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实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10906

12095

10886

2287

4770

4361

12317

12923

12285

(1)【提出问题】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细胞中的______利用光能把水和______转化成有机物。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______
(2)【制定并实施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______;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______;该实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______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3年的实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______组,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______以保产增产。
(4)【进一步探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______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2022-06-27更新 | 1709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蒸腾、光合呼吸作用-2022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2期)
2 . 生态治理技术已成为河流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发现,多种沉水植物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物,还会影响水体溶氧量。某河流的中、下游污染程度不同。为选择合适的沉水植物,科研人员对该污染河流的下游水域开展研究。
(1)实验一:探究沉水植物对水体中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率。
实验处理及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实验材料

去除率(%)

有机物

对照组

8.47

2.81

27.92

实验组

25L下游水样+金鱼藻

94.57

73.42

65.46

25L下游水样+苦   

69.50

59.90

35.65

①对照组的“?”应填______
②对照组能去除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
(2)实验二:探究沉水植物对水体溶氧量的影响。
科研人员于某日9:00~17:00监测以上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溶氧量变化,结果如下图。

          

①据图分析,实验组溶氧量的增加量比对照组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②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有人认为比较适合治理该污染河流下游的沉水植物是金鱼藻,而有人认为实验二的数据还不足以支持此结论,理由是______
(3)若继续探究上述沉水植物对中游水域的治理效果,实验设计只需更改的一点是______
2023-06-27更新 | 1098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中考生物真题
3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展开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①用铁丝将塑料杯悬挂于胶塞上,将胶塞安装在玻璃瓶上,玻璃瓶底注入50mL澄清的石灰水溶液;
②再取四套这种相同装置,将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放于塑料杯中;
③按照图中所示的方法对五组装置进行16小时处理(第3至5组用冷光灯照射,光照强度依次增强);
④观察澄清石灰水的浑浊程度,用“+”表示浑浊,“-”表示澄清,记录下在表中。
组别第1组第2组第3组第4组第5组
实验结果--++++-
(1)选择长势相同、叶片大小、数量相等的绿萝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对比第1组和第2组的实验结果说明叶片在黑暗条件下能进行___________作用。
(3)根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推测第3组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用“+”、“-”多少表示)
(4)图中(CO2代表二氧化碳)结构①为线粒体,②为叶绿体,第4组实验的气体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填写A、B、C),原因是___________
2022-09-01更新 | 803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8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碳-氧平衡
4 . “双减”政策实施后,同学们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来开展实践活动。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弱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材料:打孔器、烧杯、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新鲜绿萝叶片、秒表、不同瓦数的白炽灯(瓦数越大,光照越强)等。
实验步骤:
①取4个大小相同的烧杯,分别编号为1、2、3、4,并在烧杯中加入等量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
②用打孔器将叶片打成大小相同的叶圆片(40片),并抽真空处理(目的是去除叶圆片中的空气),将处理后的叶圆片均分到4个烧杯中,叶圆片全部沉入烧杯底部;
③将4个烧杯分别放在15W、25W、35W、45W的白炽灯下,固定灯与烧杯的距离。记录烧杯中全部叶圆片上浮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烧杯编号1234
白炽灯瓦数(W)15253545
上浮所需时间(s)8.06.24.12.6
(1)小组同学就叶圆片上浮的原因向物理老师请教,物理老师解释说叶圆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导致叶圆片浮力增大而上浮。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该气体为______
(2)上述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_。实验过程中,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一定范围内,白炽灯的瓦数越大,全部叶圆片上浮所需时间越短。由此,该兴趣小组可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光合作用对于整个生物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光合作用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3-09-20更新 | 4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生物真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校项目式学习小组想探究“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的作用”,在连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密闭透明实验装置(忽略温度等因素对装置内气体体积等的影响):将图一装置放在室外培养24小时,连接氧气检测仪,测得装置内一昼夜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二所示;图三表示该装置内的植物叶肉细胞发生的某些生理活动;图四中M是植物进行生理活动时通过气孔排出的物质。请据图综合分析作答:

(1)图一植物从营养液中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______作用,分析图一和图二可知,随着时间推移,红墨水滴的位置在一天中______时(填时间)会移动到最右端。
(2)若图三中丙为氧气,请写出甲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反应式:______;当乙参与的生理活动强度大于甲时,对应的氧气浓度变化曲线是图二中的______段(填字母)。
(3)若周围环境光照强度为0,图四中M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____。图三中不可能出现的过程为______(填数字标号)
(4)下图为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的装置图,A、B表示物质。请分析回答。

图中B表示______。气泵上的开关模拟的是叶片上的______,作为二氧化碳进入的门户。
2023-05-04更新 | 46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6 . 为了研究光照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科技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1)上图示科技人员研究补充光照时间对草莓单果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实验结果。
①由图可知,与未补光相比(即补光时间为0),补光时间在2—6h范围内,草莓单果质量随着______的延长而增加,并且其叶绿素的含量也相应地______(增加或减少),这种变化有利于草莓把光能转变成为______
②控制昼夜温差能够有效地提高草莓的产量,夜晚降低______能够减弱呼吸作用的强度,避免有机物被过多的分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2)草莓果实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多,营养价值越高。科技人员利用不同遮阴网对盆栽草莓进行遮荫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随着透光率的降低,草莓果实的变化趋势为______
②由此推断,光照强度不但影响草莓果实中有机物的含量,也影响果实中______的含量。
2022-05-03更新 | 501次组卷 | 4卷引用:生物-2022年福建中考考前押题密卷
7 . 光合作用是生物圈中几乎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人们对光合作用的探索历程是漫长的,目前仍在进行中。
(1)18世纪,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实验。下图所示的实验中,②和________________对照,说明植物能够更新由于小鼠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后来,其他科学家的实验相继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科学家把植物放在暗处数小时,然后让某叶片一部分遮光,另一部分暴露在光下。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该叶片,结果照光的部分呈深蓝色,遮光的部分无颜色变化。实验结果说明,叶片在光下产生________________
(3)现在,我们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________________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并对维持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平衡起重要作用。
2021-06-18更新 | 966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04 绿色植物的 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生物分项汇编(安徽专用)
8 . 高等植物叶片制造的有机物大部分运输到果实、种子和根等部位,叶片是有机物的“源”,果实、种子和根等部位是有机物的“库”。某科研团队利用棉花植株研究了“库”的变化对“源”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是暂时储存的光合产物,其在叶肉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叶片制造的有机物经___________由“源”运输到“库”。
(2)已知叶片制造的有机物运输到果实等部位被利用和储存。因此去除棉花植株的果实后,叶片中有机物的输出量___________,进而有机物在叶片中___________
(3)为进一步研究棉花植株去除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选取至少有10个果实的植株,按不同比例去除果实,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用二氧化碳固定速率相对值表示),结果如图。据图可知随着去除果实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本实验的空白对照组是___________

(4)综合(2)和(3)可推测,___________会抑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
2021-07-25更新 | 870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
9 . 光照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校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打孔器、烧杯、清水、菠菜叶片、智能LED灯(可调节光照强度)等作为实验材料,进行相关操作:
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洁净烧杯,装入等量清水。
②用打孔器将菠菜叶片打成大小相同的叶圆片50片,并抽真空处理(目的是去除叶圆片中的空气),将处理后的叶圆片均分到5个烧杯中,叶圆片将全部沉人烧杯底。
③将装有叶圆片的5个烧杯分别置于5个智能LED灯下,调节光照强度分别为200μmol/(m2·s)、400μmol/(m2·s)、600μmol/(m2·g)、800μmol/(m2·s)、1000μmol/(m2·s),观察叶圆片上浮情况。
④一段时间后,记录叶圆片上浮平均时间。
实验结果如下图:

(说明:“μmol/(m2·s)”是光照强度单位)
(1)菠菜叶圆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___,该物质的产生场所是菠菜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__
(2)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在____________μmol/(m2·s)的光照强度下,叶圆片光合作用强度最强。
(3)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实验讨论:在其他操作均不变的情况下,只将步骤③替换成“在光照强度及其他因素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将装有叶圆片的5个烧杯分别用发红光、橙光、黄光、绿光和蓝光的LED灯光照射,观察叶圆片上浮情况”,此时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022-06-16更新 | 7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生物真题
10 . 月季切花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但瓶插观赏期较短。研究发现茎皮层的光合作用与切花品质和观赏期有密切关系。
(1)月季切花的茎呈现绿色,图1为茎段示意图。皮层细胞的______中含有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不同光照强度下皮层光合作用强度不同。
   
(2)为探究茎皮层光合作用对月季切花品质和观赏期的影响,科研人员利用图2所示装置开展实验。每天测算花朵直径的增长率,直到花朵萎蔫、观赏期结束,结果如图3。
      
①图2中A试管不做处理,B试管用多层保鲜膜包裹,C试管用黑纸包裹,分别对应了图3中______三种条件。
②实验过程中需保证光照培养箱中______等条件一致。
③分析图3可知,皮层的光合作用可促使花朵直径增大,判断依据为______;同时可延长切花的观赏期。与无光照组相比,高光照组可将观赏期延长______天。
(3)切花常因切口处细菌感染、伤口愈合等因素,引起导管堵塞,进而导致供水不足,影响切花品质和缩短观赏期。但研究发现,茎皮层的光合作用可通过促进皮层吸水缓解这一现象。科研人员通过图4所示的实验加以验证。
   
①实验中茎段两端的切口需用防水胶封堵,目的是避免______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②测定茎段的起始质量和浸泡8小时后的质量,支持“茎皮层光合作用可以促进皮层吸水”这一结论的实验结果应为______
(4)基于上述研究,可采用______的方法延长切花观赏期。(写出一条即可)
2023-07-28更新 | 11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中考生物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