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1 道试题
1 .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尝试制作青梅酒和青梅醋。
(1)在制作青梅酒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它能将青梅果中的___转化为酒精,同时生成一些芳香性物质,赋予青梅酒独特口感。该生物在环境良好时可以通过___的方式产生新个体。
(2)生物小组研究了不同发酵温度对青梅酒感官评价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除温度外,甲乙两组其它发酵条件应___。根据表中数据,乙组口感优于甲组,推测出现该结果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和18℃相比,20°C更有利于___

发酵温度(℃)感官评价
甲组18青梅香味、酸味略突出
乙组20香气突出、酒体丰满、醇厚

(3)青梅酒制作完成后,生物小组取部分青梅酒接种某种细菌,继续发酵得到青梅醋,则接种的细菌应是___
2024-03-29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2 . 泡菜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制作食品,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检验泡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人体摄入亚硝酸盐过量时,会引起中毒甚至死亡,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盐水浓度对泡菜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得到的数据,请分析回答(泡菜发酵中亚硝酸盐含量(发酵温度:15℃单位:mg/kg)):
盐水浓度/发酵天数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1天第13天
1号坛4%1.63.23.83.53.43.2
2号坛6%1.25.54.01.81.21.2
3号坛8%0.52.01.81.6151.2
(1)由实验数据可知:泡菜中的亚硝酸含量随发酵天数增多呈现的变化趋势是___
(2)由表中数据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盐水浓度高对亚硝酸盐的形成有___(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3)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制作时,将备好的原材料和盐水按一定的比例装坛后,泡菜既要加盖,还要用水来封口,其主要目的是___
(4)除去盐水浓度不同,蔬菜的品种、重量、处理方法,以及所加调料等都要相同的目的是___
2024-04-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多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3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生活中食品保存不当容易发生霉变现象,为探究影响霉菌生活的环境条件,爱科学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记录如下表(表中未提及的条件均相同且适宜)。

组别

材料

数量

水分

操作

温度

实验结果

面包

三块

含水

均暴露于空气中5分钟,再分别置于保鲜袋中,并扎紧袋口,持续10天

室温

霉斑很多

面包

三块

含水

低温

霉斑较少

面包

三块

不含水

室温

无霉斑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若探究水分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应选择①组和____组进行对照实验,分析该组对照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2)②组和③组能否形成对照实验?____,为什么?____
(3)与①组相比,②组面包霉斑较少的原因是____
(4)请写出一种生活中常用的防止食品霉变的方法:____
2024-03-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吴桥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摸底测试生物试题
4 . 在欣赏龙年春晚创意年俗秀《别开生面》后,同学们想尝试制作面食感受传 统饮食文化的魅力,他们最终选择制作馒头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请根据同学 们的制作及探究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同学们在制作馒头的过程中,发现面团中有淡淡的酒味,这是因为____(一种微生物)发酵时产生了酒精,之后在蒸熟过程中就逐渐挥发了。
(2)同学们对咀嚼馒头时逐渐感觉有甜味这一变化进行了探究,将制作好的馒头取大小相等的三块,切碎后分别放入三支试管内并进行下表所示处理:

试管

加入的物质(充分搅拌)

温度(℃)

时间(分钟)

加碘液后的现象

1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37

10

不变蓝

2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37

10

3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4

10

变蓝

①表格中“?”处应填____
②通过对1 号和3号两支试管滴加碘液后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唾液淀粉酶 消化淀粉需要适宜的____
③为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中采取的措施有____(答出一点即可)。
④探究实验后,同学们通过继续学习得知:馒头变甜是因为馒头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____
2024-05-03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胆固醇过高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为了探寻安全有效的方法来减轻胆固醇过高对人体的危害,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
实验一:探究乳酸菌降低胆固醇能力的体外实验。在体外分离出6株乳酸菌,然后进行乳酸菌降低胆固醇能力测定,结果如图。

(1)实验一的观测指标是__________。由实验结果可知,在体外降低胆固醇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_
(2)在小鼠体内,乳酸菌需克服强酸性胃液、高浓度胆盐的肠道环境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应筛选出__________的乳酸菌才能开展下一步的体内实验。
实验二:探究乳酸菌降低胆固醇能力的体内实验。选取30只雄性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进行灌喂实验,5周后检测总胆固醇的含量,结果如表。
组别喂养方式总胆固醇(mmol/L)
A正常饮食+水+生理盐水2.98
B?4.57
C高脂饮食+水+乳酸菌3.16

(3)表格中“?”处应填写__________。结合表中数据,实验二的结论是__________
(4)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探究乳酸菌的__________对降低小鼠胆固醇能力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6 . 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尝试制作青梅酒。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制作的青梅酒品质的影响,结合青梅酒的色泽、亮度和滋气味等因素,给出感官评价以确定青梅酒品质,满分为10分,最终以平均值确定其结果,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组

温度

酵母添加量/g·L-1

感官评分

甲组

13℃

0.20

8.3

乙组

18℃

0.20

9.4

丙组

0.10

7.3


(1)甲组和乙组作为对照实验,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使用的青梅的大小、数量应相同且适宜,目的是____________
(3)为了研究“酵母添加量对青梅酒品质的影响”,“?”处应是_______________
(4)制作青梅酒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它能将青梅果中的_______________转化为酒精,同时生成一些芳香性物质,赋予青梅酒独特口感。
(5)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温度和酵母添加量对制作的青梅酒品质都有影响,当____________时,青梅酒的品质更好。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州2023-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月考)生物试题
7 . 发酵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学习了细菌和真菌之后让我们一起揭开发酵食品的奥秘。
   
(1)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现在市场上有一种腌豆角酸辣可口,很受年轻人的欢迎,腌制酸豆角也离不开它。制作腌豆角一般用如图1所示装置,坛口加水密封,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图2装置并制定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装置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A

水+葡萄糖+酵母菌

25

有气泡,澄清的石灰水______

B

葡萄糖+酵母菌

25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C

水+酵母菌

25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D

水+葡萄糖+酵母菌

0

无气泡,澄清的石灰水未变浑浊

①表中A装置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请据上述实验推断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②酵母菌与乳酸菌相比,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3所示,其中表示二氧化碳的曲线是______
③葡萄汁中的糖分经过发酵转化成酒精后,酒精能够被醋酸菌进一步转化成醋酸。醋酸菌是一种需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据此,同学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发酵装置:
   
可在酒精发酵过程之后接种醋酸菌,进入制葡萄醋的阶段。为保证醋酸菌的正常生理活动,同学们持续进行______的操作,经过7~8天,成功制成了葡萄醋。
2023-08-09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8 . 某实验小组为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方案,在四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四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下现象。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物质温度/℃现象
水+葡萄糖+酵母菌25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水+葡萄糖25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酵母菌25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水+葡萄糖+酵母菌0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表中可作为验证酵母菌发酵作用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
(2)当第①组与第④组为对照实验时,变量是_______。依据探究可知,适宜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________
(3)制作馒头和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________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或松软,所以常用来制作馒头和面包。
(4)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减少实验误差,你认为在上述实验基础上,该实验小组还应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
9 . 研究发现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表中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组别处理方式
A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B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
C高温灭菌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放置于35C°无氧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___(用字母表示),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___
(2)据图1可知,48h后乳酸产量最高的发酵方法是:___(用字母表示),说明理由:___
(3)分析结果可知,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有___作用(填“促进”或“抑制”)。
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嗜淀粉乳杆菌,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将等量的原有菌株和这三种突变菌株分别加入四组等量的淀粉中,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结果如图2所示。

(4)据图2可知,不同菌株分解淀粉能力差异较大,若将以上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效果较好的菌株是___
(5)该菌株这种对人类有利的变异属于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的变异。
7日内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八年级中考三模生物试题
10 . “使用公筷,筷筷有爱!”某兴趣小组开展“使用公筷对餐后菜品中某细菌数量的影响”研究,实验选用三道菜,每道菜均分为三盘,分别为使用公筷组、未使用公筷组和未食用组,同一试验者吃同一道菜的次数相同。对餐前和餐后不同食用情况的各菜品取样并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结果用菌落数呈现(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菜品名称实验结果(菌落数/克)
餐前取样餐后取样
使用公筷组未使用公筷组未食用组
凉拌黄瓜14000160004500014050
清炖蘑菇11004600790001206
炒芹菜304853032

(1)研究发现,细菌和真菌形成的菌落具有不同的特征,通常从菌落的_____,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和真菌相比,细菌在结构上最明显的特点是_____。比较餐前取样的培养结果,菌落数最多的菜品名称是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对餐具、公筷等进行灭菌处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比较表中同一菜品餐前取样和餐后取样未食用组的数据,未食用组增加的菌落数可能来自_____
(4)若该细菌是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根据实验结果,研究小组认为使用公筷能有效降低该传染病的传播,因为这样做相当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
(5)根据上述实验可知,食物腐败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023-04-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