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为了探究大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所用的种子均不在休眠期,表中所涉及的其他条件均适宜)。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组别

种子数

处理方法

萌发数

30

不加水,25℃

0

30

适量的水,25℃

27

30

过量的水将种子淹没,25℃

0

30

适量的水,4℃

0

(1)要想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择_____组和_____组进行对照。
(2)①组种子都没有萌发,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
(3)边巴扎西同学想要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他选用了③④两组实验,他的做法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_____。如果是你,要探究这个问题,你会选择_____组和_____组。
2024-04-3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西藏拉萨市柳梧初级中学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三)
2 . 如果你翻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黄粉虫又叫面包虫,幼虫体表黄色的,常常成群聚焦在粮仓里的粮食堆中,下面是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和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两个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1)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①本实验的变量是 _________,设置变量的方法是在铁盘中轴线一侧铺上干土,另一侧铺上湿土。
②四个实验组的同学分别选用了数目不同的鼠妇做实验,从实验结果可靠性的角度分析,你认为应该选用 _____
A.1只鼠妇   B.5只鼠妇   C.10只鼠妇   D.50只鼠妇
③在探究实验课中,老师将全班分成了10个小组,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采用 _________的方法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从重复实验的角度分析,这相当于做了9次重复实验。
(2)光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
①实验步骤;取一铁盘,在中轴线一侧放10只黄粉虫,在另一侧放10只黄粉虫,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板,同时用手电筒照光,增加光照强度,每隔1分钟统计两侧的黄粉虫数目,并记录。
②下面是某同学从第二分钟起,每分钟对黄粉虫分布情况的统计记录,你认为本实验的最终结果是:黑暗处有 _______只黄粉虫。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5

3

2

1

0

0

0

0

0

0

阴暗

15

17

18

19

20

20

20

20

20

20

③关于黑暗处黄粉虫的计数方法,有的同学认为要翻开不透光的纸板进行计数,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正确计数黑暗处黄粉虫数量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保证探究实验的可靠性,在实验设计时一般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这样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 _______变量引起的。
2024-01-23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3 . 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持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酸雨对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究。
材料用具:大小相同的培养皿4只,同品种、同批次、形态大小相似的小麦种子80粒,纱布若干,用食醋为材料分别配制的pH=5、pH=4、pH=3(pH值越小,酸性越强)的“酸雨”各20毫升,带有刻度的小喷壶,清水等。
方法步骤:①将4只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②在4只培养皿里各铺一块小纱布,其上均匀撒20粒小麦种子。③向甲培养皿中均匀喷洒清水(pH=7),使之刚好将要浸没种子。向乙、丙、丁3只培养皿中分别喷洒pH=5、pi=4、pH=3的“酸雨”。①将它们都放在温度适宜的背光处,一周后,记录培养皿中小麦种子的萌发情况并统计如下表:

组别

小麦种子数(粒)

喷洒的液体

萌发的种子数(粒)

20

pH=7的清水

19

20

pH=5的“酸雨”

14

20

pH=4的“酸雨”

9

20

pH=3的“酸雨”

4

请根据实验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该小组探究的变量是 ______ ,实验中属于对照组的是 ______
(2)乙、丙、丁的培养皿中喷洒的“酸雨”体积应与甲中喷洒清水体积的相同,目的是 ______
(3)有的同学认为本实验只用1粒小麦种于做实验也可以,你认为他的想法是否正确? ______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简述你的理由: ______
(4)通过记录表可知随着“酸雨”的pH值逐渐减小,种子萌发率逐渐减少,因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具有 ______ (选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2023-07-24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4 . 草履虫广泛分布在河流池塘中,繁殖速度快,易采集培养,被广泛应用于水体监测。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草履虫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系统B.器官C.组织D.细胞
2.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一滴培养液
B.载玻片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并滴加浓盐水
C.直接在高倍镜下观察草履虫形态和运动
D.使用凹面反光镜使模糊的物像更加清晰
3.下列关于草履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细胞分裂繁殖B.从外界获取营养
C.能进行光合作用D.通过表膜进行呼吸
4.使草履虫能移动到食物处的结构是(       
A.食物泡B.伸缩泡C.纤毛D.收集管
5.悬浮物指悬浮在水中的固体物质,是监测水质的指标之一。兴趣小组收集生活污水(含悬浮物),摇匀后分别放入两个烧杯,并按下表处理进行实验,得出“草履虫可以净化水质”的结论。下列A—D表示正确的是(       

组别

加入生活污水

加入液体

静置处理

烧杯中悬浮物变化

烧杯①

A

15mL草履虫纯培养液

将两烧杯 C 放置在窗台同一位置

D

烧杯②

300ml

B

无明显变化

A.500mlB.15mL清水C.密闭D.明显增多
2024-04-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选择题-单选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某兴趣小组研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实验结果如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次数第十次第二十次第三十次
时间2分37秒1分46秒54秒
A.小鼠在实验中获取食物用时越来越短,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B.若在正确路径上拐弯处放少许食物,小鼠走出迷宫用时会缩短
C.小鼠通过“尝试与错误”获取经验且“尝试与错误”次数越来越少
D.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023-12-03更新 | 1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河南省鹤壁市淇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6 . 探究某味中药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学校附近的烧鸡店出售的烧鸡中添加了几味中药,小明怀疑其中一味可能含有使人精神兴奋的成分。一、小明认为长期服用添加了这味中药的烧鸡可能会导致人精神异常;二、于是他准备了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老鼠,一组长期饲喂含有微量该味中药的食物,另一组饲喂正常的食物;三、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出现精神异常的现象。请分析以上实验,回答问题:
(1)材料中的步骤一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
(2)步骤二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_______实验;步骤二中实验变量是_______
(3)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属于科学探究的方法的是_______(多选)。
①观察 ②调查 ③收集和分析资料 ④实验
2023-11-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7 . 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A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B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_________、实验、__________、表达交流。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答__________________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3)上文中步骤_______(填“甲或乙或丙”)是科学探究步骤的实验阶段。
(4)设计B组是为了_____________
2023-11-18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封川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科学是基于寻求解释的探究过程,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下列关于探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的问题通过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B.假设是对问题结果的预测,不一定与结论一致
C.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D.探究实验重复多次后,不一定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2022-11-16更新 | 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蟑螂—种常见的昆虫,白天它们躲在阴暗的地方,到了夜晚才出来活动。小刘同学热爱探究,针对蟑螂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提出了问题:光会影响蟑螂的生活吗?于是他准备了一个长方形的硬纸盒,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一块不透光的深色纸板(见图),并诱捕了多只蟑螂装在带孔的瓶里,从中选出了10只大小一致、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蟑螂用于实验。

(1)请你对此实验作出假设:___
(2)这个实验控制的变量是___,除了这个条件不同以外,要使其他条件都相同,其目的是遵循___原则,这样的实验叫做___实验。
(3)实验中采用了10只蟑螂,而不是一只,目的是___
(4)预期实验结果:蟑螂会趋向于___(明亮或阴暗)环境。如果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那么说明假设是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10 . 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一般步骤中的哪一步?___
(2)当反复实验的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3)步骤___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②调查③收集和分析资料④实验,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___(多选,填序号)。
(5)每一组都是放入10只老鼠而不是1只老鼠,其目的是___
2024-02-1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