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大棚种植樱桃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图一中A、B、C表示植物三大生理活动;图二表示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等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图三表示密闭大棚内一天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樱桃树的坐果率,增加产量。自盛花初期开始,农民除喷施适量含硼的液体肥料外,同时还应该采取_____等措施。(答出一条措施即可)
(2)图二,a点时叶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有_____
(3)图三,一天中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的时间点是_____(用曲线上的字母表示)。
(4)农民在甲、乙、丙三个温室中分别移栽了数量相同、生长状况相同的樱桃幼苗,温室条件情况如表(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温室条件

温度

20℃

20℃

20℃(白天)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①甲、乙对照,可探究_____对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②乙保持恒温,丙降低夜间温度,发现丙内幼苗比乙内的长势好。结合图一,主要原因是植物的[   _____作用减弱。
2024-05-30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中考押题预测卷(徐州卷)-生物
2 . 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开展休闲采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深受农民和游客欢迎。图一是草莓植株,图二是草莓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

(1)图一中草莓植株利用茎进行繁殖的方式叫做____
(2)从生物体结构层次上看,采摘的草莓果实属于______,采摘的草莓果实堆放起来,时间久了内部会发热,原因是草莓果实进行____释放了热量。
(3)蒸腾作用对草莓植株自身的生命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促进植株从土壤中吸收____,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株体内的运输,还能使植株有效地散热。
(4)在大棚环境中,由于昆虫缺乏,草莓得不到足够数量的花粉而导致减产。果农通过实施_____,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达到增产。
(5)图三中曲线bd段,草莓叶片此时进行的生理活动可以用图二中的数字______表示。通过分析此曲线,你对大棚种植有何建议?______
(6)菜农在大棚内将南瓜秧的芽切去并留下合适的切口,再插入黄瓜秧的芽,用嫁接植株生产黄瓜,黄瓜秧的芽是作为_______(填“砧木”或“接穗”)使用的。
2024-05-2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模拟生物试题
3 . 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曲线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一表示在透明且密闭的温室里,水稻种子从萌发到长成幼苗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则其第10-20天之间氧气浓度的增加是因为幼苗进行光合作用
B.图二是密闭蔬菜大棚内一天中某气体的含量变化曲线,可判断该气体是氧气
C.图三表示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据a、c点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可知,增加光照强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D.图四曲线可以表示绿色植物在夏季晴天高温时蒸腾作用强度的变化情况
2024-04-15更新 | 278次组卷 | 2卷引用:生物(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4 .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控制系统对大棚内的温度、水分、二氧化碳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如图1是大棚内甲、乙两种植物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图;图2是叶肉细胞示意图,1~6表示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气体的过程;图3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根尖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
(2)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f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生理过程对应的是图2中的过程___(填数字)。图1中,当光照强度为d时,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3)兴趣小组设计了图3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___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B变蓝而A不变蓝,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
2024-03-19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天府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碳中和”是指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而达到相对“零排放”。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不仅在于减少碳排放,更在于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碳汇能力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储存碳的能力。指标有碳储量和碳密度等。碳储量与森林面积和林木数量有关,碳密度与树龄有关。图1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简图,图2是某研究团队对福建省森林资源进行的碳储量及碳密度的统计分析。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甲通过_____获得能量。该系统的碳循环要实现“碳中和”,需要②过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______(写图中序号)过程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
(2)由图2可知,福建森林分布特征中,碳储量与碳密度随树龄增长的特征不相同。为提高森林整体碳汇能力,优化龄级结构,建议合理提高___________(写出一种龄组)的比例。
2023-10-10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遂宁市第六中学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6 .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图1是小麦种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小麦幼苗的某些生理活动,图3表示用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图4表示种植密度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子中的胚被称为“新一代植物的幼体”,图1中胚是由 ______ (填序号)组成的。
(2)图2所示小麦生理活动①的实质是 ______ ;生理过程②主要通过叶片中的 ______ 散失水分。
(3)为探究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能合成淀粉,首先应该将小麦幼苗进行相应的处理是 ______ ,再用黑纸片将叶片Ⅰ的b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后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从小麦幼苗摘下叶片Ⅰ,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能变蓝的是叶片Ⅰ的 ______ 部分。
(4)图3表示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探究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如果实验达到预期效果,则乙瓶和丁瓶内的现象分别是 ______
(5)如图4所示,种植密度为 ______ 时,小麦的产量最高。
(6)某农科所在研究环境条件对小麦种子寿命影响时,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出如图5曲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储存小麦种子时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我们应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
2023-07-23更新 | 28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7 . 温室效应使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海洋温度上升,给海洋生物带来影响。广东某海洋研究团队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对龙须菜(一种海藻)生长的影响,将健康无损的龙须菜等量分装到12个培养瓶(每组3瓶),平均分成4组,实验结果如题图所示。

组别

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甲组

390 μL/L

20°C

乙组

700 μL/L

20°C

丙组

390 μL/L

24°C

丁组

700 μL/L

24°C

   
(1)每组选用3瓶龙须菜,而不是1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续培养10天后,记录并计算各组龙须菜鲜重的_________,绘制成曲线图。
(2)甲组和乙组形成对照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对龙须菜鲜重的影响,据题实验数据可知,乙组龙须菜的鲜重比甲组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能_______(选填“促进”或“抑制”)龙须菜的生长。根据乙组和丁组的对照实验可知,说明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能促进龙须菜的生长。
(3)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更适合在______组的条件下生长,该实验结果也最能模拟温室效应对龙须菜生长情况的影响。
(4)龙须菜通过__________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起重要作用。在全球气候的影响下,可以尝试开展大型海藻规模栽培,增强海洋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同时能减缓____________的影响。
8 . 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将盆栽蔬菜置于气液相多功能采集装置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与之相连,连接计算机并进入奻据分析软件。打开“组合图线”,添加“时间-二氧化碳”曲线图,打开光源(光源随自然光的明暗而改变),进行实验采集数据。恒温时,装置内一昼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甲所示,乙图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与释放二氧化碳的曲线(不考虑温度因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图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B、D两点
B.甲图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E 点
C.乙图中,在0点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D.乙图中, 如果白天光照强度长期为P,植物不能表现出生长现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宣布“力争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个目标,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增加碳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称为“绿碳”和“蓝碳”。
“绿碳”是充分利用陆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某地通过建设海洋牧场,构建“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如下图),探索海洋碳汇发展之路。
          
(1)“绿碳”是指图一中的[____]
(2)图二是“藻-贝”共生养殖生态系统,图中最长的食物链是_________
(3)科研人员监测了养殖区和非养殖区海水的相关指标,以判断“藻-贝”共生养殖模式的效果。
①据图三可知,“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可以显著降低_________
②结合图二分析形成上述原因:浮游植物和________可以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吸收二氧化碳合成的有机物沿食物链传递,可增加碳的储存。而贝类利用碳酸钙构建贝壳,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因此,“藻-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实现了________平衡。
(4)“碳中和”的实现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________。(写出一种做法即可)
2023-06-02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延边州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10 . 利用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提高农民收益,黄瓜就是一种常见的大棚种植蔬菜。下图一为黄瓜叶肉细胞内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二为黄瓜大棚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一中②处正在进行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
(2)图二中B点时____________(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装置内B点时氧气浓度不再降低,E点时氧气浓度不再增加,原因是______。B点和E点时,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有____________(用图一中的字母表示)。
(3)图二中的CD段氧气浓度增加缓慢,原因是部分气孔关闭,影响了____________的吸收。黄瓜幼苗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是____________点(填时间)。
(4)菜农设计了如图三所示的实验,光照6小时后,称重发现该装置重量明显减轻,其主要原因是该黄瓜枝条进行了__________
2023-05-27更新 | 2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中考二模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