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西周王朝建立后……逐渐建立起一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军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华夏国家,这是以姬姓周氏宗族为主干框架而融合诸侯后形成的……被封的主要有王室子弟、姻亲、功臣、古帝王之后、殷商之后、重要方国等,其中前三种为西周王朝的主要支撑力量……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型,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来……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迎然不同。

——张謇追悼孙中山演说(1925年)

材料三   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持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封制的内容,并简析这一制度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带一路”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与夏都居洛寻求优良生态环境的生存诉求不同,商代在夏都故地建立都城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加强对统治中心区域的控制。而西周初期都城的营建则体现了其顾全大局的意识。这可用于说明,商周时期(       
A.官僚政治的确立B.国家疆域得到不断扩大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地理环境决定政治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封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功臣谋士姜尚于齐;封弟周公旦于鲁,封召公于燕。这一措施旨在(     
A.维护周朝统治B.弱化血缘关系C.直接控制地方D.强化君主专制
2023-11-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西周时期,周王以王畿为中心,由近及远作正方形或圆形边界,将国家疆域依次划分为“甸服”“侯服”“宾服”(汉书作“绥服”)“要服”“荒服”五个部分。处于不同“服”的诸侯则分别承担“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请侯新君那位后,须拜见天子)”等义务。这反映出西同时期(       
A.地方治理的因俗而治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家国同构的治理模式D.国家分封受地缘政治影响
2023-11-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陕西郿县礼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大盂鼎。鼎上铭文记载,西周康王命盂帮助他掌管军事和统治人民,并且赏赐给盂香酒、礼服、车马、仪仗和奴隶,叮嘱盂“勿废朕令(命)”。这可以用于研究(     
A.西周的政治制度B.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C.奴隶制度的形成D.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6 . 《国语·周语》记召公谏周厉王:“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聘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商周时期(     
A.朝堂民主集议的程序B.原始民主传统的影响
C.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D.王对官僚体系的控制
7 . 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A.政权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C.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治理模式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下图是伯由“排行”到“爵称”的大致轨迹。这一过程体现了(     
伯(排行)→伯(获得官职)→伯(爵称)
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B.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C.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D.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
2023-11-06更新 | 413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里的“监”是“掌监郡”的“监御史”。它隶属于御史大夫,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使地方官不敢欺骗和违抗中央。

汉初,郡国并行,各郡没有设置监御史这个官职,但中央派人监察地方的作法继承下来。

到汉武帝时,在全国置十三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刺史对上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对下主要监察郡守和强宗豪右,从其“周行郡国”可以看出,诸侯王也在督察之列。刺史以六条问事,形成“秩卑”“任重”的局面。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官,虽不是地方官,由于能控制地方长官,因而极易越权。

随着东汉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刺史(州牧)的秩位提高、权限扩大,刺史可以督察辖区内一切朝廷命官,有选举、劾奏之权,有权干预地方行政,又拥有领兵之权,事实上演变为地方的高级行政长官。有的州牧、刺史甚至权位父子相袭,实际上成了割据一方的军阀。

——摘编自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


(1)材料一中“封建子弟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地方治理体系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影响。
10 . “二王三恪”制起源于尧舜禹时期,此后新建立的王朝,会册封前两朝或三朝的王室子孙,以示尊敬。周灭商后,商纣王的子孙被册封为西周的“二王三恪”。这说明(       
A.世袭制是该制度实施的前提B.分封制根植于久远的文化传统
C.西周时期民族融合逐渐兴起D.史书关于纣王的记载有待考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