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恢复国民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读如表.为解决表格所示问题,中国政府
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
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
粮食产量100117128154
A.实行统购统销政策B.加速发展工业建设
C.全面推行土地改革D.实行全民公私合营
2 . 1952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重庆一零一钢铁厂职工给毛主席的信”,其中写道:“我们的工厂两年多来已发生根本变化。生产瘫痪状态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烟囱不但全部冒烟,新的烟囱也不断树立起来了”。这折射出当时
A.国民经济逐渐恢复B.初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C.三大改造成果显著D.计划经济体制最终形成
3 . 1950 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 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这一调整
A.基于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B.保证了“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基本确立
2021-06-0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攀枝花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对农村人民公社的所有制和分配关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制业和手工业生产;改进商北政策,农村集市贸易有所恢复,有些大中城市出现农贸市场,对于补充城市供应和促进小商品生产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19651978年间,自由市场基本绝述。城乡之间是找不到公开经营粮食、蔬菜、禽蛋和水产品的小商贩的。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练摊”指本钱不多下海摆地摊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初,“练摊”和“个体户”“倒爷”一样都是贬义词。随着下乡知青陆续返城,社会上出现了大批“待业青年”。他们在路边摆摊出售“大碗茶”,内心十分忐忑,只能偷偷摸摸干。一些农民把人民日报文章剪下来贴到扁担上,作为“合法”的依据,挑着农副产品去赶集。在看重“单位”的年代,练摊实在是走投无路之举,和主流社会格格不入。一帮“闲散人员”组成的练摊族开始倒服装、倒电器,硬是发了,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波“万元户”。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尝到了练摊的甜头,纷纷下海。一些城市也开始建立自由市场吸纳摊贩,发展马路经济。

——摘编自任仲平《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的曲折发展历程,并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农村和城市集贸市场得以恢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90年代“个体户”社会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变化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切实而妥善地改善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
A.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成效显著B.当时仍在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
C.公有制经济制度已在中国建立D.我国当时已经开始工商业改造
6 . 1951年毛泽东在给刘少奇的一封信中说:“合理地调整现在的工商业,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据此可知
A.新民主主义经济得以发展B.恢复国民经济措施成效显著
C.对工商业的改造即将展开D.国营经济领导地位开始确立
2020-09-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
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
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2020-07-08更新 | 11401次组卷 | 88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劳动英雄得奖荣归》,是对那个时代“英雄”的定义。该作品
A.旨在调动农民互助合作积极性B.推动了农业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C.意在倡导建设国民经济的新风D.体现了建成社会主义制度自豪感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受战败的刺激,国人东渡留学的热情高涨。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开启了留日教育的闸门,地方督抚率先派遣了留日学生。维新运动时期,留学生作为新的社会群体有了崭新的形象。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强调教育要传授中国传统之学,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之不足,这受到清政府的赞赏并广为刊布。后留学日本成为时代潮流,带动了晚清留学教育的风起云涌。在此后很短的时间内,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成为中国“存亡绝续”所仰赖的力量。

——摘编自刘晓琴《晚清民初留学生社会形象及其演变》

材料二 1921-1925年留学美国官费生籍贯统计表(局部)

年份
省份
19211922192319241925总计百分比
江苏313555292317318.52
浙江111725136727.71
广东82111422667.07
安徽79664323.43
江西313652293.10
直隶314532272.89

——摘编自孙璐《民国初年中国留学生群体考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苏潮”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一个突出的困难在于建设和管理人才奇缺。在中苏友好结盟的条件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一支强大的建设人才队伍,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尽管“留苏潮”经历了潮起潮落、起伏曲折,但它对新中国建设事业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各种专门人才。

——摘编自周尚文《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赴美留学学生群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形成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留学潮”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