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材料二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外商每天平均纱绽数51664;华商每天平均纱锭数23686

材料三   19121921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面粉业生产能力发展示意图


材料四   抗战期间,官僚集团凭借战时专卖制度,利用国家扶持民营企业的低息贷款,兼并民族资本,大发“国难财”。1937年,宋子文趁人之危,以低于市场价格强行买走南洋烟草公司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1940年成立的雍业实业公司,由宋氏家族控股,重点经营纺织业。它在两年内投资18家企业,遍布甘陕两省,拥有纱绽10.6万枚,占到战时后方纱绽总数的44.2%。在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1943年的871家工厂,停产者达到270余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三中1921年现象的主要原因。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材料四分析其成因。
(4)新中国过渡时期,材料中的民族工业是如何获得新生的?
2024-03-1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门市麒麟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下面为1952-1953年农户实际购买力支出结构情况(单位:%)统计表,从该表可知(       

区域


年份
支出
河南9个乡广东12个乡鄂湘赣3省10个乡
1952年1953年1952年1953年1952年1953年
购买生活资料73.1872.1971.8165.3979.3478.52
购买生产资料26.8227.8128.1934.6120.6621.48
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农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
C.新中国经济带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D.农业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农业发展
20-21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建国初期,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冲击金融市场,引起物价飞涨。投机者叫嚣:“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为此,党和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是
A.银元之战B.米棉之战C.土地改革D.三大改造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4 . 下图是1951年凌虚、徐京创作的宣传画《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陈永康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走互助合作道路,串联了周围几户农民,组建“陈永康互助组”。该作品反映了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C.在全国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已开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方寸之内惊天地,咫尺之间阅古今。邮票,常常以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文化典籍等作为题材,以小小的“方寸之地”承载着往昔的历史。1949年以来,我国发行了多套农村题材的邮票,它们见证中国农村发生的巨大变迁。



请结合所学知识为上面三张邮票各自配上合理的文字说明。(要求:紧扣主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成文。)
6 . 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如图《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甲等奖。下面关于该画表述正确的是
A.赞颂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B.展示了合作化运动的新成就
C.展现了我国“一五计划”最新成就D.描绘出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
2020-11-2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21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我国农村生产关系曾保持长期稳定,但近现代以来却变化频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毫无疑问,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春秋战国是一个极重要的关节。正是在这段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的多锄多耕、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得以奠定基础,并延续两千余年而顽强生存下来,支撑了整个中华文明得以持续独立地发展,而未像其他文明古国那样中断夭折。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俾民间多设公司,筹建股本,按股入利,扣民自便。官则任其保护,实力维持;绅则锐意经营,垂诸久远。庶几野无旷土,民歌乐利,物产日丰,税厘亦因之日旺,诚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购买机器,精制茶叶,以利外国销市,自中外通商以来出口之货茶为大宗。照锡兰(今斯里兰卡)用机器烘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庶足以风行海外,挽回利权。

——摘编自《树艺公司集股章程》(1901年)

材料三   包产到户是改革后的发明创造,但包产到户在改革前就曾“三起三落”。第一次是在1956年秋天,即高级社刚刚普及,但尚未运转一个生产周期时就已经出现过;后来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也曾两次出现。改革前包产到户遭到扼杀,就是因为包产到户被认定为“单干”,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改革风云》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并指出其对后世的主要影响。
(2)树艺公司是近代实业家沈云霜设立的农垦公司。据材料二分析,树艺公司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有哪些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沈云需的理想在近代中国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集体”与“单干”交织的历程。
2020-10-1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这一经济政策应出自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第一个五年计划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020-09-23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党史国史-江苏省启东中学高考历史复习题
9 . 如图是新中国1949﹣1952年国民经济部分部门产量统计表,对该表格中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项目1949单位比历史最高下降1952产量比1949增加比历史最高增加
粮食1.1亿吨↓75.5%1.639亿吨↑49%↑9.3%
棉花44.4万吨↓52.4%130.4万吨↑193%↑53%
钢产15.8万吨↓83%135万吨↑754%↑46.2%
原煤0.32亿吨↓48%6649万吨↑105%↑7.4%
发电42.66亿度↓28.3%72.6亿千瓦时↑68.1%↑21.9%

A.建国初期工业产量发展迅速,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国民经济恢复,为开展三大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
C.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滋生“左”的情绪,导致“大跃进”运动
D.农业增长相对较慢,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2020-08-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2020-07-08更新 | 11401次组卷 | 88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