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生物兴趣小组发现学校食堂后厨每天产生大量菜叶、果皮等垃圾,于是想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将厨余垃圾转化为肥料,用于改善校园农场的土壤。请帮助他们一起完成校园堆肥方案设计。
(1)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后发现有两种堆肥方式,其特点如下:
方式好氧堆肥厌氧堆肥
菌种好氧菌厌氧菌
气味不易产生有毒物质,无异臭气味容易产生有毒物质,有异臭气味
周期约1个月约3个月
产物接近固态的土壤状肥料液态或半液态肥料,还能产生易燃的沼气
结合该资料,请帮助兴趣小组选择合适的校园堆肥方式,并说明理由:______
(2)资料显示,堆体温度能否上升到约60℃是检验堆肥效果的重要指标。出现高温阶段是由于堆肥过程释放能量导致的,且维持一段时间的高温有利于耐热菌分解部分难以分解的物质。为达到高温需添加一定比例的枯叶作为辅料。下图为添加不同比例的枯叶后,堆体温度的变化。

据图可知,兴趣小组应将辅料比控制在______%左右。在堆肥过程中,各组温度都呈现______的变化规律。当温度下降并稳定到环境温度,标志着堆肥结束。
(3)若兴趣小组选择好氧堆肥,并将一个塑料箱改装成既可满足堆肥所需条件,又便于收集过程性数据、监测堆肥效果的堆肥装置。请你在下图中用图示或文字的形式表示出改装设计的要点。______(至少写两点)

(4)记录过程性数据,可以了解堆肥进展及产物。请完善下列记录表(至少填两项)______
       观测指标
时间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2024-05-1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蜜蜂蜂群中的工蜂找到蜜源后,会返回蜂巢,做出有规律的动作,称为蜂舞。蜂舞的角度和持续时间分别指示蜜源的方向和距离。为研究新工蜂蜂舞的准确性是否需要老工蜂的“言传身教”,研究者设计了A、B两组蜂群,记录蜂舞的角度和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蜂群组成新工蜂第一次采蜜后的蜂舞新工蜂连续采蜜20天后的蜂舞
与正确方向的偏离角度(度)与正确蜂舞的时间偏差(毫秒)与正确方向的偏离角度(度)与正确蜂舞的时间偏差(毫秒)
A无采集经验的新工蜂3820524135
B无采集经验的新工蜂和有采集经验的老工蜂301302370

(1)B组蜂群中加入老工蜂,其目的是使B组中新工蜂能够______
(2)为保证实验结果不受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应选择______的新工蜂。(多选)
a.来自同一蜂群       b.一定数量       c.生长发育状态一致
(3)本实验以与正确蜂舞的偏离角度和______作为衡量蜂舞准确性的指标。
(4)由结果可知,B组新工蜂第一次采蜜准确性比A组______,依据是______。连续采蜜20天后A、B两组新工蜂蜂舞准确度均有提高,这说明______;但不同的是,其中能够准确指示蜜源______(填“方向”或“距离”)更加依赖向老工蜂学习。
(5)“蜂群崩溃失调症”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现象,蜂群中大量的成年工蜂短时间内突然在巢外失踪。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蜂群崩溃失调症”对蜂群以及对自然界的影响:______
2024-05-1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3 . 斑马鱼是小型热带淡水鱼,因体表有类似斑马的条纹而得名。斑马鱼有多个特征使其具有科研价值。下图1为斑马鱼生长发育过程及部分特征。

(1)斑马鱼身体呈梭形,有利于在游动时减少_______。它们对水质和水温要求不高,食性杂且广,对环境有较强的_______能力,这使其易于被科研人员养殖作为实验材料。
(2)由图1可知,斑马鱼雌鱼产卵量_______;受精卵孵化速度快;胚胎_______,不易被天敌发现。这些特征有效保证了其在野生环境中的种群数量。若将其作为科研对象,既能大量繁育,又能_______实验周期,还便于直接观察体内的组织、器官。
(3)斑马鱼的毛细胞和人耳蜗内的听觉细胞有相似的功能及分化机制,而人耳的听觉细胞受损后不易再生。研究者用药物损伤斑马鱼的毛细胞,观察其再生能力。
①由图1分析,研究者选用受精5天的斑马鱼进行实验的原因是_______
②实验结果如图2,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时间的延长,_______。因此,研究者有望利用斑马鱼毛细胞的再生机制解决人类因听觉细胞损伤导致的_______难题。

2024-05-09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草履虫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同学们对草履虫开展了研究。
(1)同学们首先尝试用不同培养液对草履虫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

培养液种类

数量达到高峰时

所需时间(天)

数量(个)

形态与结构特点

熟鸡蛋黄培养液

25

850

个体内有较多颗粒,结构不明显

奶粉培养液

20

721

个体大小适中,部分结构不明显

玉米培养液

7

576

个体大,结构明显

草履虫数量的增多主要是通过____生殖实现的。根据上表信息,如果想尽快获得适于观察内部结构的草履虫,应该选用____培养液。
(2)下图为草履虫的结构示意图,草履虫靠体表[②]____的摆动进行游动,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食物由[⑤]____进入草履虫体内后形成____(填图中序号),食物在其中被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3)草履虫能够对外界的有利刺激或有害刺激作出反应。如图,在载玻片上有三滴相互连通的培养液。用滴管在甲处或乙处滴加不同的物质会引起草履虫发生移动。现提供浓盐水和牛肉汁两种物质,若想让草履虫从中间的培养液移向甲处,可以采取的操作是____

(4)综上所述,草履虫的身体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却有精致和复杂的结构来完成各种生理____
2024-04-1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小浩同学做“唾液的消化作用”实验时,所得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5分钟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5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5分钟

变蓝

A.对比1、3组,可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
B.对比1、2组,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3组,得出胃液和唾液的消化作用一样
D.分析1组结果,不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6 . 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30℃30℃ 20℃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C.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2023-10-15更新 | 388次组卷 | 140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012·山东淄博·一模
名校
7 . 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
切除胰腺出现糖尿
结扎胰管,胰腺细胞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不出现糖尿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不出现糖尿
A.由①③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①②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②③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2023-01-31更新 | 282次组卷 | 4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调研生物试题
8 .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瘟病菌会引起水稻产生稻瘟病,导致产量下降。
(1)水稻的根、茎、叶属于营养______(填结构层次),被稻瘟病菌侵染后,将无法正常行使功能。请任选一个部位,说明其被侵染后对水稻生活的影响:______
(2)稻瘟病菌属于霉菌,用______繁殖,可直接从水稻体内获取营养,与水稻间存在______关系。
(3)生物防治是防控稻瘟病的有效措施。科研人员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①能防治稻瘟病的枯草芽孢杆菌最有可能分布在______
a.患病叶片b.患病水稻的正常叶片c.未患病水稻的叶片
②科研人员从上述部位得到3种枯草芽孢杆菌,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在1~4号培养皿的中央接种稻瘟病菌,在2~4号培养皿两侧分别接种等量不同种类的枯草芽孢杆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下图所示。1号培养皿在本实验中起到______作用,______号培养皿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③筛选出对稻瘟病菌抑制作用最强的枯草芽孢杆菌后,科研人员将其用无菌水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进一步开展研究,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
步骤1选取健康程度、生长状态相似的水稻植株若干,均分为4组,将等量的稻瘟病菌溶液喷洒在水稻叶片表面,侵染24h
步骤2喷洒喷洒15mL浓度为6×107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溶液喷洒15mL浓度为6×108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溶液喷洒15mL浓度为6×109CFU/mL的枯草芽孢杆菌溶液
步骤3适宜条件下培养
病株率92.0%67.3%58.3%73.0%
a.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______
b.第1组在步骤2应喷洒______
c.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研究范围内,防治稻瘟病的最理想的枯草芽孢杆菌浓度为______CFU/mL。
④在将该种枯草芽孢杆菌作为生物防治的药剂应用于农业生产前,你认为还应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__(举一例即可)。
2023-01-07更新 | 27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文文同学利用一株牵牛花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该实验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进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要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装置丙内的叶片经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不变蓝
C.装置甲和装置丙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装置乙和装置丙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0 . 爱好养鱼的同学发现,鱼缸中有的鱼活动减慢,体表和鳃的部位布满了小白点, 一段时间后死亡。这是由生长在鱼表皮和鳃中的小瓜虫引起的“小瓜虫病”。
(1)小瓜虫身体结构(如图所示)与草履虫相似,体表布满辅助运动的 ______ 。生长在鱼身体上的小瓜虫会将鱼的细胞摄入体内,形成 ______ ,进行消化。

(2)为研究三种药物对小瓜虫的杀灭效果,科研人员先将小瓜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 其后,用清水配制的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离体小瓜虫,一段时间后观察统计死亡率,结果见下图。

①实验还设置了用 ______ 处理离体小瓜虫,作为对照组。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硝酸亚汞从 ____ mg/L开始表现杀灭作用。三种药物杀灭 小瓜虫的效果都随浓度增加而加强。所有处理中,杀灭作用最好的是_____
(3)人们希望将上述杀灭作用最好的药物应用于治疗已经感染小瓜虫的病鱼。在治疗之前,科研人员需要先研究 ______,其后再进一步研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后,才能将该药物应用于病鱼治疗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