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5 道试题
1 . 长白山位于亚欧大陆东缘,浓缩了从温带到极地几千公里的生物地理景观,其植被从山顶向下依次为苔原带、岳桦林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呈垂直分布。到目前为止,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有人参、长白松等野生植物2700余种,野生动物1600余种,还有多种细菌和真菌,构成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库。长白山也为野生动物创造了天然的繁衍与栖息环境,这里栖息着中国林蛙和极北小鲵等两栖动物,松花蛇、赤练蛇等爬行动物,梅花鹿、东北虎等哺乳动物,啄木鸟、大杜鹃等鸟类,还有诸多名贵鱼类。保护区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中国特有珍稀鸟类——中华秋沙鸭,它常以食草小鱼、水草为食。
(1)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生物多样性不仅指______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为维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应避免外界过度干扰,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中国林蛙的发育是一种变态发育,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____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4)中华秋沙鸭与水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5)上述资料中,_____(填一种动物名称)所处的类群为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
2024-04-0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2 . 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多有狼出没,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组织过大规模猎捕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
资料二《中国自然观察》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最主要的威胁,是来自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丧失。
(1)当狼被猎杀时,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破坏从而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因此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2)生、羊、兔、狼作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的遗体或粪便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也可被植物重新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3)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__________多样性。
(4)请你再提出一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
3 . 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水中的DDT浓度为0.5×10-8,现发现各生物体内均有不同浓度的DDT,检测结果如表:
检测对象生物A生物B生物C生物D生物E
DDT浓度/×10-80.0052.00.575.50.04
某同学根据以上的数据写出了下面四条食物链,其中正确的是(  )
A.A→C→B→D→EB.C→A→D→B→EC.E→B→D→C→AD.A→E→C→B→D
2024-01-08更新 | 12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4 . 湿地又称“地球之肾”,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源的重要作用。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某市鱼鸟河湿地经过几年的修复,由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光游玩。
   
(1)修复后的鱼鸟河湿地风景如画。春天,樱花、海棠、美人梅、玉兰等争奇斗艳,花瓣中的花青素主要存在于细胞的______中;深秋,水杉、红枫等观叶树木五彩斑斓,影响树叶变红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
(2)湿地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上图一是调查后绘制的该湿地食物网,图二是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一中鲫鱼和白鹭的关系是______,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添加的组成成分是图二中的______
(3)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湿地附近的生物种类明显增多,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逐渐增强,生物与环境和谐共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巨菌草是多年生禾本科直立丛生型植物,“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将巨菌草改良后,种植在宁夏、新疆、内蒙等地,不仅治理了当地的水土流失,还利用巨菌草作为培养料指导农民种植食用药用菌(如香菇、灵芝等)脱贫致富,其中巨菌草和食用药用菌分别属于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消费者B.消费者、分解者
C.生产者、分解者D.都是非生物部分
6 .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营养级别最高的消费者是鹰
B.一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数量最少的生物是最高级消费者
C.若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有毒物质最少的是绿色植物,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此食物网中能量最多的是鹰, 能量最少的是绿色植物
7 . 看图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本质上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某地区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提示: 图中CO2表示二氧化碳)
   
(1)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与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以判断该养殖模式的效果。
①据图2可知,该养殖模式可以显著_______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
②结合图1分析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浮游植物和_______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_______储存在有机物中。
(2)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在_______上的传递,也可增加碳的储存;此外,贝类利用碳酸盐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_______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综上所述,“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向海洋扩散,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
8 .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_________
2023-11-28更新 | 41次组卷 | 36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阳坝镇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9 .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如图中,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若图一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
(2)若该生态系统被重金属镉污染,在草和鹰中______含镉最多。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4)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最初来源于______
10 .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需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少生产者B.没有消费者
C.分解者很少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2023-11-17更新 | 256次组卷 | 261卷引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三中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