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体的营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中所做的实验设计,用图中的两个装置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来进行探究。请回答。

(1)实验时,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浆糊,再向2号试管中加入2mL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
(2)为了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将1、2两支试管放入37℃的水中。10分钟后,再往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几滴碘液,结果发现____号试管不变蓝,而另一支试管变蓝,该现象证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
(3)由以上实验可知,淀粉在人体消化道内的_____开始被消化。
2024-04-11更新 | 4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城文昌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2 . 学校严禁学生带食品进入教学楼,未吃完的食品散落在教室各角落或垃圾桶,极易滋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为了让同学们遵守卫生纪律,认同学校规章制度,生物社团进行了“探究残留食品的堆积是否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①备好9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后,均分为三组,并分别编号1号、2号、3号;
②将1、2、3号培养皿分别置于无菌操作台、无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有大量残留食品堆积的垃圾桶处,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子。
③然后将培养皿均置于30℃恒温箱中进行培养,每隔5小时观察并记录一次。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社团作出的假设是:___
(2)对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进行高温灭菌处理的目的是:___
(3)根据科学探究的原则,设置1组的作用是___
(4)把培养皿在无菌操作台和垃圾桶旁打开,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是菌落培养中的___步骤。
(5)预测实验结果:___号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远远多于其他两组,说明残留食品的积累会引起细菌和真菌的大量繁殖。
(6)结合本实验,谈谈你将怎样更好地遵守学校卫生纪律?___
2024-02-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城县李集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期期末生物测试题
3 . 下图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步骤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步骤中的“搅拌”相当于_________的作用:①②试管构成一组对照买验,变量是_________
(2)第三步骤,将两支试管放置在37℃温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
(3)第四步骤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①中液体_________;试管②中液体_________
(4)馒头在口腔中变甜,是淀粉在口腔中经过唾液中淀粉酶的作用转变成了_________
4 . 早餐不仅供给身体需要的营养,还对维持大脑认知能力有重要作用。科研人员开展实验,研究不同早餐组合对青少年短期认知能力的影响。

组别

早餐组合

A组

早餐种类丰富,分量充足

B组

早餐种类单一,分量不足

C组

不吃早餐


(1)如表所示,将被测人员分为三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配制不同早餐组合并设置对照。A组、B组早餐中均有面包,其中的淀粉在________(填器官名称)中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淀粉可用________检验。
(2)早餐后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会影响短期记忆力。分别测量三组人员空腹血糖和早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及短期记忆力,结果如图所示。
   
①被测人员身体要健康,体型等因素应该________(选填“相似”或“不同”)
②综合分析图1和图2可知,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会________短期记忆力。
③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为预防C组被测人员出现因能量供应不足而头晕的现象,可以准备______(填字母)作为应急食品。
A.鸡蛋B.水果糖C.黄瓜
(3)如果某人患了坏血病,你建议他(她)多吃______类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__________
2023-12-2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招远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些媒体报道“长黑斑的红薯会引起食物中毒”,但有老人家说:“黑斑红薯可以吃,是安全的”,到底是否安全呢?某初二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未长黑斑的红薯,长黑斑的红薯,小白鼠若干,两个规格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1)该同学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
实验过程:
将两个铁笼分别贴上甲组和乙组标签,选取两只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大小一致、性别相同的小白鼠,分别置于甲、乙铁笼中。
(2)甲组饲喂适量未长黑斑的红薯,乙组饲喂__(填等量或过量)长黑斑的红薯。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3)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有明显差异,则说明长黑斑的红薯___(填“会”或“不会”)引起食物中毒。
②若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则说明长黑斑的红薯__(填“会”或“不会”)引起食物中毒。
请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4)该同学设置甲组的目的是__,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
(5)在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一个因素外,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的一组实验,叫做__
(6)请指出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__
2023-12-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省实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6 . 某初中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对“食物”的研究有很大的兴趣,他们选取花生仁、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按如图甲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每种材料重复三次实验,记录并计算,数据如下表乙。
   
实验次数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千焦)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千焦)
19.5812.39
29.8513.86
39.7613.86

(1)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作出假设需要根据已有的__________来进行,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能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用点燃的核桃仁给锥形瓶中的水加热。水量多少合适呢?水量过多,温度变化过小,不易读数;水量过少,则可能出现_______现象,从而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将水量定为30毫升。为减少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都需设置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等质量核桃仁中含的能量_____(填“多于”“等于”“小于”)花生仁。小明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造成实测数据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4)1克花生仁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分别为9.58千焦、9.85千焦和9.76千焦,根据这三次的实验结果,取各实验结果的_______,所以确定最接近这粒花生仁含有能量真实值的数值是________千焦。人食用这些食物后,储存在食物中的能量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2023-12-03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生物试题
7 . 一些媒体报道“吃长黑斑的红薯会引起食物中毒”,但有的人说:“长黑斑的红薯可以吃,是安全的”。吃长黑斑的红薯是否安全呢?某生物小组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该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未长黑斑的红薯、长黑斑的红薯、小白鼠若干、两个一样且空间足够大的铁笼等。
(1)于甲、乙铁笼中。
②甲组饲喂适量未长黑斑的红薯,乙组饲喂__________(选填“等量”或“过量”)长黑斑的红薯。
③观察并记录甲、乙两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
(2)若__________组小白鼠的生长状况较差甚至死亡,则说明吃长黑斑的红薯会引起食物中毒。若_____________,则说明吃长黑斑的红薯不会引起食物中毒。
【交流和反思】
(3)该生物小组每组只选取了一只小白鼠进行实验,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因为_________________
8 . 将馒头放入口中,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你会感觉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表所示实验方案。请据此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加入的物质是否搅拌温度水浴时间检测试剂实验现象
1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37℃10分钟碘液
2馒头块+2毫升唾液不搅拌
3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充分搅拌
4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充分搅拌0℃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属于糖类,糖类与食物中的____________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____________
(2)若选用1号和3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3)要想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作用的影响,应选择____________试管进行对照。
(4)预测实验现象,只有____________试管不变蓝色,原因是____________。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探究结果告诉我们,吃饭时应该____________
2023-01-14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9 . 人体通过消化系统获取营养,研究者常采用体外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揭开“人体消化与吸收”的奥秘。
(1)为研究淀粉能否直接被吸收,研究小组在玻璃管下方绑缚半透膜后装入淀粉液,置于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如图1所示,检验结果如表。

液体

滴加碘液

半透膜内

变蓝

烧杯内

不变蓝

①装置中半透膜模拟的是细胞结构中的______
②烧杯内加入碘液后不变蓝的原因是______,说明淀粉不能直接被吸收。
(2)为进一步探究淀粉在人体不同消化器官(烧杯标签所示)内的消化过程,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处理,并充分反应。

试管编号

淀粉含量

+++++

++

+++++

-

注:“+”数量越多,代表含量越高,“-”表示没有
①Ⅳ号试管内加入的消化液是______;各组的水浴温度均控制在37℃,目的是______
②分析实验结果时,与______号试管相比,可知淀粉被各消化液消化的程度。
③Ⅲ试管出现该结果的原因是______
④由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器官是______
(3)淀粉最终被彻底分解为______(物质名称),才能被人体吸收。
2022-12-30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0 .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有无搅拌

搅拌

搅拌

不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37℃

37℃

0℃

100℃

加入碘液

2滴

2滴

2滴

2滴

2滴

(1)该兴趣小组选用1、2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其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
(2)如果选用________号和________号两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可以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口腔中馒头消化的影响。
(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对口腔中馒头消化的影响。
(4)实验结果表明,滴加碘液后,________号试管不会变蓝。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12-22更新 | 216次组卷 | 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