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史料,完成任务

材料   近代中国虽然自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社会转型,但是在整个晚清时期、由于统治者缺乏现代意识,缺乏足够的领导改革和促进社会全面转型的能力,致使社会各个结构的变化并不是互相协调和配套发展的,政治体制转型的滞后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事实证明,清朝统治者已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阻力。在这种局面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突破了社会转型中最坚固的环节:政治制度改革,促使政治结构迅速完成了转换过程。自此,中国进入政府主导下的主动现代化时期,从而使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新结构得到发展与壮大,社会转型的速度明显加快。

——摘编自朱英主编《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明史选举志》中记载:“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这则史料说明
A.科举考试开始于明朝初年B.考生答题有较为灵活的发挥空间
C.四书五经为主要命题来源D.八股取士在古代以合理性为主
3 . 历经苦难的民族更加珍爱和平。近代史上,中国曾两次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不仅血洗了民族耻辱,也维护了世界和平,守卫了人类正义。高二同学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论坛,搜集了相关材料,请你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识图读表,释史明义】

(1)请依据知识结构图的逻辑,结合所学完善此图。A处应填写                 ,B处应填写                 ,C处应填写                 
【史料印证,论从史出】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


(2)材料一中说蒋介石承担了“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的使命。请举一例印证这一说法。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外链接,知史通今】
材料三   “日本无条件投降了”/消息像闪电/划过黑夜的天空
人们从各个角落涌出/向街上奔走/向广场奔走……
锣鼓更响了!/火把更亮了!/天地合抱了!
笑呀!叫呀!/奔呀!跳呀!/舞蹈呀!/拥抱呀
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1945年8月)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百年屈辱的悲愤情绪获得释放时的欢乐心情。请你指出日本无条件投降为什么能使民众如此狂欢?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2018-03-13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城固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2017年11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在发现甲骨文前,殷商时期属于“传说时代”。随着殷墟发现大量甲骨文遗存,它记录了商代的天象祲异、王室组成、宗法与宗庙制、王权与神权关系、卜官与占卜制度、土地所有制等,使商代成为可资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传说时代”没有可信历史
B.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古文字
C.考古发现可以填补史书缺载
D.历史研究只能依据原始史料
2018-01-18更新 | 554次组卷 | 24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某县的文史资料有这样三条记录: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历一昼夜,斩获甚众,毙日大佐一名,我胡团长壮烈牺牲。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二郎庙、封新庄、西山等日伪据点。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消极抗战
B.国民党抗战战术主要采取阵地战
C.国共两党执行了完全不同的抗战路线
D.国民党仅在正面战场坚持抗战

6 .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以一些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历史,因此有些历史事件,时间越久其历史价值越大,甲午中日战争就属于这类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天皇在宣战诏书中说:朝鲜是一个独立国家,现在中国侵犯了朝鲜的独立,所以我出兵帮助朝鲜巩固独立;其次,对中国宣战是为了保护朝鲜改革开放的成果;第三,不断地强调东亚和平、世界和平。

——雪珥重《甲午战争时期的日本宣传战》

材料二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外,拿到中国2.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拿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三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天皇颁发诏书的意图是什么?如何认识其宣传手段?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材料二作者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没有赢家”?

(3)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7 . 此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竟得最后胜利,可以消灭种种黑暗主义,发展种种光明的主义可见此次战争的价值,但是四万万同胞,直接加入的,除了在法国的十五万华工,还有甚么人?这不算怪事,此后世
界,全是劳工世界啊!蔡元培所说的种种光明的主义最可能包括
A.科学社会主义
B.新民主主义
C.三民主义
D.重商主义
8 . 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2016-11-27更新 | 256次组卷 | 26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2018届高三(重点班)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