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西周的政治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左传·昭公七年》载楚国申无宇的话说:“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臣,谁非君臣。”唐代柳宗元指出:“封建非圣人意,势也。”据此可知,分封制(     
A.已经包含着大一统的制度萌芽B.采取分土而治是当时的形势使然
C.是较内外服制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D.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2024-04-3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G5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17次组卷 | 75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结合相关文献记载与世系图(局部)进行分析可知(     

当时周文王的祖父古公“有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少子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瑞”。 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
A.神权至高无上B.皇权唯我独尊
C.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D.承继名分制度尚未定型
2024-01-2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县中联盟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借鉴夏商以方国、部落为主的统治体制弊端的基础上,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为地方诸侯,将分封制和宗法制牢固结合在一起。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

西周分封示意图


   

——摘编自李龙、李策《中国古代分封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为了削弱地方势力,赵匡胤便把所有的地方军队编为中央军队——禁军。派人做一些木人发给各地方作标准,凡是体格符合标准的壮丁,都编入禁军。地方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疾,编为厢军,他们只能修桥补路,要造反也造不起来。此外,地方自唐以来,一个大州管几个小州,叫支郡。宋代取消支郡,一个州就只能管一个州。把州郡的财政也收归中央,又规定以文人知州郡,这样,即使一个大州也不能和中央抗衡,地方就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邓广铭等《中国古代史讲座(下)》

材料三   元朝在完成全国大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辽阳、陕西等十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制度的设制,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形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行,其区划也基本上从元代开始确立。

——整编自周良霄等《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


(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分析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初为削弱地方势力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简述宋朝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代设立行省制度的现实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
2023-12-0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西欧的封建时代在多方面都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其中政治上……中世纪晚期,西欧正值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就是封建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关系开始萌芽,二元制的经济特征正在消退,主要表现为庄园制经济瓦解、农奴摆脱依附关系而获得人身自由,而同时,商品货币关系越来越将城乡间分割与对立的封建经济活动,纳入资本主义统一民族大市场发展的快车道。同时,二元制政治特点逐渐褪色,一方面是罗马天主教会的衰落,另一方面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这种发展趋向已势不可当。

——摘编自姜守明《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制》

材料三   南北战争(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一场规模最大的内战,参战双方为北方美利坚合众国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美国独立后,南方和北方沿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发展。在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从19世纪20年代起,北部各州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50年代完成。1860年,北方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总产值达18.8亿美元。在南方则实行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南方奴隶制度是生长在美国社会的赘瘤,它严重窒息了北方工商业的发展。南北矛盾和斗争自19世纪初起日趋激烈。北方要求在西部地区发展资本主义,限制甚至禁止奴隶制度的扩大;南方则力图在西部甚至全国扩展奴隶制度……南北战争给当时的欧洲观察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列宁认为,南北战争具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


(1)阅读图1、图2,指出商和西周的国家治理形式。结合所学,阐述西周治理形式的先进之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西欧封建时代政治、经济二元对立的特点。并分析“二元制经济和政治特征消退”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南北战争“极伟大的、世界历史性的、进步的和革命的意义”。列举19世纪60-70年代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两个欧洲国家。
6 .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相生相胜”、什伍连坐、吴起变法、双镰铁范
“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国人暴动、“工商食官”
《礼宾图》、招提寺、藩镇割据、“开元通宝”
“以形写神”、“土断”、五胡内迁、灌钢法
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
2023-05-19更新 | 3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周初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023-05-11更新 | 149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年秋季新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浙江卷)
2023·浙江·模拟预测
8 . 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功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逸周书·作雒解》记载西周初期营建的成周:“城方千七百二十丈,郭方七十里”此为天子之城的规制。《左传》记载,隐公元年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注曰:“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侯伯之城方五里,径三百雉,故其大都不得过百雉。”

——李金玉《论两周时期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材料二   1875年,英国人修建的海关花园是在武汉最早兴建的租界公园。此后,租界内公园不断修建,这些公园由于是洋人开辟,所以园林的设计、建筑的风格都具有异国文化特色。1928年筹建的中山公园则可视为近代中国城市公园的代表,园内配置亭台楼阁,栽植各种花木,还建有运动场、游泳池、溜冰场、民众教育馆和中山纪念堂等,成为“亚洲第一个综合公园”。此后,武汉又陆续兴建了汉口府前公园、武昌蛇山公园等。这些由市政当局提倡、组织、规划设计、兴建的近代减市公园,结合了中国和西方文化的特色。

——吴薇《近代中国城市公园建设解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体系逐步合理化。1949年,全国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分别为5718102个,所占比重相应为3.8%、5.3%、13.6%、77.3%,到157年底各类城市分别为101437115个,所占比重为5.7%、8%、21%、65.3%。至1957年底,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数分别由1949年的69个、54个、13个增加到73个、73个、30个,致使东部地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比重由50.7%下降到41.5%,中部地带由39.7%上升到41.5%,西部地带由9.6%上升到17%。

——付春《新中国建立初期城市化分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西周城市营建的规则,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武汉城市公园建设演进的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武汉城市公园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体系逐步合理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这一时期“城市体系逐步合理化”的重要因素。
2023-05-03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新高考研究卷(二)历史试题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卫国的始封君康叔受封于“河、淇间故商墟”。周公分封康叔时告诫他说:“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示君子可法则。”后来,“康叔之国,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说”。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促进了族群融合B.政治伦理关系严密
C.墨家尚贤思想的传播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10 .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历史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像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   在中华儿女开发和建设美好家园的长期奋斗中,各民族共同生产生活,抵御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形成了牢不可破、坚不可摧的“大一统”理念。正是在这种理念影响下,中华民族追求疆域领土统一、推崇中央政府权威、注重文化共识凝聚,反对国家四分五裂、地方各自为政、价值观虚无混乱。尽管一些历史时期也曾出现过分裂局面,但统一始终是主流。不论分裂的时间有多长、分裂的局面有多严重,最终都会重新走向统一。历史一再证明,只要中国维持“大一统”的局面,国家就能够强盛、安宁、稳定,人民就会幸福安康。

——朱诚如《中华民族“大一统”理念的历史传承》

材料三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国家统一。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

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划进行管理,如道、路、州、府、省、郡、县等,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治理。

四是因俗而治。“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形成周天子“天下共主”局面的主要制度。并结合所学指出孔子“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效果。
(2)参考材料二、三,自选一个特点为角度,运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相关史实,围绕“大一统与国家治理”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4-14更新 | 585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