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是建国后的一幅宣传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延续千年的土地私有制被废除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农村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名校
2 . 下图是1951年凌虚、徐京创作的宣传画《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陈永康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走互助合作道路,串联了周围几户农民,组建“陈永康互助组”。该作品反映了
A.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本建立B.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全面展开
C.在全国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D.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已开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2020-07-08更新 | 11400次组卷 | 88卷引用: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劳动英雄得奖荣归》,是对那个时代“英雄”的定义。该作品
A.旨在调动农民互助合作积极性B.推动了农业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C.意在倡导建设国民经济的新风D.体现了建成社会主义制度自豪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
A.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B.我国当时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C.公有制经济已在中国建立起来D.我国当时社会已经完成工商业改造
7 . 1950年钱松岩在画作中题诗写道:“细作精耕产量加,原来土地已还家。一门绝早田中去,脸放红光心放花。写此歌颂劳动人家”。对这幅作品解释正确的是

A.描述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风貌B.为农业生产产量提高提供了方法
C.创作背景是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D.赞扬农业合作化运动后的新生活
8 . 下表反映了当时我国
195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表
项目实际收支(亿元) (%)
总收入1,892,781119.15
总支出1,632,186125.75



国民经济建设73,0699125.85
社会文教建设22,3225110.64
国防42,777096.39
行政19,236985.17
其它5,702383.36

A.财政赤字日益严重B.外部环境和平安定
C.工作重心逐步转移D.计划经济优势明显
2020-05-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5月模拟历史试题
9 . 根据下表呈现的史实,可以推知1949~1952年间,在我国农村
A.富农比重显著增加B.工业品的市场广
C.落后局面根本改观D.土地改革总体完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三   邓小平曾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比较快地先富起来,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思想解放》

材料四   “那时候我去广西火车站坐车,车站上就挂着大幅标语,写着‘坚决抵制来自广东的资本主义倾向’,郭华雄回忆说。当时很多人认为搞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有很多名词,如“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一开始,特区的建设只是作为一个试点,当时珠海景山路的左边是特区,下边就不是了,它的区域最开始只有8平方公里,后来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最后才慢慢扩展到整个珠海。“

——摘编自《“珠海经济特区好”》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农村中的表现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有什么转变?从中你有何启示?
(3)材料四中反映了珠海经济特区初创时期有什么问题?经济特区的创办有何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