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实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做了如下实验:如图为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表为某特定实验装置内,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测量数据表(其他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
       

温度(℃)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mg/h)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的速率(mg/h)

1.00

1.50

2.25

3.00

3.50


(1)图一中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 ,步骤E滴加的染色试剂是 ________ ,该实验可证明 ______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在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影响”的实验时,将五组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分别放置于温度不同的密闭装置中,测得装置中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速率如表中所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 _______ ,该实验进行前是否必须对天竺葵进行暗处理? _____ (填“是”或“否”)。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光照条件下,温度为 ________ ℃时,单位时间内天竺葵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温度为35℃时,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 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黑暗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呼吸作用逐渐 _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可见,适当降低夜间温度能增加温室大棚内农作物产量。
2 . 如图分别是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叶片的结构中能够完成光合作用的主要是[        ]________细胞和保卫细胞;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大部分通过叶片中的[        ]________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2)取4个烧杯,分别加入等量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分别放入10个已抽除气体的0.6cm直径叶圆片,叶圆片沉底。再将烧杯置于自制实验装置上,给予4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如图2),记录每个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写出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两种做法:________________。每组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取平均值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光照强度为 1000μmol·m-2·s-1时,叶圆片平均上浮的时间最短,原因是________,所以,叶圆片上浮的时间最短。
2023-10-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9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初夏的早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荫的蚬河公园散步、晨跑。但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

探究一: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植株上大小、长势相似的两片叶子,设计了如图一所小的实验装置:
(1)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观察到的现象是:装置A中澄清石灰水与装置B澄清石灰水哪一个会变浑浊?______
(2)图一装置A中叶片与装置B中叶片相比,不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三中的[ ]_____,图三中A过程的生理反应式是_______
探究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又将装置B连通二氧化碳浓度测定仪,在室外测定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曲线。
(3)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图三所示的[   ]_____的强度大于[   ]_____的强度。
(4)根据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反应式,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___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进行锻炼的时间之一。
4 . 小华发现白萝卜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露出地面的部分却发绿。仔细观察,他又发现大葱、蒜苗和韭菜也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小华猜想可能是光与叶绿素的形成有关。于是,他想用家里的大蒜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①将40粒大小相同的蒜瓣分别泡在甲、乙两个装有水的瓷盘里;
②甲盘放在阳光下,乙盘放在完全密闭的纸箱中,其他条件保持相同且一致;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盘蒜苗叶的颜色。
(1)针对小华的疑问,应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
(2)蒜瓣萌发的环境条件除了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之外,还需要______
(3)该实验中甲盘蒜瓣的数量应该是______粒,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4)若观察到甲盘中长出的蒜苗是______色,乙盘中长出的蒜苗是黄色,则可以说明小华的猜想是正确的。
(5)实验设计用40粒蒜瓣而不是1粒目的是: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证明:在黑暗条件下蔗糖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转化成淀粉。某科研小组为验证这一结论,将一株绿色植物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取生理状态一致的叶片(去掉叶柄并用石蜡封),平均分成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脱色后用碘液检测叶片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

编号

组1

组2

组3

组4

处理

叶片浸泡在5%蔗

糖溶液中,通入O2

叶片浸泡在5%蔗

糖溶液中,通入N2

叶片浸泡在蒸馏

水中通入O2

用石蜡封闭的叶片浸泡在

5%蔗糖溶液中,通入O2

环境

黑暗

黑暗

黑暗

黑暗

检测结果

有淀粉

无淀粉

无淀粉

无淀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后叶片一般用_____________(试剂)进行脱色处理,再用碘液处理。
(2)组1、组2和组3,能够形成_____________个对照实验。
(3)与组1相比,组2叶片无淀粉,可以说明:细胞只有在有氧气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______作用产生能量,才能完成淀粉的合成。如果适当地提高组1的温度,请你推测:该叶片中合成的淀粉含量将会________
(4)组1与组4构成的对照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03-2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初中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阶段性测评卷生物试题
6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清晨,不少市民到绿树成萌的公园散步、晨跑。最近,有报道称清晨到林间锻炼身体对健康不利。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进行探究实验(图一),并绘制了一天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二)。

(1)图一中,此实验在光下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使气体通入烧杯,装置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图一实验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是植物体通过叶片上的_____(填结构名称)散失的。
(3)图二中6~18点曲线变化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强度_____呼吸作用强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少的时间约是_____点。
(5)从图二可以推理出,一天中_____点左右,林间氧气浓度最高,这是适宜到林间锻炼的时间之一、
2020-05-10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广水市2020年九年级4月统考生物试题
7 . 金鱼藻是悬浮于水中的多年水生草本植物,植物体从种子发芽到成熟均没有根。叶轮生,边缘有散生的刺状细齿;茎平滑而细长,可达 60 厘米左右。金鱼藻多年生长于小湖泊静水处,曾经于池塘、水沟等处常见,可做龙虾饲料。
(1)从分类学的角度看金鱼藻属于___门,双子叶植物纲。
(2)金鱼藻可以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____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
(3)金鱼藻可做龙虾的饲料,可见,金鱼藻与龙虾的关系是___
(4)为研究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课外小组的同学们选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开展了相关实验。同学们按照图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即在量筒内加入 250ml 清水和一段新鲜的金鱼藻,然后将该装置置于离台灯(冷光 源)不同距离处分别进行实验。
①实验初始时,实验装置与台灯的距离为20cm,之后的每组实验,依次将实验装置向台灯移近 5cm。通过调节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距离,改变___,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强度。实验过程中,计数1min内的____代表光合作用的强度。观察记录每组实验结果,连续统计 3次,将 3次测得的数据取______
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装置与光源的距离(cm)

20

15

10

5

0

释放的气泡数(个/min)

1.8

3.6

7.0

11.8

13.4


②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随着______ ,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加。
2020-04-2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仁和中学2020年初三年级4月综合测试生物试题
8 . 下面是利用天竺葵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操作环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开始前,②过程将植物置到黑暗外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有两种实验方法,一种是验证性实验,利用的是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点,根据这个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实验,利用的是将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光,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02-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阳光学校2018-2019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
9 . 张明同学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住,并用凡士林密封。

(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_______环境中,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____________,表明植物_______作用释放的 ______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3)然后,将该装置移到阳光下较长时间,取下其中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结果发现叶片___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 ______       
(4)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       
2019-10-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夏津县六校联考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双语中学、陵城江山学校等)
10 .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选取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该植株上的白斑叶片(1片叶上有部分是白色的,有部分是绿色的,白色部分没有叶绿体),现将该组进行如下处理: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如图,A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B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主叶脉的C点处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
(2)将该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是______.(填字母)
(3)D区和E区形成对照的变量是______
(4)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区进行对照______.(填字母)
(5)若设置A区和D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______
(6)由B区的情况联想到,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