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多选题 | 适中(0.65) |

1 . 西周时期,周王分封宗亲、功臣时须举行盛大的仪式。先要“授土”,保证分封的各国占据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继而“授民”,所授民众主要包括封国的重要职官、殷民旧族以及土地上的原住民;还要赏赐“彝器”,以供日常宗庙祭祀之用。这种做法(     

A.加强了周王的统治地B.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
C.体现了西周的礼仪制度D.有助于郡县制的推行
2024-04-0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题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西周初年,周王朝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之弟康叔于卫,镇抚殷遗民;封周公之子伯禽于鲁、开国元勋太公望于齐,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封成王之弟唐叔于晋,与居于附近的戎狄部落周旋。据此可知,分封制(     
A.建立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B.具有移民驻防的作用
C.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D.形成森严的等级结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在受周王封赐之后,各地诸侯和贵族将自己所拥有的“臣”层层地分赐下去,使得“王臣”在社会阶层的范畴里向纵深不断地延伸,直到贵族社会的最底层。这说明西周(       
A.中国开始进入阶级社会B.分封制强化了等级秩序
C.王室专制统治得到强化D.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
2024-01-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广东实验中学金湾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山东省常被人们称为“齐鲁大地”,这种称谓来源于(     
A.分封制B.郡县制C.甲骨文记载D.远古传说
2024-01-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中国历史》B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左传》

材料二   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
(2)与材料一的制度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再写出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至少列举三例),并举一例说明秦以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
6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大一统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其自身的重要内容。其思想渊源很悠久,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就使用“五服”等空间、区划、亲疏等级概念构筑出包容有序的统一理想。以族系认同为标志的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在先秦时期也已形成。到战国晚期,“定于一”“天下为一”的学说在社会上已产生。可以说,从政治框架的理想构建到血缘历史文化认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在先秦时期已经奠定。随着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战国时,大一统开始向政治实践转化。

——摘编自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材料二 秦汉以后中国就建立起发达的官僚组织体系,从中央,到郡县,再到乡里有一套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但是受制于农业帝国有限的生产剩余,国家并不足以支撑庞大的官僚体系,越往基层社会,官僚越少,县令都是“牧民之官”。除了税赋徭役治安之外,国家主要实行“以民治民”的统治策略,并不主动干预乡村社会。基层社会的众多公共事务由农民通过家庭、宗族、部里或者村落来处理。在“官事官办”纵向结构之下是“民事民治”的横向治理,由此形成国家的纵横治理结构,并作为历史传统一直承继下来。

——摘编自任路《“家”与“户”:中国国家纵横治理结构的社会基础——基于“深度中国调查”材料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一统”在先秦的政治实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以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总体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23-12-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史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考古工作者在位于北京西南的琉璃河发现一处西周遗址,其中一座大型墓葬出土青铜器的铭文揭示,墓主“克”是燕国国君。由此可知(    
A.《史记》所载史事完全真实可信B.周的政治势力已达到今北京一带
C.周朝的政治统治中心发生转移D.周天子对北燕地区实施直接管理
2023-12-07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荀子·儒效》指出,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挚、畴、杞、缯、齐、许、申、吕、陈等因与周人有着姻亲关系而成为封国。诸侯虽系王族或其姻亲,但与天子或其他诸侯之间等级森严。诸侯需要从王远征,以捍卫西周天子至高无上的王权和至尊的天下共主的地位。

——摘编自周书灿、郭文佳、张秀兰《西周王朝的天下格局与国家结构》

材料二 秦南部边地的蛮夷分为徼外蛮夷与徼中蛮夷。秦始皇一改先秦时期的羁縻政策,将边地民族地区的入国家的统一管辖体制之中,在兼顾边地民族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统治力度,将普通郡县的统治方式推行至边地民族地区,并通过逐渐渗透的方式,最终在边地民族地区完全确立郡县制,其官员由皇帝任命,并由中央直接管理。

——摘编自张韶光《试析郡县制在秦南部蛮夷边地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对南部边地管理的积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西周时期,秦人的祖先非子为周孝王“主马于汗渭之间,马大蕃息”,周孝王给非子的酬劳是“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内外服制C.分封制D.嫡长子继承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即通过分封,使诸侯在地理形势上从四面八方拱卫周室,并且通过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使周人亲戚成为辅弼王室的基本政治力量。这一政体的实行,促进了各诸侯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

——摘编自黄中业《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材料二   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完备而严格,是一个成功的创造。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初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并归纳分封制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宗法制的特点。
2023-11-23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五中学、泰雅实验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惠阳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