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2 道试题
1 . 我们的祖先从上古时代就利用微生物制作了多种美味的发酵食品,很多发酵工艺保留至今。小敏同学在家里尝试利用各种蔬菜制作泡菜,如图所示。但是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会生成致癌物质亚硝酸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蔬菜及其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应不超过20mg/kg。

(1)制作泡菜所需要的微生物属于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除了泡菜,利用该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常见食品还有______(写出1种即可)。
(2)制作泡菜时需要将调味料加入清水煮至沸腾,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泡菜坛口加水密封目的是形成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实验中每组泡菜至少测量3次,然后取______值,从而减少误差。
表1:
·资料一:硝酸盐还原菌
硝酸盐还原菌是具有硝酸盐还原功能的一类细菌,能产生酶,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当环境酸性增大时,其繁殖会受到抑制。
·资料二:乳酸菌
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蔬菜中的有机物生长,产生乳酸,使环境pH降低。
·说明:pH值衡量溶液酸碱度,pH值越小,酸性越强。
表2:
每天亚硝酸盐含量(mg/kg)
组别
第0天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
自然状态组558110127605440
接种乳酸菌组101729181497

(4)小敏同学查阅了泡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以及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的相关资料,如表1;分别测定自然状态和接种乳酸菌两组泡菜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所得数据如表2。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如表1,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来自______对硝酸盐的转化。
②如表2,从第______天开始,接种了乳酸菌的泡菜可以安全食用。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部分学校八年级第二次月生物考试题
2 . 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开展“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某细菌数量的影响”研究,实验选用三道菜,每道菜均分为三份,分别为使用公筷组、未使用公筷组和未食用组,同一试验者吃同一道菜的次数相同。对餐前和餐后不同食用情况的各菜品取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结果用菌落数呈现。分析下表有关数据回答问题:

菜品名称

实验结果( 菌落数/克)

餐前取样

餐后取样

使用公筷组

未使用公筷组

未食用组

凉拌木耳

14000

16000

45000

14050

干锅花菜

1100

4600

79000

1206

黄焖鸡

30

48

530

32

(1)比较餐前取样的培养结果,菌落数最多的菜品名称是__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用具进行灭菌处理,其主要目的是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_______
(3)比较表中同一菜品餐前取样和餐后取样未食用组的数据,未食用组增加的菌落数最可能是来自_______
(4)根据实验结果,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可知,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导致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为防止食物腐败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023-06-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襄阳襄州区八年级6月生物训练题
3 . 玛丽·克莱尔·弗雷德里克的《不生不熟》一书中有这样的描写:“有一种食物它有一种魔力,能让草原民族将四千年前偶然发现的一株菌落传承至今,能让阿拉斯加的淘金者每天怀抱着酵母进入梦乡,能让朝鲜半岛上的邻里变得更加友爱团结,能让因纽特人在冰天雪地中也能健康生活……它既出现在我们日常饮食的各个角落,又从来不被我们所认真看待——这种食物就是发酵食物。“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之后让我们一起揭开发酵食品的奥秘吧。

(1)当你去内蒙草原游玩时一定要喝草原人民自制的酸奶,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做酸奶,朝鲜泡菜制作也离不开它,现在市场上有一种腌豆角酸辣可口,很受年轻人的欢迎,腌制酸豆角也离不开它,制作腌豆角一般用如图1所示装置,坛口加水密封,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拉斯加的淘金者每天怀抱着进入梦乡的酵母,不但可以制作面包和馒头,酿酒也离不开它,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图2装置并制定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装置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A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

B

葡萄糖+酵母菌

25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C

水+酵母菌

25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D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①将表中A装置对应的实验现象补充完整。请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出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二氧化碳的曲线是_________
③用于酿酒的酵母菌和用来制作酸奶和泡菜用到的菌的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根据资料,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发酵装置,发现酒精发酵过程之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葡萄醋的阶段。为了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__________________的操作,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4 . 在学习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时,莉莉带来了牛奶的包装袋。在包装袋上有如下部分内容(见图表),请根据表中信息和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
产品种类:全脂巴氏杀菌乳
产品标准:XXXXXX
生产许可证号:XXXXXX
配料:鲜牛奶、葡萄糖酸锌、葡萄糖酸亚铁
营养成分:脂肪≥3.1%蛋白质≥2.9%
非脂乳固体≥8.1%
锌:0.3~0.6mg/100mL
铁:0.7~1.0mg/100mL
保质期:一、四季度5天
二、三季度3天
贮藏条件:2~6°C

(1)牛奶所应用的保鲜方法是_________
(2)据表中信息得知这种包装的牛奶存放条件是_________
(3)不同季节_________不同,微生物_________速度不同,故不同季节牛奶的保质时间不同。
(4)牛奶保存的原理是_____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科学探究题
酸奶是一种健康的发酵食品,某校八年级四班生物课外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制作酸奶的适宜温度”,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新鲜纯牛奶加少量白糖煮沸,冷却至常温,加入适量购买的新鲜发酵酸奶(内含乳酸菌)搅拌均匀。
②将5个相同的玻璃杯消毒、编号,分别倒入等量上述混合后的牛奶。迅速将玻璃杯密封,同时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
③一段时间后,几位同学同时取出玻璃杯,并分别取样检测其牛奶中乳酸菌的数量,记录数据。
④将实验数据整理成柱形图(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在纯牛奶里加入适量酸奶,实际是进行了____(选填:接种;培养)。
(2)本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_。为保证单一变量,同学们是怎样做的?例如__________
(3)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制作酸奶的适宜发酵时间。他们选择适宜的温度制作酸奶,并对发酵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如下表所示:

发酵时间

2小时

4小时

6小时

8小时

10小时

牛奶状况

呈液态,无酸味。

呈液态,略带酸味。

呈蛋花状,微酸。

呈凝固状,酸味适中。

呈凝固状,表面有澄清液体渗出。酸味较重。

分析该实验记录可知,在适宜温度下,制作酸奶比较适宜的时长是_____。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靠性,你给学习小组同学提出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
6 .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影响的因素,设计了如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同物质,投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同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的现象。请分析回答
装置物质温度现象
水+葡萄糖+酵母菌25℃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水+葡萄糖25℃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酵母菌25℃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葡萄糖+酵母菌0℃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
(2)装置①中,气球胀大的原因是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_____
(4)在家庭酿酒中,经过浸泡、煮熟、冷却后的糯米与酒曲混匀后放入容器后,需要在糯米的中间挖一个洞,并且需将酸酒的器皿加盖密封,置于温暖的地方
①在糯米的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_____
②酸酒的器皿加盖密封的目的是_____
2018-09-1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区级联考】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7 . 学习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课后,老师给生物兴趣小组分发了甜酒曲,学生在分组酿制甜酒过程中,发现用等量的糯米酿酒,结果产酒量不同,为了弄清楚原因,设计了以下实验:
第一步将糯米放在容器中用水浸泡一昼夜,洗净,蒸熟,用凉水冲淋
第二步冷却后放入甜酒曲粉末搅拌,分成三等份分别装入大小相同的玻璃瓶内,标记为甲、乙、丙组。
第三步 分组操作甲组乙租丙组
密封密封不密封
第四步 恒温处理15小时30小时30小时
实 验 结 果产酒量较低产酒量较高产酒量较低

(1)第二步处理中放入甜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细菌步骤中的_____,甜酒曲中有酵母菌,酵母菌是_____(单细胞、多细胞)的真菌。
(2)实验共设置了_____组对照实验。
(3)根据乙组和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同学们发现新制的米酒表面有泡沫形成,原因是酵母菌分解有机物时产生了酒精和_____气体。
8 .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图为5种微生物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如图中甲与乙、丙、丁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
(2)以上生物中可以通过产生图丁中的a____来繁殖后代的还有图____所示的生物。
(3)蒸出的馒头松软多孔,是因为图丙酵母菌可将葡萄糖分解产生____;若将生面团保持在0℃,1小时后它的体积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____抑制了酵母菌的生长和繁殖。
(4)在我国唐朝,长安城的裁缝常把长有“绿毛”的糕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防止伤口发炎,请推理“绿毛”可能是图____所示的生物。
(5)图戊为新冠病毒,必须借助____才能观察到它的表面有突起,类似皇冠。
2024-05-05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铁一中八年级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9 . 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浓度分别为0(清水)、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图。

(1)乳酸菌是一种细菌,能在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将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化成乳酸,制作泡菜主要应用了______技术。乳酸菌与酵母菌结构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______
(2)实验中除了食醋浓度不一样,其他都保持______,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为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兴趣小组对每组实验进行了多次重复并计算各组数据的______,得到了上述数据。
(3)分析图片,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从变化曲线可知______,泡菜至少要泡到第______天以上才能食用。
(4)由曲线可知,食醋能______(填“抑制”或“促进”)泡白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浓度为______的食醋抑制作用最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抑制作用均下降。
7日内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10 . 鲜花茎秆下切口若被细菌感染,会大大缩短其保鲜的时间。而研究表明,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否利用柚子皮的提取液来延长鲜花保鲜的时间呢?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
组别玫瑰花培养液添加剂其他条件
A5枝1000毫升10毫升清水相同且适宜
B5枝1000毫升相同且适宜

(1)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       
(2)为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除了每组不是选用1枝而是5枝玫瑰花外,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________;为确保玫瑰花保鲜的时间不同仅由实验变量引起,实验所用玫瑰花的生长状况、品种、开花的时间都应________       
(3)两组相比,若________组玫瑰花保鲜的时间更长,则说明柚子皮的提取液可以延长鲜花的保鲜时间。       
(4)除题目中提到的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鲜花保鲜的时间?请写出一种答案:________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