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秦汉时期出现较多的词汇:

秦半两钱;蒙恬;汉承秦制;郡县制;西域都护;盐铁官营;张骞;凿空;刺史;编户齐民;田庄;五铢钱;大秦王安敦;霍去病;甘英;文景之治;“推恩令”;丝绸之路。


请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密切的词语,提炼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主要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

国家宣布废除奴隶贸易法律生效时间宣布废除奴隶制法律生效时间
英国18071808.1.118331834.8.1
法国1792181818481859
美国18081865
葡萄牙183618581878
西班牙18201878

——摘编自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概括材料中的信息,联系世界近代历史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角度加以说明。(要求:提出不少于两条信息,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我们谈到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时,许多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同样实行的是西方民主制,在不同的国家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比如说,在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英国,诞生了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而同样以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主的法国,却创立了一种全新的总统共和制。分析其中的缘由,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就是各国历史与国情的差异;不同的历史条件造就了各国千姿百态的制度模式和政治文化,而别具特色的国情与民情把各国历史长河中的传统文化积淀与西方民主制度的观念有机融合,从而开创出丰富多彩的政治制度模式,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宝库增添了奇异的色彩。

——摘编自徐红、赵萍丽《比较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围绕“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自拟论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传统社会的三大子系统:政治、经济和文化。政治是居高临下的,不仅居第一位,而且包容并支配着经济和文化,造成了所谓“政治一体化”的特殊结构类型。经济是大国政治的经济,即着眼于大国专制集权体制的经济,私人经济没有独立的地位,因而也未能产生的独立的社会力量。文化是高度政治伦理化的文化,着眼于大国专制一统为主旨的意识形态整合的功能,异端思想和形式化的思辨不是没有,而总却被遮蔽,了无光彩。政治高于一切,一切都被政治化,一切都以政治为转移。这种社会生态性的高度倾斜,造成不了什么别的力量去制衡、约束政治系统,成为中国难以走出“中世纪”的症结。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个观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03-09更新 | 460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天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A)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所示是19271977年关于南昌起义的部分评论。

时间评价
1927102中共中央致广东省委函:“日内迭接各方报告,知道前敌溃败的情形”,叶、贺军队这次的失败是“由南昌起义一开始即没有坚决处置敌人,一直到夺取潮汕,处处予敌人以聚集军力合而谋我的机会,实为失败的主因”。
19271015张太雷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说,“八一事件的失败,很明白的(地)告诉我们单纯的军事投机,没有唤起广大农民,必然会失败”。
1928711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称,“南昌武装起义——这是以武装力量保持革命胜利的尝试,其结果是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因为敌人力量太大,同时也与指导机关的策略失误有关,这次起义属于反对国民党中央的军事行动,是对的。
19619周恩来说,“当时也是没有经验,只晓得生搬硬套苏联的经验。(共产)国际指示要建立根据地,而我们只想建立城市根据地,搞大城市起义,先后在上海、南昌、广州搞了三次,都失败了。还没有认识到要搞农村起义”。
19278学者冯建辉撰文指出,“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创造的光荣的革命业绩”,由于主客观原因,“致使起义军主力遭到失败,但是,革命前进道路上的暂时挫折,丝毫也贬低不了南昌起义的伟大历史意义,它以自己辉煌的业绩,继往开来”。

——摘编自刘小花、陈洪模《对南昌起义成败评价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3-06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就材料间的关联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9-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中国现行宪法也明确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70年来,国际格局风云变幻,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随之不断调整,然而,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基本立足点没有变,中国外交“和”的理念没有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始终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基石。

——摘编自金灿荣、董春岭《中国外交现状与发展战略》


从材料中提取一到两条信息,围绕“新中国外交”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释须有史实依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所示为中国古代西汉末至清末的人口统计表。


请提取材料中的某一信息进行分析说明。

2017-05-19更新 | 1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云南省楚雄市高三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曾在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工作的美国人马士在《远东国际关系史》表达了他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他说:“甲午一战,中国不但战败,而且蒙垢受辱,形胜之地——委弃,临战不战而逃。中国殷殷寄以厚望的船队被可耻地驱逐到设防的港口内,匿不出战。中国的将领们个个显出无能,而且很多是懦夫。政府的颜预腐败,在国家危机之秋并无异于承平之际;而中国人民虽则有了一点国家意识,还依然是一个原始的群体,其唯一的原动力就是个人的利益,但知盲目地愤怒,而不知为国家利益而发奋图强。在战争期间,中国不是以最大的精力用之于杀敌致果,而是用之于乞求列强的干涉,中国的统治者们指望不须认真努力救治其积弱的后果。”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作者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既可以提炼材料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但都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