金鱼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感知水流方向和速度的器官是__________
(2)根据实验原则,表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__________条。
(3)每组实验进行3次统计的目的是__________
(4)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图,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__
9 . 进行测量时,可以只测量一次,也能获得可靠的数据。(      )
2023-10-17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黄集镇中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操作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数量

(只)

饲喂方式

实验结果

小肠绒毛状态

体重增长值
( g/只)

20

数量多、排列整齐

7.34

20

每日饲喂含 0.3%微塑料 A 的普通饲料 8g/只,连续 27 天 数量少、排列散乱 1.84

20

每日饲喂含3%微塑料 A 的普通饲料 8g/只,连续27天

基本消失

-0.12
(1)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____________
(3)由实验结果可知,与甲组比较,乙、丙两组小鼠小肠绒毛数量减少甚至消失,导致他们体重增长值均________(升高或下降)。
(4)为消除微塑料A对小鼠机体造成的损伤,进行了小鼠的恢复饲养实验。若小肠绒毛出现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则说明小鼠基本恢复正常。
(5)为减少微塑料的产生及对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____________
a.使用塑料制品的替代品     b.对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d.寻找可无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023-10-16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民办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