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抗原和抗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为应对新冠病毒引起的疫情,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更好的新冠病毒的检测手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1)新型冠状病毒(图1)是引起新冠肺炎的_______能危害人体组织、器官。
(2)目前,对重点人群进行新冠病毒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三大类。图2为三种检测方法适用时间及检出率示意图。

①核酸是病毒结构中的_______物质,具有物种特异性。在感染早期即可进行核酸检测且准确率高,因此,核酸检测是疾病急性期的“金标准”检测手段。
②抗原检测适用于症状发作到3~4周之间,因为此时病毒大量_______,呼吸道中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含量较高。抗原检测操作简便、快捷、可自主完成,所以抗原检测目前可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③据图2分析,感染后出现时间最晚的物质是_______,主要原因是,抗原进入人体后,启动人体的_______免疫需要一定的时间。
(3)从疫情防控的环节看,及时发现患者或携带病毒的人,有利于控制_______
2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出血性、动物源性传染病。埃博拉 病毒无法通过水、空气或食物传播,没有症状的人也不会传播,传染途径只有患者或死者 的体液和被污染的针头等工具。 资料二:疟疾是人被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 病。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科学家采集了多年前感染埃博拉病毒病并已康复的甲、乙两人的血液,检测埃博拉抗体的水平。据图 1应选取______________(填甲或乙)的血液用以制备抗体。
(2)将制备的多种抗体分别与病毒混合,然后检测病毒对宿主细胞的感染率。据图 2,抑制效果最好的两种抗体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图 2 中编号)。
(3)下图是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其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其中虚线代表抗原、实线代表抗体),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B.C.D.
(4)埃博拉出血热患者康复后,只获得对埃博拉病毒的免疫力,而对手足口病毒却没有免 疫力,原因是_____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 进行了如下实验(注:线粒体膜电位越高,线粒体产生的能量越多)。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2

加入青蒿素

60

3

小白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素

100

4

加入青蒿素

97


1、2 组结果表明_____;由 3、4 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小白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020-04-2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玉桥中学2019-2020学年初三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试题
3 . 抗原检验凭借简单操作、快速呈现结果,疫情期间广泛使用。抗原检测试剂盒如图1所示。在检测盒特定位置上,附着有特定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

(1)从遗传和变异角度看,病毒新毒株的出现是由于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属于________________(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2)新冠感染初期,主要是呼吸道黏膜和血液内的吞噬细胞等发挥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免疫。
(3)根据试剂盒原理介绍,可以判断出图2中样本________________为阳性,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二者的结合引起试剂盒出现特定的颜色变化。
(4)从传染病流行环节判断,检验为阳性的人属于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其家庭同住人员感染,患者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
2023-05-04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4 .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对肺的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接种疫苗是一种快速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

(1)图示为健康人与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结构模式图,箭头A表示___进入肺泡。感染新冠病毒后,血液中的____进入肺泡内吞噬病毒,发挥一定的防御作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进入肺泡,同时肺泡细胞自身也会合成一部分物质形成黏液,阻碍了肺泡的____功能,导致呼吸困难。
(2)为抵御新冠病毒,我国快速有力地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所注射的疫苗属于_____,可刺激机体内产生____。下图是两种在人群中形成免疫的模型:

据图可知,老人与儿童等易感者在_____(填字母)人群中更易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原因是____
2023-05-11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三幅图画寓意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幅图中,图______所示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被称为______免疫。
(2)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______
(3)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也可使病毒失活,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的是图______
(4)通过计划免疫可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如接种______可以预防结核病。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例如,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______反应。
2021-12-18更新 | 374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5-【赢在中考·黄金八卷】备战2022年中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北京专用)
6 . 走近大自然,享受户外生活的同时,也需要防范硬蜱等生物叮咬。硬蜱属于节肢动物,能携带多种致病微生物,可通过叮咬人或动物传播多种疾病。

(1)在图1所示的生命周期中,除______阶段外,硬蜱都可叮咬吸食血液。
(2)硬蜱具有下列特点,其中有利于叮咬吸血的是______(多选)。
a.分泌粘液便于吸附
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能分泌有麻痹作用的毒素
(3)硬蜱传播的疾病之一是莱姆病,这是由某种螺旋体(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其病程及症状如图2。

①这种螺旋体是引发莱姆病的______(填“传染源”或“病原体”)。
②硬蜱多生活在森林、灌丛、草地等环境。若身体局部皮肤出现______症状,且1~2周前在上述环境中逗留过,则应及时就医筛查,以免延误治疗。
③在一定的发病阶段,通过医学检测发现感染者体内可以产生少量相应抗体,这属于______免疫。
(4)对于传染病,预防很重要。请写出一条预防硬蜱传播的传染病的做法:______
2021-07-09更新 | 184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
7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发的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IgM和IgG是在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的两种抗体,其产生及含量变化过程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潜伏期内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到IgM和IgG,所以传染病防控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必须对密切接触者进行__________(填“抗体”或“核酸”)检测。
(2)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________________,接种的疫苗成分相当于_________。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已有5个新冠疫苗获批开展临床试验。若接种灭活疫苗的志愿者不发病且_____(填“IgM”或“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则可初步判断该疫苗安全有效,理由是:两种抗体中,该抗体量多且存在时间长。上述免疫类型属于_____(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2021-05-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8 .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对肺的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接种疫苗是一种快速提高身体免疫力的有效措施。

(1)图示为健康人与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结构模式图,箭头A表示________进入肺泡。感染新冠病毒后,血液中的________进入肺泡内吞噬病毒,发挥一定的防御作用。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进入肺泡,同时肺泡细胞自身也会合成一部分物质形成黏液,阻碍了肺泡的________功能,导致呼吸困难。
(2)当前我国正在快速有力地推进新冠疫苗接种,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所注射的疫苗属于________,可刺激机体内产生抗体。下图是两种在人群中形成免疫的模型:

据图可知,老人与儿童等易感者在________(填字母)人群中更易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原因是________,因此国家提出的接种建议是________
2021-05-25更新 | 82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北京朝阳区中考一模生物试题
9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近期在全球多个国家蔓延。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是这次疫情的_______。核酸是病毒的_______,核酸检测结果阳性是机体被病毒感染的直接证据。
(2)本次疫情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病毒侵入人体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抵御入侵,其中IgM抗体和IgG抗体在机体内的含量变化如下图。
   
由图分析可知,病毒初次进入机体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刺激淋巴细胞合成并分泌________抗体进行早期防御,该抗体可持续数日至数周。其后出现的是_______抗体,这种抗体可在体内持续较长时间。临床上的血清学检测便是检测血液样本中的这两种抗体的存在及含量,血清学检测阳性是机体被病毒感染的间接证据。
(3)在病毒的潜伏期,通过血清学检测无法检出抗体,而通过核酸检测,能判断处于早期的感染者,但核酸检测受样本取材的影响较大。研究人员将二者联合检测,综合判读,核酸检测用于疾病的初筛,确保“不漏”,血清学检测用于疾病的鉴别诊断,确保“不错”。下表是部分患者的检测结果(“﹢”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组别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患病情况
IgM抗体IgG抗体
1感染早期
2
3感染活跃期,但已产生持久免疫力的IgG抗体
4
5恢复期患者
据表推测相应患者的患病情况:第2组患者_______,第4组患者______。(选填序号)
A.感染中晚期,或者再次感染病毒
B.曾经感染过病毒,但体内病毒已被清除
C.感染早期,病毒处于潜伏期
D.未感染过病毒
2020-06-25更新 | 558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九年级二模生物试题
10 . 阅读科普文回答下列问题
最近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让“基因编辑”这样一个离日常生活有些遥远的技术,进入了大众视线。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批评中,还有一部分火力朝向的是技术本身。然而,科学和技术都是中立的,它们被赞扬还是批评,都取决于运用的具体事件。
哈森这个小男孩,患有一种先天遗传病,叫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他的全身上下的皮肤几乎都是破损、水泡和感染的,最严重时失去了80%的皮肤。靠注射吗啡,才能略为缓解他的痛苦。他的每一天,都如履薄冰,任何一次大面积感染,都可能要了他的命。得了这种病的孩子, 40%没有活过青春期。这是一种不治之症。
皮肤最外层是表皮,然后是真皮,在表皮与真皮之间有一层“细胞外间质”,把表皮牢牢地“粘”在真皮之上(如图1所示)。
细胞外间质中有一种蛋白,叫层黏连蛋白-332,编码这种蛋白的有两个基因,其中一个叫LAMB3基因,另一个是β3亚基。
哈桑正是LAMB3基因出了问题。
意大利科学家在两个JEB患者身上试了基因疗法,过程如图2所示。哈森父母最后选择了这种方法。

2015年10月,哈森经历了三次手术,5周后,所有的“人皮拼图”终于各归其位,覆盖了哈桑80%的皮肤。没有排异反应出现,免疫系统毫无反抗地接受了新皮肤。2016年2月,哈桑痊愈出院。
术后4个月、8个月、21个月,医生分别从哈桑身上取了三次皮肤组织做活检,每次都得出同一个结论:基因修改过的皮肤细胞,功能良好。那些新皮肤长出了汗毛与汗腺,有韧性,有弹性,和正常人的皮肤没什么两样。
现在,9岁的哈桑(图3)过着一个正常孩子的生活,他上学,踢足球,跟小伙伴打闹,在阳光下奔跑,有时跌倒,但受伤的皮肤会正常痊愈。曾经会让他痛苦的碰触,他现在已经能大笑着接受。这些都是他此前从未享受过的生活。

德国医生和意大利科学家全力合作,救了一个小男孩——这真是一个科学故事所能有的最好结局。
(1)交界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JEB),主要病因是______________基因出现了问题,属于_______________病。
(2)皮肤属于人体的_____________(人体结构层次),具有屏障作用,对_________(多种或是某一种)病原体有防御功能,所以属于_____________免疫。
(3)哈森移植的皮肤很容易产生排异反应,从免疫的概念分析,移植的皮肤相当于_______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疫苗
(4)在基因疗法的过程中,细胞培养通过细胞______过程产生更多数量的细胞,通过细胞的__________过程形成了皮肤的各种细胞。
(5)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批评中,还有一部分火力朝向的是技术本身,但是你读了今天哈森的故事后,你是否赞同这个技术的应用?_____________;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
2019-02-1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密云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